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丑角荷蘭叻與娛樂圈的結構性冤孽

荷蘭叻大放厥詞,網民被洗版洗足兩天,面書上不斷出現他肥腫難分的樣子,實在眼冤。已故的林振強先生說得對:「任何電視節目,只要見阿叻有份出現,你就知道,這個節目必會變為業餘、不認真,和像馬戲團。」洋蔥頭這段話寫於2013年,距今十二年,為何現在更老、更out 、更令人討厭的荷蘭叻仍然可以不斷在大氣電波出現?腐朽到盡的老本,真的可以吃足一世?

很不幸,相信在可見將來,荷蘭叻及其一眾餘黨、曾志偉、藍晶等等,仍會在電視、電影行業中佔據主要位置。別說年輕網民,就算較保守的電視觀眾,也頂不順這班只懂擦鞋獻媚的過氣娛圈中人,寧願去煲韓劇。但這班old seafood依附的不是觀眾支持,而是掌握電視、電影業水喉的老闆,這是香港電視、電影業難以回天的主要原因,電視台在紅色資本下,由一盤生意變成政治保險,觀眾的喜惡不再重要,電影亦只需向北望,連徐克都拍《智取威虎山》,香港電影市場,在上一輩成名導演的眼中,連鷄肋也不如。

八十年代新藝城時期出身發跡的電影人,享盡當年香港電影業獨步亞洲的風光,他們當年建立的資本、人脈、名聲、經驗,足以讓他們躋身電影生態鏈的上層,即使現在觸覺已經遲鈍, 笑料過時、世界觀陳舊,但他們從港產片風光時期累積的籌碼,是後生一輩所不能撼動的,反過來說,年輕導演要開戲,還是要靠這班老前輩搭路或提携。

以賀歲片為例,有些香港人每年只待農曆年有時間看齣戲,但賀歲片卻總是胡胡鬧鬧,這幾年的賀歲檔期都是由藍晶、黃百鳴及吳君如霸佔。黃百鳴拍的笑片,歷年來都是唧到唔笑,但黃百鳴的位置不可動搖, 因為他同時經營電影院線,2014年更踢走UA院線,以每月四百八十萬元承租了朗豪坊的戲院。掌握發行環節中最重要的資源,他自然樂得不理觀眾喜歡與否, 繼續做賀歲片男主角之一,至於經營院線的天馬娛樂,上了市就自然有其他財技可以運用,總之不會蝕自己錢便OK由於個個都北望大陸,這班爬至決策層的電影人,更是爭相效忠獻媚,香港網民的怨氣,一概可歸納為憎人富貴嫌人貧。

至於一台獨大的TVB,由方逸華到陳國強,再到黎瑞剛,已變成徹底由紅色資本打骰,陰謀論去看,香港文化愈萎靡、愈自卑,愈有利大陸文化強勢入侵,養一個荷蘭叻這樣的小丑,一方面讓香港人慨嘆香港影視文化固步不前,另方面年輕一輩就算對荷蘭叻恨之入骨,卻未能除之而後快,怏怏不樂,不如打機去也。一個跳樑小丑,能夠幫助中共加強香港人的無力感,也算一項功勞。


新一代的電影人視野及編劇技巧不輸於老一輩,但開戲是很昂貴的東西,而香港電影業從來都跟黑社會、黑金千絲萬縷。英皇娛樂、太陽城娛樂、中國星,背後統統是澳門賭廳經營者, 當掌握開戲資源的老闆,世界觀全部是警匪、賭場、妓女, 就算你是Christopher Nolan都會懷才不遇。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女選民的妒忌心

女人從來都是妒忌心重的動物,但說到因為游蕙禎sell 美貌,女人唔buy,就有點搵來講,起碼我這個年齡層的中女、師奶(七十後)不會咁諗。二十五歲以下的年青人,在我們心目中是後輩,跑道不同,後生女除了青春之外,赤手空拳有排捱,加上現在年青人前途坎坷,無咩值得妒忌,等於好多人批評周庭、黃之鋒,中年人不會加把嘴,學徐子見話齋,我地呢代守得住,就唔會有咁多後生出來搞政治,所以對年輕人,我們是很寬容,很感謝的。當選的鄺葆賢醫生也說,對她和顏悅色,投票給她的多數是中年夫婦,投票是中產贖罪券嘛,我等黃絲中產最鍾意投票,電子、實體都搶住去投。

女人鍾意睇樣,所以靚仔有着數,這點絕對啱,同性相拒,咁靚女從政是否就一定蝕底呢?這點又不是鐵板一塊,靚也要視乎內涵,昂山素姬在我心目中是美女喎,漂亮而優雅,壓場但不會霸氣外露,美得來有氣質。令女人最唔妥的,其實是「曬」,樣靚唔靚反而好主觀。

唔好話香港人港豬,全世界選民都是憎人富貴嫌人貧,嫌人貧這點不用解釋,富貴這點就好微妙,能讓人覺得你其實可以與世無爭,活在雲端,但為了民主,犧牲安穩的生活,這樣就最搶票。但「活在雲端」只能靠選民自己意會,絕不能言傳,寫出來如林作般戇居,就極度討厭,也千萬不能透過曬家居、名牌來展示,等於勁有錢的田毛毛,就算放歐遊照片時,也要附合抽水話題。

如果要分折女選民的妒忌心,海怡西選區落選人袁彌明是一個好例子。有朋友住在海怡,雖然深心不忿新民黨又當選,但她同時表示,同區阿太朋友不想投袁彌明,原因不是反拉布,但總之就是說不出的不爽。我這個blog一直是無論述,無數據,(頭盔載到落心口),特色是中女看政治,此處略談一下中女選民妒忌心。

令同輩女人牙癢癢的死罪有幾樣,曬仔,包括任何形式的仔,無論是自己條仔、抑或BB仔,曬得多都令人頂唔順;第二是曬名牌,粒鑽石大過選區裏的師奶,是一條死罪。

大學讀政治可能唔會教,但我覺得從政女人第一戒就是戒名牌,女人最鍾意比併手袋、珠寶、手錶,袁小姐結婚的時候,場面很大,鑽石很巨型,看過《蘋果》C1版的讀者都有印象,潛移默化烙在市民心目中,而婚禮規模乃女人之間最尖銳的比併,巴黎婚妙相,嫁咗、嫁過與未嫁的中女,看著都不爽。娛樂版的報道,主要功能是讓人葡萄或睇人仆街,從娛樂版回到街站,阿太葡萄過後,看見你現在又一副誠懇的樣子來問我攞票,不會覺得你落入凡間,反而有一種難言的抗拒。

從政形象是一個整體,是一種累積,袁彌明攬住王宗堯的巴士車身廣告,到現在仍不時在街上行走,真是攣直看着都不爽。做自己生意,喜歡搵誰代言都有自由,但選民的感情好直接,不如咁諗,蔡英文如果攬住王大陸,後果應該會很嚴重。

政治人物的面書是經營形象的工具,沈旭輝喜歡叮噹,到底是七分真、三分假?抑或三分真、七分假?無所謂,形象工程一種啫,有個話題和網民互動,又可以展現親民風格。又例如毛姨姨,她的兩個兒子都長得頗英俊,但講到出鏡率最高,反而是領養的唐狗Marble


選民係咁仆街,女人鍾意為難女人,妒忌心一定有,不過那篇「因為游蕙禎,我背判了老婆」就有點捉錯用神。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說無力

雨傘運動失敗告終後,港共政權愈見囂張野蠻,踩住香港人心口,還反過頭來指責市民高呼救命!鉛水毒害市民,點睇都是政府失責,林鄭居然反指議員搞事,「官到無恥膽自大」的確是現屆政府最佳寫照。市民無力感指數急升,曾經積極參與雨傘運動的大學生,最感前途茫茫。告別慷慨激情的學生運動,走進上班、逼地鐵、食飯、交租的成人世界,要在傳統價值觀中做個上進的有為青年,是否就要喝口孟婆茶,融入這個有奶便是娘的社會?保持初心,繼續抗爭,就注定做一世廢青?

雨傘青年的未來是令人擔心的,付出最多,卻感覺被社會所背叛。以往畢業後有志繼續參與政治運動的年青人,可以選擇加入不同的政治組織、做議員助理、社工、記者、志願團體,但這兩、三年,大家都不相信「大台」,不相信組織,傳統政治或社區組織統統被歸納為左膠。無疑左膠之所以成「膠」,就是因為那種只顧籌款、出糧、曝光,階段性勝利的永續社運模式,久而久之真的變了打份工。至於記者行業,赤化加夕陽,雙鬼拍門,更非有前途的行業。

雨傘運動後,舊的社運模式被徹底打破,新的卻建立不起來,港共政權自然橫行無忌,成年人重返「正常生活」,連網上發牢騷都少了,剛畢業的年青人失去了大學生這個金鐘罩,好像BB脫離母體,頭半年還有免疫抗體,過後就要靠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

我不理解現在年青人的心態,只是擔心他們會不斷被怨懟蠶食生活。熱血與否,凡人總會比較,畢業之後,一定有同學入大公司,facebook上一時見到某某到倫敦受訓,上載炸魚薯條的照片;下一刻又有人post 與名人合照,出入場所衣香鬢影,雖然facebook的世界總是too good to be true,但仍會教人感懷身世。畢業兩年後,時間用在那裏最明顯,被視為「隨波逐流」的世界仔一定撈得最掂,這乃千古不易的事情,而社會約定俗成的想法,也覺得畢業生頭兩年應該找到合適的職業方展博話齋,「做人最緊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時間不等人,年青人不是每個都要循規蹈矩地做「才俊」,但找一樣自己想貫注青春及精力的東西,是建立人生和事業的第一步。真心相信一個信念,知行合一,就算是龐一鳴,也從被嘲笑,到愈來愈多人欣賞。

無論做點心師傅、木匠、攝影師、抑或大律師,入行一個好的師傅都好重要,除了超級仆街的人渣,(包括行政局裏面所有人),正常工作環境中,很少人談論政治, 政治意見偏保守的人,可能是一個幫到你的好師傅。相反,很多時候滿口仁義道德的政壇中人,其實是人渣,(香港政壇唔多人渣,香港唔會搞成咁。)你覺得唔多啱傾的人,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可能最有義氣。這點也是入世未深,慣了在網上討論,互block互駡,搶奪話語權的年青人,未必會懂的一件事。

網上世界其實是零,In倪匡we trust,唔上網,網上世界就不存在。年青評論員喜歡開page,覺得這樣便是增加影響力,我自己倒覺得竇蓉開page是沒有意思的,沒有真實的政人脈和社會地位,累積的那些like & share不過是泡沫。在互聯網時代,前輩如李怡、陶傑也有自己專頁,林行止、練乙錚的文章也是借助網上轉載,才能接觸更多讀者,一時間,很多遙不可及的名家,變得異常接近,如果計like & share,年輕評論員的文章,甚至不一定少過前輩們。

但前輩的文章份量不同,不止因為名氣,也不止因為內容更精采,更重要的是, 在寫作生涯裏,他們都面對過很多威逼利誘,威脅抽稿,恐嚇截斷經濟來源有之, 權貴友好致電詐形有之,痛駡、絕交也肯定不時發生;利誘、統戰、招安,各式各樣的誘惑,相信亦面對不少,到了最後,他們選擇站在正義的一面,背後都經過選擇和掙扎。我等一屆悉尼老鼠,寫完文章,中聯辦又不會打電話給我,既無被攏絡的價值,又何來「被討厭的勇氣」呢?

傘後青年路難行,但愈上網愈無力,如果想以寫作、搞網上傳媒而自立,恐怕會離真實生活愈來愈遠,言論愈激,但怨懟愈盛。黃之鋒申請司法覆核廿一歲參選限制,也是感到不能參與實際政治,網上言論、出國訪問,亦只會流於愈來愈泡沫。


初出來工作時很不習慣,跟一個前輩說笑,如果一天醒來,已到七十歲,有兒有孫,有樓收租,這樣就不用捱了。前輩笑言,遇到神仙,三個願望通常會被cut剩一個,剩番一個,可能是一覺醒來變了七十歲,但甚麼都沒有!

真實的生活唯有一天一天過,才會有累積,落手落腳去改變,才能對抗無力感,共勉之。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揚眉女子

翁靜晶智破定慧寺假尼姑釋智定,再抖出香港佛門之荒唐與污穢,不少網友對翁女士的智謀大表佩服和驚訝,翁女士堪稱香港傳奇女子之一,雖然她並非站在為民主抗爭的市民這一邊,但亦不是共產黨一眨眼,便爬過去的奴才。回顧半生,好聽一點可以說她是一個為求目的,勇往直前的女人,當目標不太正當時,例如橫刀奪愛,世人也可改稱之為不擇手段,但總括來說,無論對事業、愛情,她都十分忠於自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剛烈女子。

翁靜晶今年五十一歲,說起上來,香港近年雖然有十四巴港女,女權看似很高漲,但其實政經兩界都愈來愈少女人話事。剛烈的揚眉女士,畢竟和自由法治一樣,是殖民地的遺物。薄有姿色的後生女,如果略有一點心計,都懂得及早找一個富有男子,早早嫁掉,屆時事業上若想再進,大可借助夫家威望;退則可以生育持家靠考入大公司做management trainee,一步步捱到梁高美嗰位,你咪發夢!

七十年代末,由汪明荃演繹的洛琳成為了所謂女強人的代表,八、九十年代就是香港女人的黃金盛世,當時就算無線花旦,也比較有骨氣,並非忙着出席富豪飯局,指望獲贈一兩層豪宅,當紅的黃淑儀、李司棋都已婚且有自己的孩子,趙雅芝生了兩個兒子後,遇上黃錦燊,才毅然離婚改嫁,勇敢地追求愛情。雖然釣金龜是每個年代都流行的事,但英治時代的香港,社會風氣更開放,起碼在男女關係上,沒有現在一大籮封建的意識型態,如爭寵、筍盤、後宮、慈姑椗之類,女人在家庭和愛情方面,功利計算反而比現在少。

那個膽自大的林鄭,以及比她早出道的孽瘤,都是受益於英治時代開放的風氣,和機會較多的環境。今時今日,翻開報紙,最財雄勢大的女人,可能是四太。做男人姨太太,可以做到縱橫政商兩界,就只有中共管治下的香港和澳門,才會出現的異象,其他文明社會,從亞洲的日本、韓國,到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也不會出現這種引人詬病的情況吧。

香港社會全方位倒退,由於政策向權貴傾斜,阻塞了所有靠實力和努力上位的機會,女人亦由自我果敢的揚眉女士,回歸到封建時代勾心鬥角,靠美色突圍,鬥權謀鬥手段的後宮經濟圈。在後宮時代,子宮的用途也好像被放大很多,女人生仔當然天公地道,但生仔之餘又鬥晒B的行為,在名人當中尤其嚴重和令人煩厭,至於為了爭家產,把子宮用途商業化,夾硬製造了三個沒有母親的BB,就更加是權貴基因與科技的邪惡結合了。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The Intern 電影版的名牌千層蛋糕

The Intern是近期一套老中青都讚好的電影,我慕名看罷,感覺就像排隊吃 Lady M 的蛋糕,靚得有品味,得夠紐約,不是不好吃,但有種堆砌的幸福感,劇情推進、人物性格略嫌表面,年輕的觀眾出人生哲理,我就無可救藥地挑剔電影最後的大團圓結局,最適合由谷阿莫聲音演繹,因為她是女主角唷,所以出軌老公完場前會良心發現,公司的問題又好像會迎刃而解了!

The Intern是穿Prada的惡魔的逆轉版,雖然班底中只有Anne Hathaway 貫穿兩片但導演效法 Prada 惡魔的意圖很明顯,電影初段Robert De Niro應徵Intern 表示自己畢業於North Western UniversityPrada 惡魔中少不更時的Anne 也是畢業於此校。兩套電影同樣是講一個天外來客,忽然降落到全世界都認為是潮爆的機構,天外來客由最初被人歧視和嘲笑,到最後反而改變了這個機構中自命不凡的人類。

說是逆轉版,因為十年前傻更更的天外來客飾演不知Runway 為何物的Anne今次變了About the Fit 的創辦人,即是當年梅姨的角色而天外來客的身份就由畢業生變了退休人士,無論是土包子的高才生,抑或西裝畢挺的Uncle Ben,作用都是製造違和感,用外行人的眼光為自大的時裝界人士帶來價值觀衝擊

這類都市fashion喜劇觀眾不會太認真開開心心發夢便可,所以我都是批評電影餘韻不足啫。Anne 的演技一向不差但比梅姨真的差一大截,惡魔的銀髮造型,加上華衣美服當然有加分,更重要的是她很懂得為角色塑造說話的節奏、語調、眼神和動作,誇張點講,梅姨連鼻哥都識做戲,她的Prada 惡魔永遠慢條斯理,但拋出一個個不可能的死期,卻令身邊的人疲於奔命人仰馬翻,她的慢,映照其他人的急,更惡魔的優越;梅姨說話尖酸刻薄但又不抬高聲線一個眼神已令人忐忑不安,此所謂強國話之「氣場」是也

至於Anne今次表現有些力有不逮有一兩幕她伏在Uncle Ben肩上,睜大眼卻哭不出來,對白交待創辦人Jules Ostin很難相處,我倒覺得她還是一個經常苦惱的可人兒多了點皺紋而已,這個創辦人最大的特色是micro management做事混亂,在辦公室踩單車就顯得日理萬機?似乎投資者要搵個CEO幫手是挺合理的想法,About the Fit 的問題到結局其實冇解決過喔

感情方面呢老版的梅姨面對第N次離婚她由頭到尾都沒有找Anne 飾演的菜鳥談心,觀眾是從她抹去了濃妝頹喪的面容和姿態感受她家庭事業兩失意的壓力。The Intern要搞場酒店失火,然後安排一老一少坐在酒店房間傾計,就顯得突兀咗少少。

好了來到飾演天外來客的Robert De Niro他演Uncle Ben很可愛的,舉止gentleman、幽默睿智,但原諒我百彈齋主的毛病又發作我覺得導演冇認真了解過七十歲,所謂老人是怎樣生活的。嘿,曾蔭權今日都71歲,田北俊68歲,你覺得他們會連facebook 賬戶都沒有嗎,只懂用老式電話和公事包嗎?一定着西裝?用手巾仔?導演眼中的老人略嫌典型了一點。

天外來客會有一場大試煉,才能深得惡魔賞識,Prada裏的Anne只是不懂打扮,但她其實是高才生,人很能幹,梅姨對她另眼對看的一個轉折位,是因為她完成了梅姨故意為難她的任務為孖女拿到過幾天才正式出版的Harry Porter影印埋孖女一人一本。那麼Uncle Ben除了做司機外,最難的任務就是潛入Jules娘親的家中偷走部laptop,消滅Jules錯手發出的電郵我詞匯貧乏,還是只懂用堆砌來形容。點解惡魔搵Harry Porter OK因為這附合惡魔要人有佢冇,追求mission impossible的個性為了補償孖女單親家庭,惜一切的設計。而Jules 娘親對劇情卻好像沒啥重要作用


見習無限耆宣傳口號是經驗是永不過時的履歷,那間About the fit 的問題好似HKTV Mall 咁,物流亂過亂葬崗,送出去的床單又有跳蚤,我最初期望Uncle Ben 有好橋,創辦人解決疑難, 但原來Uncle Ben是貼近非常外父,非常daddy那種慈祥長者,替Jules分憂,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為她分析大局,聽聽她的心事。又咁講,人生中有這樣一個智慧型的長者朋友已是一種福氣,能否提出確實解決方法未必最重要,不過現今的社會,七十歲老人還霸佔著政商重要職位,得閒就大放厥詞欺壓年輕一輩,甘心擔任後輩人生導師的耆英,又能謙卑地以見習生姿態了解新世代的,即使在紐約也如鳳毛麟角吧。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除非香港有奇拿

香港大學校委會否決陳文敏副校長的任命,其實是意料中事,馮敬恩同學大爆會議內容,固然勇氣可加,盧寵物列舉陳文敏罪狀,其中一條竟然是冇慰問佢,真是笑大人個口。但除此之外,港大事件只不過再一次見證港共之霸道橫蠻,有恃無恐,港大校友的英語說得再漂亮,也無阻建制賣港。金刀梁、盧寵物今日享有的名譽地位,源自培育他們的母校香港大學,既然他們可以親手毁滅自己的母校,對當年一齊住hall的同學屈得就屈,我只可以總結,香港一班所謂管治精英,只不過是有專業資格的候志強,候志強名言:「俾夠錢,祠堂都可以賣」,而這班「精英」比候志強更落力惴摸上意,賣祠堂絕不手軟。

我不是港大人,對陳文敏事件,沒有鎚胸頓足之痛,也沒氣力大喊學術自由完蛋。現在的社會,愈無恥愈富貴,劉江華這些小人加官晉爵,怠忽職守的公務員如水務署、教育局等人則繼續高薪厚職,做壞人有百利而無一害,所謂輿論根本制衡不到他們。除非香港有奇拿,例如洪丕正投完票反對陳文敏做副校,應驗麥嘜預言「第二日,佢死咗」;投票反對用特權法查鉛水的民建聯,投完票第二日有一件瓜咗,這樣就肯定馬上收到阻嚇作用。黃絲們落力在網絡上恥笑盧寵物,不過是精神勝利法,只要他不上面書,或面書上全是港人港地的資訊,在他自己和朋友眼中,照樣是萬人景仰的大國手。

雨傘運動後,大家沒有延續不合作的抗爭方式,又回到提出權力及特權法、司法覆核這些斯文方法,這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政府又怎會害怕!中國社會特別盛行武俠小說、武俠電影,某程度是因為中國社會自古至今都沒有法治,土豪惡霸橫行,蟻民沒有申訴途徑,除了渴望有個大俠,殺人不用負責任之外,根本沒有文明的方法懲治壞人。我不是鼓吹以暴易暴,但要明白,港英時代留下來的監警會、城規會、立法會等等乜會物會,已經不能助我們挽狂瀾於既倒,除非賣港賊要付出沉重代價,否則現在做建制仆街是一份不俗的好工,君不見前民主黨人都在乞求成為建制一員嗎?

港鐵古箏事件,大家都說是公關災難,既稱之為災難,就必然有人遭受損失,但其實港鐵在事件中沒有實際損失,當然港鐵作為大公司,也不能完全無視公眾輿論,但既然輿論沸騰、負評排山倒海也不會招致任何後果,意見聽完,管理層態度依舊,hea住處理。大眾汽車柴油車排放測試作弊,分分鐘這間德國汽車公司玩完,這就是後果,成間公司由盛轉衰的後果。

大家經常鬧大公司所謂差到核爆的危機公關,so what?受靶的企業不用承擔任何後果,冇後果,又便捷的東西,點解唔做?大話,有得講,點解唔講?當大家不斷問點解大企業的公關咁seven,往往忽視了公關和新聞自由的關係,這是第四權制衡能力失效,以及政府愈來愈橫蠻,全面背離文明規範的結果。

說回陳文敏事件,有人提議,下次發動衝擊港大校委會。第一,過多兩日,金魚記憶的香港人就會忘記陳敏文,第二,無策略的衝擊只會損兵折將,除了嚇一嚇與會者外,衝擊過後,他們的官位坐得更穩,身家不會少了一個崩,還可以日日發動輿論攻勢,最終又是學生蝕底。

雨傘運動威脅不到中共,其中一點就是因為股市無反應,當時大家恥笑雷鼎鳴,為了股市正常運作而沾沾自喜,回頭看,如果佔領今年發生,順勢導致股市再跌二、三千點, 共匪一定求和。總之大家要明白,留在港共政權賣港陣型的人,面皮厚過沙田柚,原有制度內的文明方法,是對付不到他們的,賣港集團根本不用為出賣香港人付出代價,那理我們喊一千次香港已死也是無用。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當再沒有含淚投票

雨傘運動一周年了,除了689、小明、陳佐耳等無賴輪流撩事鬥非,唯恐天下不亂外,反對派根本一池死水。一年下來,大家對荒謬事情的麻木程度大幅提高,中港融合又昂然邁進一大步。反對派無所作為,市民的無力感亦愈來愈強,今年區議會選舉,以及明年立法會選舉,泛民大敗的可能性偏高至極高,失去立法會三分一否決權,香港無疑會徹底淪落,但現實是很多選民不願再含淚投票,守住三分一否決權的催票口號,將不再有效。

香港的政局,真的很難用常理去推測,以商業思維來看,如果有一個市場,潛在客戶非常龐大,但卻未有利益集團佔據,照理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發達發圍的大好時機。今時今日,香港市民的民意是抗拒大陸化,捍衛香港人利益,經過831落閘後,更明白中共是欺善怕惡的無賴,反口覆舌,龍門任搬。市民終於接受了抗爭才有出路這個大前題,照計以本土利益為先,願意抗爭到底的政客,才有出選當選的前途,但那些天生一副軟骨頭的泛民,看見港澳辦派個京官下來,扮扮聽取民意,卻變臉說可以定期跟中央溝通。

這三年下來,在689強力破壞下,警察濫捕成為常態;強國袁是中共養的一隻狼狗,只要主人示意,人證、物證俱無,他也要告住先;裁判官的判決偏袒建制,也是路人皆見,法治僅靠高等法院、終審法院那些法官頂住,香港崩壞程度仿如Inception的夢中夢,山崩地裂,飛沙走石。

在一片頹垣敗瓦中,中共一點讓步的誠意也沒拿出來,負評爆燈的官員繼續安坐其位,還加多個劉江華篤眼篤鼻,七警繼續逍遙法外,689繼續利益輸送給金主,還自命超然,雨傘運動後,香港不進反退,泛民卻若無其事,組成甚麼民主派聯絡小組,專門負責處理與中共溝通的事宜。雨傘運動原來又是白忙一場,損兵折將,都不過成了泛民再跟中共「溝通」的資本。明明上年大鑼大鼓,大喊現在是抗命時代,忽然又變了同中共有計傾,你叫選民如何再含淚投票給這班泛民?

選民對這班軟骨頭的老泛民很厭倦,渴望有新星登場,只要有一些論述合理,看似正氣企理的政壇新人走出來,大家都想轉會過檔。但是一年下來,原來的學運領袖學藝未精,失去了佔中、反831這個議題後,除了繼續在面書上出post維持人氣外,對香港民主前途如何走下去,壓根兒提供不到一條出路。甚麼城邦派、建國派、華夏派,天花亂墜,看多了會神智不清。

泛民是不進則退,輿論陣地儘失,連facebook account也不懂好好經營。這半年來,全港反689最積極的政黨其實是自由黨,加上田毛毛緊貼時事,出post經常大快人心,我肯定如果田北俊繼續出戰立法會直選,會成為票王。反觀泛民議員,船頭驚鬼,船尾驚賊,本土議題稍有一點爭議性,如反水貨、噓國歌之類,就索性粒聲唔出,一點膽色個性也沒有,連品客都識得呢頭去大球場睇波,嗰頭同曹星如講加油啦。總結來說,泛民是形象老土、宣傳落後、財政緊拙、脫離民意、欠缺論述、毫無鬥志,叫選民心灰意冷。這樣局勢維持到明年,最大可能性是立法會投票率偏低,中共扶植的建制票大勝。

何解香港的泛民政客咁失敗?共產黨話過香港人唔識做boss,並非全無道理。要同極權政府死過,除了無畏的個性,亦要有很強的信念,深信自己那套政治理想、治國方針才是對的,為了實現自己所信所想,排除萬難去推動,不惜犧牲。香港主權移交以來,連創業家都愈來愈少,有錢人印印腳靠家族基金度日,打工仔則剛榮登全球工時最長榜首,香港人出名只懂炒賣,普遍沒有改變世界的野心,而從政比從商要有更高的智慧,亦要有敢於豪賭的性格和膽色,香港人是買辦性格,建制固然是睇北京面色開飯,泛民呢,就算民望高如余若薇,最多本着為香港做些事情的義工心態去從政,一定不會同中共博命。反正香港不會有美麗島事件,也沒有花媽這種坐牢也不怕,捱盡拼盡幾十年的女漢子


多年來,泛民都是藉對手犯錯而得分,那麼這班人倡議的治港政策是甚麼?教育千瘡百孔,泛民當中教育界,社工佔比極多,那麼長遠教育政策可以怎做?自以為自己也可開拓新移民票源的泛民,理想的人口政策又如何?老的無腰骨,年輕的又青黃不接,有多少人甘心再含淚票投這班老泛民?

中共何需打開口牌,講甚麼三權合作呢?立法會這個陣地,看來一年後就是中共為所欲為的天下。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香港樓市之我見

零售市道疲弱,天價舖租回落,記者寫到好似世界末日一樣,其實自由行黃金十年,大業主早已賺到盆滿缽滿,現在連獲利回吐也說不上,只是暴利不再,蟻民就來不及心涼。今日報章又再超大font寫住「二手樓冰封,20年未見過」。明明08年先冰封過一次,距今十年未夠,何來廿年未見過?地產版上每日都有一些賣家劈價求售的個案,例如上環聚賢居狂劈1800萬才沽得出,但狂劈一輪,呎價仍要2.4萬元,我好亂呀,究竟未來一、兩年,是否會有很多銀主盤出現?現在是否樓市最後逃生門? 

儘管香港樓宇供應及物業按揭的數字頗透明,但無論外資大行也好,資深炒家也好,評論樓市也不見得有多準繩。地產新聞長期是地產商和經紀的鱔稿樂園,旺市就吹「太古城樓王破位成交」,淡市就唱「美孚則王割價求沽」,跟紅頂白,拿一、兩個個別例子,在市場製造恐慌情緒。至於我這篇「香港樓市之我見」,文章標題小學鷄,內容亦一樣。環球局勢複雜,中共尤其不按常理出牌,無可否認,樓市跌勢已成,但估跌幾多,猶如賭大細。 

正所謂,能知三日事,富貴萬千年,先跟大家分享一個上趟金融風暴,蟻民賣樓的小故事。話說朋友石仔跟男朋友拍拖多年,06年儲到一筆錢,當年樓市脫離沙士低谷,已上升了幾年,06年正值牛皮整固中,他們看準機會買了一層港島東兩房單位,單位連租約,租了給一對外籍夫婦,既升值又收租,爽歪歪了兩年多,羨煞不少朋友。 

08年突然爆發金融風暴,雷曼執笠、泰林結業、各大投行裁員,當年財經版又是充斥賣家割價求售,樓市冰封的新聞。石仔擔心情況會像九七般不斷尋底,手上的物業會淪為負資產,於是建議男友賣樓止賺。男友Richard和石仔對時局的理解,最大差別在於Richard不大懂中文,所以石仔奉為聖經,每日必看的《蘋果日報》和《經濟日報》,他是半句也不看的。Richard反對賣樓,認為根據他看Wall Street Journal所知,美國會實行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印銀紙效應下,經濟會慢慢恢復,既然上了車,不要輕易被震倉震出去。 

當年QE是一個新詞匯,石仔未聽過,亦決定不理:「我唔知咩叫鬆化寬鬆,總之趁現在重有錢賺,賣咗佢先,跌四成時我地就可以買間三房自住。」Richard嘗試解釋何謂「鬆化寬鬆」,但石仔堅持不懂,Richard心諗女人的第六感也許更準確吧,唯有講句「我唔想多事」,就讓石仔以海嘯價賣了層樓。三、四個月後,樓市回穩,信貸解封,石仔就被地產經紀震了出車。

任志剛都講過,持有一層樓的只是平盤,冇樓是短盤,多過一層樓的才是長倉。我覺得他這個比喻很好,除非你有資格申請公屋,有祖屋,或者有員工宿舍,否則居住是基本需要,一世流流長,短倉始終都要補回,年紀愈大,穩定的自置居所就愈重要,所以最不智的就是自以為很有眼光,賣了僅有的自住樓,以為可以高賣低買。餘下的問題就是想上車的,究竟樓市會跌一成、兩成或三成?樓價會否回到海嘯價? 

九七年樓市大跌的原凶,主要是過度借貸,年輕一輩可能未聽過羅兆輝,也不知道當年鍾鎮濤和前妻,也是因為炒燶樓而反面,當年樓宇普遍可借九成,但供樓息率卻高達九至十厘,很多炒家同時持有過百個物業,那時有一個號稱「豪宅大王」的秦錦釗,便持有過百個豪宅單位,單是山頂帝景園便有五、六十個。金融風暴一來臨,樓市下跌,大量高槓桿的按揭物業馬上被銀行逼倉,令樓市跌勢一發不可以收拾。至於08年那次金融風暴,要不是美國佬搞QE,中國晒冷再出四萬億方案,樓市也可能一沉不起,但結果卻朝相反方向而行,導致銀紙泛濫,造就了七年的大牛市。 

假設中國經濟繼續放緩,香港繼續赤化,大陸佬繼續走資,但沒有出現大型銀行倒閉、支爆、核爆、香港放棄聯繫匯率等黑天鵝事件,經濟下滑肯定會令買樓意欲下降,有一部份人會因為失業、生意失敗等原因而需要賣樓,但自從四年前金管局收緊按揭貸款,又大搞壓力測試後,上車客的本金高達四成,買家經濟實力甚強,雖有個別低價套現的個案,但不會釀成九七年般的骨牌式下滑。 

08年的時候,大型屋苑如美孚、太古城,尚有一些職業師奶炒家,每日飲完茶就同經紀收風,她們一樣入貨快,出貨狠,但收緊按揭信貸後,這類師奶炒家亦絕跡,而一般持有兩、三個物業的普通投資者,又不會急於劈價沽貨的。 

至於說大陸佬賣樓救市,我覺得這個講法不符合大陸人個性。對大陸人來說,就算是上市公司,也不過是套現圈錢的工具,中國經濟唔掂,他們第一個走先。習近平上場以來,石油幫中被整治的權貴、官員,沒有一萬也有幾千,但這些惡棍失勢,九龍站、半山、南區那些豪宅也不見得有劈價潮,可見中共貪官收埋的錢是不容易嘔番出來的。 

但話說回來,大業主湯文亮多次揚言細價樓必爆,亦有一定道理,原因是細價一手樓可借九成,亦有發展商提供二按,槓桿比率高,新樓劏房化,實用呎價貴過太古城,泡沫最嚴重,而且單身居住需求是最具彈性的,如果經濟不好,都重可以搬番屋企住,最重要的是細價樓投資者較多,近日舖租大降,舖位投資者和細價樓投資者有部份是重叠的,舖位回報大降,投資者就算未蝕入肉,重新調整一下投資組合,亦很正常,權衡之下,發水嚴重的細價樓就是被沽售的目標。 

買樓最難是儲首期,供樓負擔反而不比租樓大,這幾年來,身邊不少朋友都想換樓,但新樓又貴又不實用,如果樓市下滑兩成,當長期看淡樓市的人還在等業主再劈價,很多時候投資者和換樓客已搶先一步出手,皆因已有樓在手的人,心態上一定是好友,加上之前樓價上升、供樓多年累積下來的財富效應,令他們更放膽入市。 

樓市走勢,我識條鐵,但可以反思的是,無論是零售舖位,抑或私樓的業主,十二年的樓市狂牛,累積的底子甚厚,如果想趁樓市下滑入市,不要抱着「今翅仆街了」的假設,不要只看財經版的大字標題,親身落場感受下,看看業主是否叫苦連天。如果香港再出現沙士那類世紀病毒,其實就咩行業都死,但撇除這種黑天鵝事件,樓市下跌兩至三成,可能已屆入市時機。鎖定心儀的區域,衡量自己的財力及工作穩定性,拋掉樓價會重回海嘯價的幻想,才是準備置業人士在未來周期中要考慮的事情。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裝睡的人也許要醒了

鉛水危機、高鐵超支、七警打人、以胸襲警、割讓海濱‧‧‧無論多麼荒謬的事情,都叫不醒裝睡的人;暴力救市、天津大爆炸、人民幣貶值,明明天朝大國的假天花已搖搖欲墜,但香港人仍然覺得自己在comfort zone過得不錯;人民幣貶值,觸發亞洲國家的貨幣跌到七個一皮,但很多人關心的只是去邊度旅行最抵。批評時局的人於是很灰心,為何香港裝睡的人特別多?

689管治三年,見證香港人容忍能力無極限,學校驗出有鉛水,學童在學校連飲啖水也不可以放心,社會倒退到第三世界標準,無恥的吳得掂叫學生自行帶水返學,輿論反應出奇地冷淡,反正香港人點踩都唔反抗,港共政權索性撕破面皮,為所欲為。香港人這種寧願穩定地向奴隸階層下墜也不吭聲,明明行雷也要裝睡的武功,成因是一個謎,不過我一直覺得,香港獨有的兩大特色,對麻痺市民極為湊效,其一是普及了三十年的外傭,其二則是股樓主導的社會氣氛。

有一天在健吾的面書上見到一句真實對白:「屋企有鉛水都冇辦法架,唯有叫姐姐抬蒸餾水回家啦!」這句話的重點在「姐姐」,即外傭的委婉語。有了姐姐這種底層的奴隸,很多本來難以容忍的事情都可以外判,李嘉誠管理心得之一,問題外判了就不存在啦,得咗。奴隸二字會惹來一些人不高興,或曰:你情我願,出賣勞力,何以標籤外傭為奴隸?出賣勞力當然不是問題,但留宿的制度,加上香港狹窄的居住環境,逼使外傭不止出賣勞力,實情是完全犧牲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生活和尊嚴。

大家表面叫聲「姐姐」,但這麼多年來,我只見過一個朋友,對待外傭真的做到如「姐姐」般的屋企人,邀請外傭的孩子來香港的家小住幾天,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至於其他大部份家庭,對待外傭就是主子的態度,只不過主子也有好壞之分咁啦。三十多年來,我們習慣了外傭為奴為婢,既然世上有七億人沒有乾淨水飲,飲鉛水都不算大問題;又既然外傭連自己個仔也在留在家鄉,港媽出差去天津,只要有工人幫手湊仔,都要知足啦。所以香港人無論生活多壓迫,就算淪為殖民政府下的奴隸,只要在奴隸制度下,還有一層更受剝削的階層墊底,很多事情都可以繼續忍受。

在香港,試圖修正外傭制度,結果一定萬箭穿心,因為唯有外傭繼續任勞任怨,香港家庭所受的壓力才有出路,於是這個由港英時期引入的法寶,又成為港共政權下的維穩好幫手。如果這個社會少了這一個底層,抬蒸餾水就變得不可容忍了,小孩沒有人管接管接,也不可能每日趕去幾個興趣班。經過三十年來潛移默化,九十後的年青人,也許不知道六、七十年代,很多香港人需要去南洋打工搵食,只會覺得東南亞就是傭人出口國。

除了外傭之外,另一個令香港人充滿主子幻覺的獨有社會因素,我認為是充斥大氣電波的跑馬仔式財經新聞。跑馬仔這個term是我自創的,反正大家都是鬥講number,所謂技術分析只是填塞時間的廢話。

有一次因事要留在醫院半天,醫院裏無間段地播放財經新聞,那幾小時真是極難頂,言之無物的主持人,蜻蜓點水式點評股票,疲勞式轟炸。試想想,這些節目每日都在茶餐廳、候車站、醫院、酒店等連環播放,好像股市就是這個城市的一切。這個奇特現象,你在日韓星馬泰,以致歐美諸國也不會見到。是的,香港人好喜歡炒股票,只要做了小股東,持有一萬幾千股,看見電視上地產商哭喪著臉,抱怨零售市道下滑,租金下跌,股民們就敵愾同仇,狠駡廢青搞事,真是住着縮水的單位,操着地產霸權的心。

上星期有單地產新聞,報道Coach 頂不順720萬一個月的租金,遷出中環旗艦店,為地產商肉痛的朋友又賴年青人:「市道下滑,失業率高企,你班廢青就知死。」那邊廂,本土派又以為光復行動收效,沾沾自喜。真相當然是中國打貪,經濟下滑,與此同時,在我們不斷割地賣港,犧牲生活,讓出主場之時,地產商和國際品牌盡享這十多年來自由行帶來的好處,香港經濟則空轉了十二年,現在人家止賺離場,我們又得個吉。

Coach承租的這幢大廈,我在2000年前後曾在此上班數年,此單幢寫字樓地下本來是普通lobby,地下舖位租了給Body Shop,二樓零售舖位有facial及生髪中心。七、八年前大業主入則,改了個門口,打通地下同二樓,大肆改動去迎接這間Coach。只是估不到這個舖位月租可達720萬,現在Coach遷出,大業主這幾年賺了別人幾世才賺到的錢,何來嚴冬?Coach的手袋在大陸生產,是人所共知的事,過去四、五年售價和銷量突然水漲船高,就算現在收縮規模,拉勻都是贏住走,何慘之有?

香港人喜歡買股票,從股票上落中分享與李嘉誠、吳光正一樣的憂喜,即時財經新聞大行其道,把上市公司的股價上落無限放大,有股票的就更為了價位上落而揪心,從領匯時代到現在也沒有變,為了抽領匯IPO賺少少錢,阻住領匯上市的盧婆婆就成了罪人,贏幾千蚊,最多幾萬蚊,結果輸掉了市民的生計和生活。十年下來,我們一點教訓也沒有吸收,着緊財經新聞的價位上落,但對真實生活中失去的空間、被奪去的自由,往往置身度外,麻木而無情。

不過因果循環,這兩天環球股市暴瀉,中國經濟崩潰已是不可逆轉之勢,粗放式經濟 + 盲目基建投資,配合中國貪腐無道的土壤,突然一下子爆鑊現形,支爆勢不可轉。過去三十年,從84年港元貶值,英國佬當機立斷實施聯繫匯率,到87股災,完善監管機制,成就國際香港金融中心,再到98年政府入市,幸運擊退炒家,每一關都安然過。

今次風暴源自中共,不學無術的689永遠只懂弱智地叩頭,當應該諗計抵禦金融風暴時,牠卻還掛着唸過時台詞,叫年青人北上找機會。天啊,點解天津大爆炸唔炸死埋佢?以前流行一種說法,中國愈亂,香港愈有優勢,但這個說法的大前題是要有英國佬為我們掌舵,避過冰山,今次香港由689掌舵,為表效忠,全港搭沉船他都會繼續駛向中國這座冰山。

行雷都要裝睡,深信一嘈就是搞亂香港經濟的朋友,在中國經濟增長美夢幻滅,由輸出土豪,變了輸出股災,輸出騙子的新年代,還可以在comfort zone裏裝睡多久?


宿命一點咁諗,以香港人之幼稚懦弱,一直不願為自由文明的社會付出,英國人留下來的 free lunch 被我們食到九九十十,時辰也到了。這十多年賺大錢的,全部是不用腦的舐共人士,香港班中上階層也是靠大陸黑金、極度傾斜權貴的政策,才可以享有和智慧不對稱的物質生活,香港憑一點運氣撐到今天,由中共捲起的金融風暴,也許就是壓斷香港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從《100毛》談到HKTV,論中年人的政治包袱

書展曲終人散,今年《100毛》是大贏家,和朋友逛書展,驚嘆《100毛》攤位長期人頭湧湧,令人很葡萄。朋友笑稱:「佢地有王宗堯坐陣, 梗旺啦。 」《100毛》作家陣容網羅城中各界男神,由真正男神王宗堯、到青年意見領袖健吾、學民思潮黃之鋒、冥界才子青永屍、到老闆林日曦,透過在不同崗位及渠道發聲,本身累積了很高知名度,全部是面書大戶:《100毛》like54.4萬、健吾17萬、黃之鋒26.4萬、墳場新聞7.4萬、林日曦9.4萬,當他們連成一線,集合的影響力,就編織了一張天羅地網,圍捕了大量網民。

100毛》由一本看似「玩玩下」的雜誌,發展至白卷出版社、毛記電視等業務,成為一個令人又羨又妒的平台,一班年輕人敏銳的政治觸覺,以及毫無包袱玩盡佢的執行力,是中年創業者最欠缺的。從100毛》的成功,反思HKTV的每況愈下,當中政治打壓是最主要原因,但王維基自詡商界魔童,固有的政治包袱與局限,亦導致HKTV無法轉身,和支持者愈走愈遠。

文首提及的男神王宗堯,在本港男明星人才凋零、老態畢現時,就是HKTV的《選戰》和《導火新聞線》彈起,但HKTV卻反而無法收割他走紅後帶來的業價值,因為王的經理人合約屬於3D數碼娛樂,所以先由蕭定一冷手執了個熱煎堆,大量廣告及商場show,吸金效果超強。《100毛》更加四兩撥千斤,出了本《我都係香港人》,冇時間寫字唔緊要,相都照殺,還可以叫男神來睇檔,咩都抵番。演員要靠好的作品才能跑出,王維基一番心血財力,只為他人作嫁衣裳。聞說《導火新聞線》會開電影版,不過由蕭氏父子製作,就令人相當有保留,不過此乃後話。

王維基在HKTV上慘遭滑鐵盧, 當然是輸給政治打壓,689冚家鏟。不過,當他不獲發電視牌照,轉型至網絡電視,再放棄電視,轉型網購,我覺得他在業務定位上的判斷失誤,政治上裹足不前,會是業務致命傷。

HKTV咁多套劇,最多人看的就是《選戰》和《導火新聞線》,加上《來生不做香港人》,全部有政治議題,中港矛盾,靠政治議題彈起,贏得支持,觀眾和網購消費者的基本盤全部是黃絲,但網購平台卻想走人畜無害的定位,針對師奶做些日、韓產品,這是兩面不討好。
今時今日,靠第三方幫你宣傳已行不通,個個都在建立自己的發聲平台,此乃《100毛》聰明之處,宣傳不求人。HKTV明明已有一個多媒體宣傳平台,王維基自己知名度、江湖地位當然亦很高,但他捨長取短,選擇噤聲,把精力放在倉庫物流採購。我不太理解wiki的心結,為何總是要做最多商戶夥伴、最多貨品的平台?有貨冇宣傳,盞得個愁字?就算夥伴供應商是寄賣關係,但個平台介面設計得差,雜項過多,click入去盞得個亂字?相反,搭起一個強勁的宣傳平台,可能賣濾水器都可以賺番筆周轉現金,但HKTV卻平衡時空地在推日本宮崎牛肉。

HKTV開台是聲勢浩大,雖然因為播放問題,繼續拍劇實在會蝕入肉,但一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平台,是千金不換的資產,既可宣傳、吸金,又可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帶動議題。當每個人都出盡法寶建立自己的平台時,HKTV起步算很不錯,現在雖然是黑暗期,但要思考的是如何華麗轉身,在嚴控製作費的情況下,讓這個平台成為自己的發聲機器,選擇全盤放棄是不智的。

要經營這個平台,一定觸及一個核心問題:商人的政治包袱。王維基號稱魔童,但一路走來都不是反政府的,以往在電訊業的成功,正是得加於政府政策支持,搞電視台,就是當年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蕙蘭邀請,在689上場前,wiki都是建制成員之一。現在wiki的情況就像《伊索寓言》的蝙蝠,一直覺得做生意應該冇立場,講政治會得失保守的客戶。這點對其他生意人是正確的,但在市民連續數日集會撐發牌後,wiki已被打入跟肥佬黎同組的反政府、反建制身份,而被動也好,借勢也好,你當日讚許過撐你的網民,大家就是命運共同體。

香港家陣邊有咁多中間派?買過千蚊水果,幫襯City super那些不是中產,要有好多家產的富戶,才會幾百蚊買個蜜瓜。有些濶太去日本食鐵板燒都要指定廚師,無錯,她們很捨得使錢,但HKTV那浸強烈的黃絲味道,是濶太們所討厭的。講飲講食,高登仔嫌貴,阿太嫌未到家,好尷尬。

聞說HKTV八月會大推宣傳攻勢,投放大量戶外廣告、報紙雜誌,地鐵燈箱。我不禁倒抽一口涼氣,有錢都唔好咁大嘥HKTV欠的不是品牌知名度,欠的是瀏覽習慣,當然那個介面改了之後更差,完全提不起購物慾,但宣傳這環亦很重要。開台初期那100mall dollar,吸引了首批客戶,但因為物流出了問題,結果冤枉錢花了卻換來劣評。地鐵燈箱這類戶外廣告,主要是做brand awareness,不適合有特定客戶群的網購平台,又係嗰句,邊有咁多中間派被你大包圍啫?紙媒更加唔中target,尤其免費報紙,根本是藍絲重鎮。有自己的網絡媒體及黃絲用戶,不好好珍惜,常常以為自己的平台可以做到好mass,這是HKTV mall的一大盲點。

ATV不獲續牌時,已有人提議HKTV搞個新聞頻道,如果新聞頻道太花時間,喂,毛記電視都是三、五分鐘,大家都知不是億萬金元巨製。HKTV只要拋開不碰政治這個包袱,要搞活個平台,與網購達到交叉宣傳,製造《100毛》那種天羅地網的效應,仍然有機會突圍。

搞網購可唔可以明哲保身?唔係唔得,平過759咪得咯。網上消費,當然針對網民,家陣香港人面對生死存亡之秋,政治成了網上話題最大公約數,我真心討厭政治架,但唔想飲鉛水都要諗下辦法,放在前面最大公約數的話題你不敢碰,淨寫些人畜無害、阿媽係女人的東西,原本想捧你場的人都走晒。

香港社會已沒有中間派,沒有兩面討好這個位置,要打網購,都要討好網民,起碼製造定期瀏覽量先。要打網戰的話,以王維基的人面,始終事半功倍,如果有數千萬budget,肯定大把有腦之人獻計。簡單如做個男神訪問男神的節目如何?就由王宗堯做主持,訪問一系列男神,由娛樂界去到政界、文化界,有些男神如陶傑、李怡、陳志雲、健吾等等,本身就好叻講嘢,夠薑的話訪問埋陳雲又如何?
連田北辰這些飲盡美酒、食盡美食的人都要玩抽水facebook post 啦,政治中立、穩穩陣陣、大包圍的宣傳,對HKTV mall來說是行不通的。
(延伸閱讀:李怡先生蘋論:從事文化或政治事業需要新思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22/1922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