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網媒其實唔型,今次諗清楚未

蔡東豪這三個字最近超級惹火,撐《立場》與反《立場》的博客勢成水火,撐《立場》的朋友認為,以往《主場新聞》能夠成功凝聚中產,令以前看不起網媒、網台的人,接觸到進步民主派的論述,明白何謂公民抗命。反《立場》的網友,不少批評蔡東豪是生意佬、冇承擔,陣前退縮。

逃兵這個污點真是呢世都搣唔甩,但我覺得如果蔡東豪真的當《主場》是自己盤生意,反而不會摺得咁肉酸,復出搞個《立場》又變了非牟利,左搖右擺的態度正正反映他中環打工仔的基因,而缺乏企業家、創業家的膽色,今次帶住兩孖臘腸復出,恐怕又是另一次誤判。

在談蔡東豪之前,先看看完全唔關事的王維基。經營媒體受盡打壓,慘受整蠱,王維基認第一,冇人敢認第二,這兩年他投資數以十億,卻被689政府玩到殘, 猶記得一班市民去仍未圍封的公民廣場撐HKTV發牌,那邊廂王征條粉腸居然率眾去跳核突舞,撐「亞洲良心」,慘在亞視唔出糧,今時今日仍未被人釘牌,HKTV卻要在網上窒下窒下咁播。

不是說人家生胃癌都冇呻,胃潰瘍的就不准喊辛苦,關鍵是如果當自己盤生意是心血、親生仔,其實會點做?夠不夠膽蝕住做?王維基本冇政治野心,HKTV政治化是被逼的,大家亦唔期望他做民主鬥士,只要他讓劇組拍些有本土話題的劇集,得閒講兩句人話,氹下大家開心,香港市民已經好欣慰。而王維基亦確信香港市場夠大,夠養多一個電視台,他以為只要不碰政治,不反政府,以娛樂劇為主的電視台是可獲放行的。後來證明他誤判了政治形勢,被玩了一鑊又一鑊,還被《東周刊》封面指控性騷擾一個從來沒有現身的女員工。

面對打壓,王維基唯有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一個以香港人為對象、拍好劇集的電視台是有錢賺的,於是度橋再度橋,轉型再轉型,無論面前座山有幾高,佢覺得自己啱,就儘力攀過去。

全世界搞傳媒生意都不容易,在香港搞傳媒,更加要有梟雄一樣的性格,舊媒體如免費報紙仍有跡可尋,新媒體就完全是黑暗中的隧道,成功也許是一步之遙,但更可能是黑到不見盡頭,keep住蝕錢真是要喊句「我恐懼」。王維基的HKTV一直有出糧,而他也不會因為HKTV未賺錢,叫大家做義工。夠膽蝕,失敗了是傻仔,成功了就是英雄,這才叫真正的孤獨,不是自己一個人行山、跑步那種孤獨。

每個人承受恐懼的勇氣都不同,如果蔡東豪不出山,大家還可以懷疑他的恐懼源自自己或家人的生命安全,但如果生命受威脅,無理由當時的恐懼,現在會解除?如果是黑材料,一日在手,一世在手。所以正常推論,壓力主要源自商業,金錢和精電的問題。凡是支持民主的媒體,新媒體也好,舊媒體也好,也會受到商業上的孤立,當中政治打壓、商業模式不成熟、失去重要單一收入來源、理財不善等炒埋一堆,都好難分輕重。如果因為保精電,決定摺《主場》,其實我是充份理解的,話晒享有高薪厚職達十年,老闆又容許你身兼N職,道義上無理由跣高生一鑊,講清楚我覺得冇問題,就承認當時精電才是first priority又如何呢?主場創辦人,同時又是精電打工仔,出現這個情況是遲早的事。

那麼《立場》再生,是否等於多一個平台,點都是好事呢?這個觀點在雨傘運動前或許是對的,但經過一場雨傘運動的洗禮,藍絲黃絲分了楚河漢界,不可能再透過論述把藍絲爭回來,至於黃絲們,或者《主場》開啟了他們看網媒的習慣,習慣形成了,也不用等你《立場》復辟,否則雨傘運動這兩個月我們如何接收資訊呀?你看看《墳場新聞》一出就有3萬個like,都知道個世界又唔同咗。

中間派的市民,其實都知道佔中者的論述有道理,奉勸大家「見好就收,咪阻住搵食」是一種說法,真實的心底話是,邊個有錢,邊個有權我就聽邊個,搞民主,冇發達。蔡東豪最叻的地方是發掘寫手,主要因為exposure夠廣,遇到一些真正有料有見地的人,那些人原本不寫中文,由他引薦入博客行列,徐緣就是其中一個很有料的博客,葉朗程我麻麻地,但不得不承認他有很多捧場客。

原本《主場》形勢大好,的確可以算得上是網媒一哥,如果蔡東豪自問比其他網站創辦人高,下一步就是要成功將網民的支持變成收入,香港並不欠一個平台,多一個唔多,政論文章大家都少看了,因為支持真普選的意見來來去去像迴音谷,現在我們欠的,是一個賺錢的網媒商業模式。市民也很現實,《主場》為何凝聚到多一點中產呢,因為《主場》創辦人是精英,撈得掂,如果蔡東豪出山對網媒生態有新的價值,應該是在撇清精電的身份後,想想如何用自己在商界多年的關係,去突破網媒的營運困局,真誠地承認以往不止政治判斷錯誤,商業上亦太天真。今次《立場》誕生,用了非謀利的型式,明明《主場》年代話不接受捐款,現在又說廣告及捐款也會接受。

假如大家都是工餘時間,上岸人士一抒胸臆,我寧願你像《墳場新聞》嘻笑怒駡,網媒到目前為止,賺蝕都是好奀豬的生意,生存下去,同政權鬥長命才是最重要, 但從《立場》那種不改大義凛然、星光熠熠的包裝,看來主事人仍不接受網媒有時就是要像細菌一樣,打不死,keep住變種,纏繞對手,賣蠟腸也好、賣脫毛廣告也好,生存才是王道。而無論賣甚麼,除了《主場》外,其他網媒都跟我們捱過雨傘運動,要出糧的keep住出糧,無糧出的公民記者,不少被打到頭破血流


HKTVCanon,但人家燒幾多錢去撐起個台,吸引這些A級廣告先《主場》之瞹眛討厭,歸根究底,其實是蔡東豪在《主場》、《立場》的年代,都沒有交代最現實的財政問題。

政治打壓肯定有,封殺資金來源是其中一招,由頭到尾,牟利與非牟利時代,蔡東豪都沒有承認過錢是一個考慮,把所有東西都歸咎於政治打壓。《立場》重生,又會否肯放低身段,咩廣告都call?或者像大班、游公子般赤膊上陣叫市民捐款呢?抑或你始終保持高姿態,情願做大個餅,搵CanonAudi廣告,攞一筆錢出來經營,出來蝕呢?現實是,網媒其實唔係咁型,今次你諗清楚未?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中產家長條虫

今天金鐘清場,很多中半山的家長們應該很開心,以後他們趕着送孩子上興趣班,不用再苦惱塞車。子女就讀於中半山名校如聖保羅、聖若、聖士提反、高主教、英華等等的朋友們,也不用再咒罵學生們阻住條路。從國民教育開始,我已發現了一個很吊詭的現象,明明抗爭的年青人如果爭取到一點甚麼,最大的得益者是中產家長,和他們仍在讀小學、幼稚園的孩子,抗爭的這班大學生卻要賠上自己的學業和前途。奇怪的是,很多家長並不領情,抱怨的固然不少,當面指駡雙學的也大有人在

友儕相聚,政治無人提及就不要講,日圓大跌,最好講日本旅行,冷不防其中一個師奶感嘆:「老公話以後唔可以成日去旅行,要儲錢俾個仔去英國讀書。」這幾年我真的覺得自己身邊有不少隱世富豪,何猷亨、何超欣返香港出現社交版之時,細侄們從亦正好從英國回港省親。發言的師奶,兒子剛考上名牌小學,中學如無意外可以一條龍直上,何以突然杞人憂天?

謎底揭開:「我老公話唔想佢讀通識,依家D教育好恐怖咯。」我記得當皇仁中學登報支持真普選時,庫sir曾經深入敵陣,在baby-kingdom發了一個「皇仁竟然係咁」的帖,然後寫住「好擔心細路會有樣學樣,選校都係小心啲好」家長傻唔晒,不會浮個頭出來被大家恥笑,但因為擔心細路變學民思潮,而在偷偷搞移民、搞英國寄宿學校的人,為數着實愈來愈多。

抄錄一段imoney雜誌的統計,供大家參考:「近年申請赴英居留的港人急增,英國內政部11月的資料顯示,申請赴英港人由2009年的6,833人增至201310,656人,短短五年增幅逾五成;當中升學申請居留者佔九成。2014年首三季數字為10,559

容許我批評家長之前,又再戴番個頭盔,教育嘅嘢,我真係識條菜,但我好敬佩黃之鋒、學聯等年輕人的父母,看着自己寶貝仔女遭受政治打壓、日日瞓街、到後期被藍絲黃絲一齊鬧,現在還要被拘捕,面對白色恐怖,做父母的一定好難受,除了多謝和感激,我都唔知可以講咩。

為了避免仔女成為雙學接班人,家長千方百計搵機會逃跑。諗下就明白,名校對家長來說,是一條建制路,表示你在這個講世襲、講資源的制度中,已經贏在起跑線,但一場雨傘運動,家長們驚見名校學生參與抗爭的為數甚多,明明舖路搭建制列車,豈料原來孩子上咗抗爭列車,明明自我感覺美妙,深信自己是制度裏的贏家,怎會變成擔驚受怕的輸家?此驚真是非同小可!回歸十七年,特衰政府不斷用孩子們做教育實驗的白老鼠,制度改革太遙遠,逃避成了唯一的選擇。

港共政權的計算永遠最毒,中產家庭,因為土地、樓市、教育政策的失敗,扭盡六壬地在崩壞的制度中生存,為自己的子女鑽營,時間、入息、精神都愈來愈緊拙,每樣東西都算到剛剛好,於是更害怕既有的秩序被打破,搞到兩頭唔到岸,收入少咗就更加唔知點算,由此對學生爭取改革制度、打破現有模式的訴求產生抗拒,討厭他們逼自己從matrix裏走出來。但當他們埋怨佔領人士阻住孩子從羅便臣道的名校趕去銅鑼灣的興趣班之時,又有否想過這種自小營役的生活模式,不是孩子們的唯一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