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南亞的戲軌

一連看了兩齣人物傳奇片,分別是正在上映的「昂山素姬」,和一九八二年的作品「甘地傳」。以戲論戲,「昂山素姬」大部份時間聚焦昂山素姬與丈夫之間的感情和家庭分隔的痛苦,對主角的政治主張和信描述太少,劇情跨越二十年,但電影並未觸及緬甸在這段時間政治民生的面貌,以致對昂山素姬的描述太平面,削弱了電影的感染力,楊紫瓊和飾演其丈夫的David Thewlis演出倒是頗出色。

相比之下,「甘地傳」成功之處不僅在於生動地描述了聖雄甘地的一生,同時立體地呈現其人格、信仰、政治主張,電影完結時,觀眾會完全受甘地所感動,講一句「完來聖雄之稱係咁嚟嘅!」電影的導演和主角皆來自英國,由當年的統治國歌頌甘地偉大一生,可見英國人對這個印度對手心悅誠服,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國家殖民統治他國的劣政,導演展示的歷史視野亦抵讚。

政治人物傳奇片如果不觸及政治主張,難免會空洞化,這是「昂山素姬」全劇顯得蒼白的原因,當然昂山素姬重生勾勾,亦增加了編劇選材的難度。楊紫瓊的演繹算是形神俱似,做到steel orchid應有的柔中帶剛,一口英語清脆鏗鏘,氣度、儀表、風範都配得上呢位民主英

「甘地傳」就算純粹當劇情片來看,都是豐富而有娛樂性的,原因除了角色立體外,甘地由在南非開始參與公民權利運動,到回國發動印度獨立運動,歷史情節本來已多到瀉,劇情推進有條不紊,令觀眾逐步認識及認同其「不服從、不合作、反暴力」的政治主張。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導演展現到印度當時的社會政治面貌,印度文明古國的神秘色彩、宗教氛圍為電影增添一點異色,但卻不會流於環宇風情式的獵奇。

飾演甘地的Ben Kingsley是「上身」式演出,雖然我今天重看已知Ben Kingsley亦是Schindler’s List的會計佬和 Shutter Island的醫生,總之在看甘地傳時,觀眾會完全投入佢就是甘地,唯一可以挑剔的肥了一點,經常絕食的甘地應該瘦到皮包骨。

當特區政府政客都是牛鬼蛇神當道之際,暫時忘記特區這個爛攤子,認識下歷史上首個提出公民抗命這個政治主張的偉人,或許對未來有些啟發。甘地以其超乎常人的道德和勇氣,團結印度人作非暴力的公民抗命,可惜道德和勇氣我們的政客一點也沒有。

雖然年代不同,但甘地和昂山素姬重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兩人都是接受英國大學教育的,昂山姬畢業於牛津大學,甘地則是倫敦大學法律系畢業生。過去五十年,英國大學畢業歸來的學子有多無少,牛津、劍橋、倫大畢業,亦不是稀有動物,但莫說要似甘地咁偉大,稍稍接近李光耀水平的人物都沒有出現過,為何南亞裔的人受英國教育後,都會有所啟發,香港人則愈讀愈沉淪?事實攞在眼前,陶傑的「小農DNA」果真有其道理。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香港的戲軌

特首選戰的發展,根本就是一齣宮廷鬥爭的鬧劇,跟「雍正王朝」、「金枝慾孽」之類的戲軌同出一徹。這條戲軌上演了十多年,以這次特首選戰最赤裸展現小圈子內鬥的醜惡,問題是普羅百姓對估領袖、猜度阿爺心意的遊戲樂在其中,從《蘋果日報》簡單化地把唐英年、梁振英之間的比拼名為豬狼對決,到近日民意沸沸騰騰要拉唐英年下馬,我們其實不知不覺代入了阿哥鬥爭的劇本,甘於做一個觀眾,只希望阿爺在眾阿哥中揀一個冇咁樣衰的,甚至乎希望阿爺快些欽點一個大家認可的人物。當荷里活不時都會歌頌對抗強權的小市民、揭露政客醜聞的人物或敢於打破封建的英雄時,香港人無論在朝在野、在公在私,都被清宮內鬥的劇情所淹沒。官商勾結、利益分贓已肆無忌憚,香港是時候向清宮內鬥的戲軌講bye bye,向小圈子選舉Say No,要反就要反制度,可惜的是,怨氣雖然沸騰,但都是指向個人,沒有任何一個有份量的人物,可以將這股怨氣凝聚,終極指向制度本身。
除了中港兩地拍極唔厭的清宮劇外,細心留意一下娛樂版的報道,宮廷妃嬪內鬥一直是特區重要八卦新聞,早幾十年前,做人姨太太,會避忌一點,現在打開娛樂雜誌一看,只要身光頸靚,那管是二、三、四姨太,一樣大模斯樣,娛記又豈敢將對普通女星的尖酸套在當紅妃子身上,報章雜誌用的字眼都是極度封建的,如「點燈」、「寵幸」之類, 意識形態比竇蓉成長的八、九十年代更落後。電視劇亦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大家晚晚都聽住一堆主子、奴才的對白,不期然自我代入作為一個卑微的蟻民,而忘了現在已是千禧年代,我們本來就應該有民主投票權。
回歸以來,爭產官司鑊鑊新鮮,某地產家族三兄弟都六十歲有餘,還要搬皇阿媽出來,逼太子落馬,這不是封建戲軌又是甚麼?
建制派分裂,積怨極深,照理民主派可以坐收漁人之利,可惜泛民只是「飯民」,不但無計謀和能力凝聚社會大眾,將怨氣轉為衝擊小圈子制度的力量,自己參與其中,做其小圈子選舉的「大咖」,除了每日抽抽水,輪住抨擊完唐、梁,面對兩個陣形同樣一票也不能少的局面,毫無謀略!缺乏一個有份量同觀眾緣的民主領袖,慣睇宮廷師奶劇的大眾,麻木地追看各個阿哥的爭奪戰,發表一輪口水戰後,又繼續認命!
竇蓉不是社運份子,用了十多年才明白小圈子選舉真是香港的死症,一班土豪財閥毫不掩飾地互鬥,不要妄想唐、梁二人誰會較佳,就算忍多五年,二零一七這班既得利益者又怎會忽然良心發現,還大家一個公正透明的選舉呢?為人父母者,花費心力財力腦力,希望培育子女成才,但在一個倒退的社會環境中,不屬於當權的利益集團,就只有淪為阿哥、阿爺的奴才,或者蟻民,看看劉鳴煒在唐英年身後虎視眈眈,你認為子女長大後,可以在這班財閥中得到甚麼好處?林書豪這類神奇小子的故事,在美國這種開放的社會才會發生。今日不改變,孩子十年後長大,我們這一代人留給他們一個怎樣的環境?
香港要從清宮互鬥的困局中醒過來,連烏坎村的村民都比我們勇敢,而自資拍攝昂山素姬的楊紫,其實是馬來西亞華人,香港演員恐怕就算有此機會,也怕得罪大陸,少了一個掘金的機會。
政治一日也嫌長,三月二十五日才是選舉時,香港還有機會上過第戲嗎?我們願意犧牲短暫的安穩,換一條出路嗎?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我挺任總

這兩天,特首選情風雲色變,唐英年下馬恐怕是遲早的事,之前佢民望只是低,目前是破產,若果佢當選,香港人恐怕會上街,竇蓉早在去年九月已貼過另一候選人任志剛,可惜個yahoo blog已被屏蔽,唯有在此原文照錄,即管看看事態發展如何。


特首跑馬仔遊戲又開始了,望落兩個疑似候選人,一個「不似人君」,另一個頭腦發熱,講就天下無敵,退休人士范婦人更加不用考慮。雖然特首選戰香港人根本no say,但就當猜度阿爺心意,特區應該重有其他人揀得落手吧?竇蓉心水乃任志剛,任總是也

特首之戰最緊要阿爺點頭,呢點任總絕冇問題, 佢在中國財金界聲望甚高,金管局總裁一職令佢多年來處於政治中立的位置,港大畢業後就入了政府,少年時代亦沒有參與過反共活動,身家清白到極。

講能力,雖然佢有名任一招,但佢出金管局十六年來,經歷幾次金融風暴,銀行體系未出過大問題,呢點政績今日特區官員已做不到。你睇李小加一上場,一副雄心壯志的樣子點知一個披露易down就曝露咗佢輕重不分連藍籌停牌的連鎖反應佢都未搞清楚 就諗住改革呢樣改革嗰樣。

官鱷大戰一役中的三人,曾蔭權已做過七年特首,許仕仁做完輔大臣就正式退休,既然特區冇人,試埋任志剛,點到好過搵唐唐。官鱷大戰係香港金融史上最戲劇式的一幕,唔可以純粹話當時主管金融政策呢三位人兄係幸運,幻想吓如果呢件事今日發生,交俾曾俊華、唐英年、陳德霖三人處理,相信一定整咗個completely rubbish出來!

政客一時嘈通賬、一時嘈樓價,好啦,到股樓齊跌,就嘈裁員。一個地方的經濟,同金融政策係分不開的,本城個聯繫匯率一直係通賬原凶,難為曾俊華重好意思話通賬同聯匯冇關係!拆唔拆聯匯,任總都係最有資格講,八十年代初佢重做緊首席助理金融司時,就有份參與制定聯匯,咁多年係金管局主要工作之一都係優化個聯匯,亦因為聯匯本身唔複雜,所以一直有人批評點解佢攞咁高人工。

除咗阿爺,選民其實主要係地產佬,地產佬個個都憎思歪當年整個八萬五,搞到大家鷄毛鴨血,唐唐肯定會維護大地主利益,所以班地產選民都企佢嗰邊,諗住兩害取其輕。如果任總出選,地產佬都應該放心,佢在任金管局,深明地產,金融唇齒相依,整死咗個地產, 百業蕭條,唔會搵自己笨。

最後一點先係民意,任總係唯一一個有國際知名度的香港財金管員 Greenspan, Soros都知佢咩水,出去外國唔失禮。再者, 市民對住一班開口夾着脷, 或一副公公模樣的官員,真係十分氣憤, 任總雖然成日咀藐藐D白痴記者同議員, 但佢講嘢令人好有信心,真正有大將之風。自從佢退任後, 每有金融動盪,陳德霖、曾俊華又學佢晨早返工, 同記者評論吓時局, 但睇見佢地一副口窒窒的樣子, 真係慘不忍睹, 唔講好過講。

近排港大風波搞到一鑊泡,曾蔭權唔係Kong U出身, 正式來講冇讀過大學, 有些迷信沙紙的人士會覺得, 紅褲子出身的人特別容易迷戀權貴,巴結權貴, 呢點頗難講,因為巴結權貴係人性,同讀書未必有關,不過任總出名心高氣傲,即使要巴結,應該都不會做得咁揚,唔會攞本簿仔出來抄筆記,對住個中國省市市長都急唔切扮矮仔。

至於佢會否捍衛新聞自由、集會結社自由、關懷弱勢社群,Well,相信佢唔會特別捍衛民主自由根本係呢個制度下, 邊個人做特首都冇可能在政制方面有咩作為其實只要維持原狀,不要好做唔做, 一時推行替補機制, 一時又心虛地搞到保安變了政治事件其實香港人並唔難管。
雖然此乃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但阿爺其實唔笨,唐唐有幾不濟,相信佢地心中有數,期望佢地真係搵到隻黑馬,咪又再誤香港人五年又五年。

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龍紋身的女孩

終於趕在電影落畫前看了「龍紋身的女孩」,可能因為讀了原著,一早知道真相,電影沒有預期般緊湊、懸疑,影像也不算凌厲、震撼,水準屬於中上,只是以David Fincher的盛名,則有欠驚喜。同樣是變態犯罪電影,導演十多年前的「七宗罪」才是經典,巧合的是,兩片皆有殺手引用聖經章節穿鑿附會,炮製殺人場面的情節,不同的是,聖經七宗罪家傳戶曉,引領觀眾層層進入殺手預設的陷阱,最勁是結局Brad Pitt為復仇,忍痛幫兇手完成七宗罪的完美死亡設計,才是電影最令人讚嘆之處。

「龍紋身的女孩」無法引領觀眾進入懸疑的估兇手遊戲,主因是人物太多,關鍵的Vanger家族成棚人,女死者Harriet Vanger Henrik Vanger關係是叔公、侄孫,聽見都知複雜,嫌疑犯有三代人,導演要令觀眾在開場冇耐就搞清楚Vanger家族人物關係,繼而進入孤島殺人的推理佈局,後段揭露真相時才會有快感,否則就會好像此片的效果,佈局合理,但查案過程因為要顧及電影長短,進展得太過順水推舟,理所當然。如果要刪減部份枝節,我會建議減少Mikael Blomkvist與金融老千的瓜葛,尤其是尾段Lisbeth偷偷易容去轉走金融老千的錢,不少觀眾一頭暮水,結尾Henrik Vanger乞求MikaelLisbeth不要向外披露真相,以及Lisbeth對受害婦女的看法,對故事的完整性重有幫助,好過突然要觀眾視線轉移至金融老千局,有些唔三唔四,要講LisbethMikael兩脅插刀,救佢一命的情節已足夠!

Daniel CraigMikael,選角不錯,Daniel Craig本來就是sell硬漢形象,雖然不算英俊,但總有好多女人埋身個種;龍紋身的女孩演繹得太多情,有觀眾認為Lisbethlook有些似「死亡筆記」的L,可見佢的表達有少少漫話化不夠黑色、暴力,又過早對Daniel Craig嗒糖,削弱了角色以暴易暴、邊緣頹廢的特質。

瑞典以IKEA聞名於世,一直給人和平、福利好、環保的形象,龍紋身的作者Stieg Larsson向世人呈現的完全是瑞典黑色的一面,可惜寫完三冊就息勞歸主,看不見今日小說、電影席捲全球的盛況。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種票的土壤

「種票」是近年新增詞彙中少數傳神之作,跟種花、種菜一樣,種票需要合適的土壤,當輿論批評中聯辦涉嫌幕後指揮種票,特區政府隻眼開隻眼閉之際,香港人有否反思,本地的政治土壤,何解如此適合種票,以致區議會選舉的票種到遍地開花?
當社會已將種票放在一旁,轉而狂轟「雙非嬰」、「自由行」、「自駕遊」等議題,再談種票是否out out 地?但竇蓉覺得,每個問題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今日的社會局面,就算九成是特區政府管治失敗,香港人多多少少要為過去十多年在歷史面前的選擇而負上責任,其中一個責任就是以搵食為名,一點一滴地放棄自己的權利,所謂香港核心價值只是空洞化的口號,輕歷史、重經濟,使我們只看到此時、此刻、此代的利益,對以前所作的抉擇卻時常集體失憶。
種票牽涉全香港各區,有投票權的都是不折不扣的香港人,橫跨不同界別,除了政協常委牽頭之外,都要得到各界選民配合,被拘捕的疑犯有報稱電影放映員經理自僱人士廚師接待員電器技工等職業,涉及人士不少是三十歲以下,無得一味賴大陸人入侵、或向公公、婆婆呃選票。事實是,不少高喊「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人,是否願意付上短線的經濟利益,換上長線掌握更多管治權的希望?抑或只是每次利益受損時,就大喊捍心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究竟包括甚麼,社會上有沒有一個明確的definition,法治、言論自由肯定是其中之一,那麼對民主的追求、選舉的自由又算不算香港核心價值?假設一個夥計受老細欺壓,需要配合更改地址和投票,估計不少人都會以搵食為藉口,覺得區區一張選票,投的又只是區議員,無謂同老細鬥氣。這種「搵食啫」的態度,其實一直蓋過所謂對自由民主的追求。
凡事皆有因果,今日吵得鬧哄哄的自由行,想當年是我們這班「搵食至上」香港人的救命丹。建華之亂七年半,轉捩點正是2003年下半年沙士疫潮退卻,大陸開放自由行以刺激消費,所謂好運醫生醫病尾,自此香港經濟便由谷底反彈。有些論者認為,這些政策只是肥了地產商,一般市民的生活在高通賬下反而是倒退了。但實情是,經濟差時,基層市民重慘,自由行帶動的餐飲、零售、運輸、旅遊,大量吸納了基層勞動力,香港的失業率這幾年都處於低水平,自由行應記一功。通賬難頂,但通縮更可怕,98金融風暴爆破後,持續幾年香港的情況都可以用「賤物鬥窮人」、「愈窮愈見貴」來形容。不是說現在自由行泛濫,租金狂升的社會冇問題,但自由行政策推出以來,香港人由上至上普遍是全面配合,還記得2007年股市高峰,多少人發夢都望「北水南調」,喜歡與否,香港在回歸後對大陸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這個局面,即使我們沒有選票,但從各方面的商業配合、意識形態,香港人都是沉默地認可,間接地作出了選擇。
當日為自由行歡天喜地,固之然是為了搵食,今日為此大發雷霆,原因也是一樣,不過是一個銀仔有兩面,當日是唯恐有嘢冇人買,今日是埋怨他們將嘢買貴晒!
竇蓉不敢自命清高,如果大陸人今日全面撤資,沒有大陸IPO、廣東道、時代廣場的自由行統統消失,大陸人劈價賣樓,我不敢想像香港會變成點樣。要尋找一條修正的發展道路,香港人一定要有所付出,不可以需要承擔時就以搵食唔得閒為擋箭牌,現在個個人都高舉的核心價值,對自由民主的追求,一定要負出代價的,歷史上沒有一個政權是無風無浪,突然良心發現,讓市民得享民主自由,而過程中又對經濟毫無損害的,香港今天能夠凝聚共識,直正define何謂核心價值,上下一心去爭取嗎?還是一次又一次因搵食之名,而讓種票的土壤愈來愈肥沃?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單車誌

報紙雜誌最近經常報道單車旅遊、單車達人、單車配飾等各類關於單車的資訊,單車熱潮不斷升溫,除了後生仔女之外,愈來愈多中女加入了單車運動的行列,竇蓉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愈踩愈起勁。可以令到行步路都懶、的士伸手黨突然投入運動行列,兼且不怕日曬雨淋,究竟單車有何吸引之處?
中女本來最喜歡行街Shopping嘆冷氣,但可能商場舖租太貴,只有大型連鎖品牌先計得掂數,所以個個商場都一定有ZaraH&M,行街買嘢失去了尋寶的樂趣;奢侈品牌如PradaGucciLV之類,為了迎合國內新貴,產品愈賣愈貴,但品牌配合各大雜誌吹噓一輪,大小老嫩一齊跟風,就算忍痛買名牌,亦沒有凸顯身份、獎勵自己的少許快感,皆因大陸有錢阿太幾十萬咁掃貨,買一、兩件根本不算甚麼。
人到中年,開始不想受永遠滿足不到的虛榮心擺佈,希望發掘一些新興趣,自我提升,建立一種冷氣空間以外的生活態度,人同此心,所以近年多了不少人做運動,而戶外運動如長跑、踩單車亦愈來愈受歡迎!
竇蓉少女時代呆頭呆腦,一直不懂踩單車,去年忽然覺得如果可以踩單車去旅行,應該是一件幾型的事,於是捉住WikiPeter,在大埔單車徑學起,跌跌碰碰居然兩、三次就學識,自此周末、日就以踏單車為樂。做運動的好處的確有根有據,好多中女頸梗膊痛,寧願花錢按摩,信按摩師講,淋巴塞晒,要按多part或大力些按之類的說詞。日坐夜坐,血液唔流通就無錯,但最有效兼唔使錢的方法是做帶氧運動,加促血液循環,帶走積聚的尿酸,按到周身瘀晒,點解淋巴就會通番呢?
踩單車減肥功效遠遠不及跑步,但卻更適合平日少運動的中女,單車有槓桿原理,就算慢慢踩,都可以去到不少地方,沿途重可以欣賞到四時風景,在吐露港、大尾篤踩單車,感受吓清風,是簡單又快樂的事。近日坊間鬧哄哄,一時說廣東道已聽不到廣東話,跟住又輪到時代廣場UA戲院結業,香港黃金地段消費選擇單一化,本土意識抬頭,是另一個具爭議性的話題,面對這個環境,竇蓉選擇不再跟着商人的消費指揮棒走,LV大排長龍,Celine手袋waiting list長過水蛇春,那就乾脆不買好了,發掘生活中其他樂趣,好過買嘢搵氣受。
單車豐儉由人,但大體是偏向平的,買部私家單車幾百至幾萬元都有交易,就算萬多元一輛,起碼講得出性能有咩唔同,相反兩萬蚊買個袋,六千蚊買對鞋,功能性方面其實無分別。運動亦可以設定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距離,可以是速度,一步一步達成,是屬於自己的小小成就感。
不過踩單車要有心理準備會曬黑,點搽防曬都難以抵抗紫外線。但如果為了美白,除了冷氣間以外的地方都不能久留,這樣的人生似乎太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