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綜援案後,佔中收檔

綜援一案後,佔領中環呢單嘢其實可以收檔,再搞落去也是爛尾收場。竇蓉之前談及佔中的兩篇文章,曾指出泛民成班都是經濟盲,因為從來沒有執政的野心,更不必理會管治香港的實際難度和需要。一早講過佔中不是玩candy crush,學賤輝話齋:「個世界唔等人!」在他們搞商討日期間,綜援孔允明一案,讓很多支持民主的中產一族,對泛民二字心生厭惡。好簡單,我們支持佔中,是不想香港變差,我們努力抗赤化,你們大玩感化,大家走到這個十字路口,唯有say goodbye,佔中唔使預我。

竇蓉認識不少大陸人,當中有好有壞,故此我不會用惡毒的詞語統稱他們。如陶傑所言,喜歡英國不是崇英,只是崇優;同理,我們不是排外,我們只是排劣!一個機構、一間學校、一個社會,因為資源、名額、地方有限,一定有一套篩選機構,去挑選新加入的成員,沒有篩選權的香港,就是一個無掩鷄籠。

聖公會主教鄺保羅,請用常識來說服我這個凡人,直資本身就是一套排外到極點的制度,聖公會多間中小學轉了直資,不就是為了取回選擇學生的自主權嗎?為何對那些只有五、六歲的幼兒,教會學校可以築起一重又一重甄別門檻,相反,那些四、五十歲的新移民,不願承擔改變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困難,主教卻反過頭來要我們包容?可否請聖公會先以身作則,取消所有直資中小學,讓不分貧富、資質高低的小朋友都公平地入讀聖公會所辦的學校?小孩來到這個世界上,家庭富與貧,智力發展早或遲,完全不由他們選擇,學校用重重關卡擇優而教,而不是有教無類,這樣又符合普世價值乎?學校有學額,難度香港的土地和資源又會單細胞分裂嗎?

另一個被偷換的概念就是因與果。站在道德高地的人說,來港的新移民若不是山窮水盡也不會申請綜緩,因為他們很慘,所以不能置他們不顧。事實剛相反,因為香港有一套比大陸好的福利,所以貧病老弱的阿伯也可以返大陸取妻,居港一年就可以攞綜援,從結果上來看,只令中港婚姻的叫價更低,因為七年的考驗變成一年,條件更差的阿伯,也有機會得到大陸女子委身下嫁,弱勢的小孩也就更多。不要又用歧視的帽子去扣人,生活在地球,現實的問題,大家都要面對。為何新移民多數是中年阿嬸?正是中港經濟婚姻吸引了大量低收入、低學識的中年阿嬸來港,製造了很多無愛婚姻。說到弱勢,返大陸取妻的阿伯也很弱勢,泛民這次幫新移民打官司,變相突然搬了中港婚姻的龍門,這就是福利的零和遊戲,你幫了一些人,因此被新移民妻子飛起的阿伯,就被你擺了一道。

當年港珠澳大橋環評申請司法覆核,李志喜為外傭居港權一案打官司,親政府報章統一口徑,大駡公民黨政棍,奇怪的是,孔允明一案,社區組織協會、蔡九等人,竟得不到同等禮待!泛民拿石頭大力揼自己隻腳,如果不作陰謀論,那共產黨此時應該已笑到反肚。

民主黨、工黨對是次判決表示歡迎,就算范國威、毛孟靜也怯於左膠之前那頂歧視大帽子,不敢高調重申本土優先。泛民黨報一天報道聖誕節自助餐狂加價,過幾天又報道那些大愛無彊,抗癌小孩的新聞,你以為是遇然嗎?依我看來,這是一張大大的贖罪券擺在讀者眼前,告訴你港人享樂的原罪,因此你要捨棄常識,不要質疑這麼多貧困的跨境婚姻從何而來?

曾經我希望佔中派能夠拉攏保守的中產市民,向商界釋出善意,中環人不滿特區政府的人多的是,但泛民完全不去了解中產支持者的實際需要,只識定時定候用道德感召去爭取選票,正因他們一直沒有清楚的執政藍圖和經濟理念,當綜援案一出,選民利益和大愛口號互相抵觸時,他們害怕除下頭上的光環,會被發現他們除了光環,甚麼也沒有,固此寧願採取和稀泥的⻆色,反覆強調取回審批權。

孔允明一案,我不怪大法官,甚至不怪新移民,是泛民再一次讓支持者失望和憤怒。我們自問是良好公民,準時返工,放假消費,全年努力貢獻GDP,年頭交稅,每季交差餉,遊行近乎次次到,紅十字會話唔夠血,體質OK就去捐,一個唔覺意,沙灘有膠粒,我們又仆到去執,郊野公園淪陷,我們又扶老攜幼去守護。頂你個肺,原來不止政府當我們透明,靠我們投票當選的泛民,都當我地死嘅!所有公民行動,或多或少都轉化成了泛民的政治資本,你一聲都無問,就去慷我們之慨,討好新移民,然後再屈我們歧視!議員們如果要兼愛五湖四海新移民,請在選舉政綱上寫清楚,爭取新移民居港一年可申請綜援,不要出賣完選民,還逼我們背十字架。

佔中同樣是用傳教思維包裝政治的一種手法,講犧牲、講道德、講感召,不講政治現實,不講行動策略,不講治港綱領。個世界唔等人,佔中最好時機是香港電視被否決發牌後,現在林鄭出場推銷政改,新一輪跑馬仔已展開,市民真的覺得只要候選的人士不要太差,選舉機制這麼複雜的東西,他們根本沒有心機理,加上綜援案一役,大把市民覺得千萬不要被這班傻人上場。一報一刊一網繼續宣傳佔中吧,反正爛片如《無極》、《富春》也有權狂谷宣傳的,我等中產或者叠埋心水,買層細價樓,租給上不到公屋的香港人吧。

佔中其他文章:
http://gravyloveme.blogspot.hk/2013/08/comfort-zone_17.html http://gravyloveme.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31.html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環球老麥,地方智慧

本年YouTube香港熱門影片排行榜,冠軍得主是「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麥記曾經是很多小朋友夢寐以求開生日會的地方,當現在的小朋友都改去廸廸尼開生日會,很多人又覺得食茶記好過食麥記,麥記每年投放大量marketing budget,究竟想建立一個怎樣的定位?
麥記近期最錯的就是又搵曾志偉做推廣,喂,睇睇好喎,香港電視一役後,曾志偉、陳伯祥已成了陳腐、擦鞋、低俗的象徵,當時找曾志偉推廣老麥大富翁,大概是看中他的「超級無敵獎門人」夠入屋,當這個節目跟May姐鷄汁一樣,成了品牌負資產,此時應該大刀閣斧捨棄這個廣告,除非老麥消費對象真是看掌門人的公公婆婆。
我覺得麥記發展策略和marketing似書本上的MBA case study,不過港區營運業務不用公開P&L,公眾無從評判這是成功版或失敗版,但如果大家的心態是「嘆咖啡」、「食大家樂」、「捱麥記」, 麥記明顯成了快餐選擇中的最底層。
麥記的業務模式一向是十分依重地產覇權,只要舖好網絡,基本上那些食物公式化到任何人整也不會有差異,最重要是搞掂舖位,把相同的產品在全城遍地開花。面對租金不斷上升,香港麥記阿頭同時走兩條路,一條是嘗試高檔化,開Mc Café,事實證明唔成功,跟住走另一條路線,開24小時,企圖用時間換收入,理論是舖租24小時都交咁多,開多一更賺盡佢,於是衍生出麥飯卷和麥趣飯。恕我主觀,呢招一樣唔成功,老麥的產品成功之處是公式化,搞差異化的麥飯卷,大家貪新鮮吃一兩次,但靠推出麥趣飯做旺飯市,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講真,晚飯去茶記、煲仔飯都叫做熱熱鬧鬧,唔去茶記去麥記,最主要是四十蚊與廿蚊的差異,而不是為了食飯。最慘是走高檔路線的Mc Café和收容所一樣的24小時模式在同一時空並行,自相矛盾都不得了。
麥記的宣傳方法十分老式,每次新官上場,PR都會找安排一堆由低做起,細細個就食麥記的官樣訪問給那位新官,我這個好事之徒就可以一窺他們每次換CEO後經營策略之改變,為何會搞出自相矛盾的marketing。08年來自台灣的一姐接任收賄罪成的劉士盛,一上任就sell cheap,可能因為當時剛剛經歷金融海嘯,加上台灣儉樸的文化和香港揮金如土的風氣相差太遠,一姐上場就玩買一送一,搞一蚊包超值大優惠,目標是做「超值一哥」,我以一個路人甲的身份觀察,「捱麥記」這個定位,就是這位唔熟水土的台灣一姐埋下的。 麥記一直是很平民化的地方,因為消費低廉,是學生放學後吹水的好地方,但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開宗名義買一送一、一蚊包這些橋,在香港主要是吸引上了年紀的公公婆婆。價錢呢樣嘢,減咗就加唔番,加上Big Mac指數是全球非正式經濟指數之一,麥記漢保包加價,隨時會上A1。相反,茶記每年都加幅,太興、翠華的價錢透過不斷更新餐牌,加幅驚人,但人家定位是高檔茶餐廳,你吹佢唔賬!
價錢減咗,就只能求量,所以台灣一姐搞出了麥密送一招。講到叫外賣,翠華是做商務客,即是大班人OT、開會、對文件,「復仇式落單」,加上翠華花款多,所有人都會找到想吃的東西,麥密送我從來沒有光顧過,我想是做睇波客吧?到底成本效益有幾大,令我有點存疑。開拓晚市,整埋麥記飯這一招,都是求量不求價的結果,但其實day one開始,人加你減,就已經是不歸路。
到了2012年,又見另一個一姐上場,土生土長一哥入了獄,女一姐又玩過,這次PR扭出「首個土生土長女一姐」這條line,記者又照寫,做了一堆訪問。這次阿姐想扭轉局勢,做番high 少少,提出首間獨立於麥當勞的概念店,提供獨家拉花咖啡。唉,其實由Mc Café 誕生時,不敢自行承擔租金開始,這個概念已告失敗,世上豈有不吃草的馬兒?寫計劃書時,當然假設兩者可分擔租金,但當一邊賣廿蚊有嘢飲,有嘢食,另一邊貴一倍,又居然要同麥記顧客爭位坐時,自然會選擇較平的一方。Mc Café的咖啡其實不差,起碼比Pret A Manger好,路過見Mc Café在IFC一期有間獨立舖在裝修中,但這個brand和麥當勞一開始已太混淆,現在要自闖一條新路比一個新名字更難。
同一天空下,美心的飲食王國無孔不入,亦做得有聲有色,這就有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美式走馬燈CEO經營方法,在香港這個本土優勢根深柢固的地方,未必一定比家族式經營有效。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邪惡line to take

基真小學女生墮樓,學校延誤報警一事,那位年輕的校長震騰騰地應對記者質詢,重覆「按既定程序通知聖約翰救傷隊」這條line to take,在這個上樑不正下樑歪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好像忘記了在真理、是非、人命面前,講的是常識、同理心、正義感、勇氣等等,而不是想着用甚麼辦法含混過去。

在公關術語中,line to take是指有重要事情發生時,為了讓機構上下有一個統一口徑,公關負責人連同管理層會商議一個說法,所謂度條line,以應付記者的提問,以免愈說愈亂,露出馬腳。通常這個答案不會是事情的全部,但絕對不可以是大話,否則大話冚大話,誠信蕩然無存。女生墮樓,事件真相有待查明,但從校長戰戰兢兢地唸稿,好明顯「按既定程序通知聖約翰救傷隊」就是佢條line。為人師表,還要是校長,看見女生倒臥血泊應該怎樣做,此文不作討論,但這樣蒼白無力,當世人白痴的line to take大行其道,連小學也沾染上這股邪風,源頭又是來自689。

公關,公共關係也,雙方立場不同時,希望透過溝通、遊說收窄分歧,求同存異, 此乃公關的作用;為企業或個人彌補過失後的形象,爭取公眾同情或諒解,則是危機公關的範疇,但若代表的一方,有錯不認,或理虧在先仍強詞奪理,則只會變成拙劣的掩飾,好像老女人面上的批盪,愈塗愈難看。有些被證監會飭令停牌的上市公司,也誤以為危機公關可以幫到手,老友,你檔嘢犯法,甚至可能做假數,搵咗律師先講啦!

不少人說,現屆政府的公關做得好差,對於這個說法我也有保留,689沒有認受性,這個外號已說明一切,加上其人全無管治邏輯,倒行逆施,本着與民為敵的心,根本任何公關都幫不到手,他的管治精神就是against people,從來不打算跟反對他的市民溝通,無論寫網址,搞造馬諮詢會,也不過是自high活動,做完show剪輯一堆報紙,在現今傳媒自閹的情況下,可能有七、八成的報道是中性偏好的,至於代表民情的《蘋果日報》,一句敵對勢力作對,便可應付過去。於是他那些錄音機一樣的line to take,雖然是大話連篇,不斷犯駁,但卻又次次過關,形成了一股很差的社會風氣。就算這位基真小學校長的藉口爛到無比又如何?既然其他人講大話也沒有甚麼後果,自然人人仿傚,重複講一堆沒有人信的廢話,打發記者,電視機前面的觀眾駡聲四氣,卻又吹佢唔賬。

好像689,你說他勾結黑勢力,他說他依法治港;你駡他黑箱作業,扼殺創意,他說一籃子因素,行政會議保密;你掉他路姆西,他九唔搭八說香港人有創意;你說他撕裂香港,選擇性執法,他說施政有階段性成果,不會自滿;你說香港不斷倒退,他說香港要做萬能插蘇。每一句都那麼荒謬,又每一句都過到骨。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如果答非所問,記者也不會死纏爛打,但主席要承受的後果是芬佬當他思覺失調,不會買他的股票,在香港這個畸形政制下,邪惡line to take 可以不斷loop,因為我們沒有任何方法令當事人自食惡果,當有人谷爆而掉路姆西時,又有人維穩使出「粗口教壞細路」那招舊橋。最教壞細路其實是,有學童死了,但校長跟路姆西一樣,拿出line to take做擋箭牌,而不是老老實實地承認處理失當。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克羅地亞完結篇 ─ 薩格勒布

旅行回來兩個月,終於到了遊記的完結篇。克羅地亞之旅Zagreb是最後一站,很多網友都把Zagreb說得一文不值,或乾脆說只是一個過境城市,因此我沒有預留太多時間在Zagreb,從十六湖遊覽完後,當日一點左右坐巴士往Zagreb,大約三、四點到達,之前兩次坐巴士,都是從總站出發,所以很準時,十六湖這一站是中途站,所以有心理準備巴士會遲一點到,結果一如所料,大約遲了大半小時,沒有辦法,大佬,這裏不是日本或者德國,很難要求巴士班次準時。
到達Zagreb後,我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居然很好,Zagreb假假地都是首都,所以街道很寬闊整潔,曾經受高壓鐵幕管治的城市,少不免有一種滄桑感,走在Zagreb的街道上,雖然沒有巴黎路上五光十色,奢華瑰麗的的名店,也不是羅馬那種令全世界旅客慕名而來的歷史名城,但街上的建築物都充滿氣派,我們入往的Regent Esplanade Zagreb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們從巴士站下車後,第一件事就是坐車到酒店,Regent Esplanade是此行又平又靚的酒店選擇,每晚收費只是港幣1300,酒店格局是奢華瑰麗的老式氣派,水晶燈、雲石大堂,concierge一把年紀但彬彬有禮的職員,讓旅客倍感尊貴,好像香港的半島酒店,代表着一種失傳的優雅。因為這間酒店令人喜出望外,我對遊覽Zagreb的興趣馬上大大提高。不過check in之後,再吃點東西已差不多五點,明天早上往羅馬的飛機航班是七班多,剩下的時間真的不多。也許旅遊樂趣正是如此,雖然參考過無數書籍和網址,但親身體驗一個地方,每個人的感受和經歷也不同。
Zagreb城市面積很小,Regent Esplanade在下城區,我們沿路往上城區出發,首先到了耶拉齊查廣場,居中的雕塑正是克羅地亞的民族英雄耶拉齊查。究竟東歐感覺是甚麼,有時很難用詞語去表達,我想是古老的電車和那些銅像合併而來的滄桑氣氛吧。我們趁着日落前在上城區周圍亂闖,趕快到主要的景點拍照,至於博物館或教堂,就沒有時間進去細看了。

Zagreb是一個挺適合散步的地方,我們在上城區兩條佈滿Café和小店的街道閒逛 (這兩條主要街道叫拉迪切瓦街和塔克拉齊切瓦街),也買了一些紀念品,旅遊書上最經典的照片就是聖馬可教堂那個富童話色彩的馬賽克屋頂,為了貫徹我打卡故我在的港女風格,兜兜轉轉我都希望可以找到聖馬可大教堂,後來在咖啡館前捉着一個克羅地亞的女士問路,那位女士就很好心地請我們跟着她走,沿路還熱心地介紹其他博物館,叫我們有空去參觀。原來聖馬可教堂和其他景點總督宮、國會大樓都坐落在同一個廣場上,沿路下山又會遇到另一個景點石門,於是我們用了兩個小時左右,就大致看過Zagreb的景點。如果不是趕時間, 第二天的早上也可到掟煲博物館或者天真藝術博物館看看。

完結了克羅地亞之旅後,我們便飛羅馬,由於我們以前去過羅馬,因此三天行程,計劃比較鬆散,感覺可記的事情不多,我們此行住在西班牙廣場附近,許願泉就在十五分鐘步程內,因此我又帶了龍貓去影相,亦重訪了梵蒂岡,附上照片和各位分享。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未能驚艷的十六湖

(繼續寫埋個遊記系列) 在香港,克羅地亞最出名的地方不是Dubrovnik,也不是首都Zagreb,而是克羅地亞十六湖。除了因為十六湖這個地方是世界自然遺產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遊覽東歐或巴爾幹半島的旅行團,行程多數包括十六湖,因為要在短短十多天去齊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匈牙利、捷克等地,十六湖在地理上較接近其他幾個國家,較去Dubrovnik方便,這亦是我在整個克羅地亞之旅中,唯一一次遇到香港旅行團的地方。十六湖是山卡罅,只有一些小型旅館,這次我訂了Trip Advisor首位的Hotel Degenija,這間小旅館落成兩年左右,好處是距離巴士站只有100米,房間又大又乾淨,當我想預訂的時候,幾個酒店預訂網站都顯示沒有空房,但不知何解,我自己電郵給酒店,對方居然又找到一間房間預留給我,每晚價格是港幣900元左右。
離開Split之後,慢慢看不見海洋,進入山區,天氣愈來愈冷,地圖上克羅地亞每個地方距離也不遠,但這個國家沒有那麼多錢開山劈路,所以走的都是山路,用的時間自然較長,山區沿路也見到一些葡萄園和小小的牧場,由Split到十六湖,又花了四個多小時。進入國家公園範圍,真是人煙罕至,要是落錯了一個巴士站,都不知怎樣找到那間Hotel Degenija,所以我們不厭其煩地問了那個巴士哥哥幾次,確保不會出錯。 Hotel Degenija比較接近公園入口1,我們下了巴士,果然酒店就在前面,三分鐘就到!酒店附近的景色很漂亮,是沒有任何光污染、空氣污染的山區,本來我打算踩單車周圍闖蕩,豈料一放下行李便開始下雨,我的心馬上一沉。如果是city trip,下雨還可以逛博物館、喝下午茶,下雨的話就寸步難行, wikipeter腳傷初癒,天雨路滑可不敢冒險去遊湖。由於當日雨愈下愈大,整個下午都不能外出,午餐和晚餐都在酒店餐廳解決,繼續是pizza 和pasta。
一宿無話,第二天雖然不算天公做美,但起碼停了雨,我們決定揀一條短的路線,趁下雨前趕快在早上遊湖,午後就到首都Zagreb。酒店提供接駁車輛,每程10歐元,我選擇了從入口2開始行,剛開始的十五分鐘,我們邊行邊抱怨湖區的指示很不清楚,只見參天大木,兜來兜去也看不到那些棧道,我覺得前面的風景和旅遊書的指示差好遠,於是建議走回出口。撞鬼,原來我們真是行錯路,去到入口,剛巧見到一對起步的旅客,我們跟在他們的後面,才重回遊湖的正軌,否則愈行愈入,分分鐘在深山迷了路!
入秋時代,湖區已見到一些紅葉、黃葉,充滿秋天的氣息,我們走的是F段,只遊下湖區,我們從入口2進入,先到達碼頭2,坐船橫渡十六湖中最大的Kozjak 湖,到達碼頭3之後,就開始沿着棧道前行,經過大瀑布,最後一段路,爬上通往入口1的高處,可以眺望十六湖的景色,就是名信片中的經典棧道照片,全程用了不足三小時。雖然沒有陽光, 但那些湖水都透出一片孔雀綠,顏色很美,連接著十六個湖的是一條條大小各異的瀑布,最大的那條瀑布則從高聳的石壁上飛流而下,因為之前剛下大雨,水源充足,大家都爭着在瀑布下拍照。

十六湖的景色層次比較簡單,我沒有去過九寨溝,而去過兩個地方的旅客都坦言九寨溝是漂亮得多的,我去的時候因為天氣欠佳,雖然樹木顏色已較為豐富,但亦未有令我驚艷的感覺,不過,最大的感觸是,即是這個國家經濟不發達,但都明白保護自然的重要性,不會財迷心竅地在湖區建造一堆樂園、養殖場、連鎖式酒店,去破壞自然美景的寧靜,但香港那班土豪,就永遠都貪得無厭,要將每一塊淨土和香港人的後花園出賣給財閥,真不明白香港人為何如何貪婪。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人生,不過是貢獻港共政權的GDP

兒童恐懼疲憊,青年憤怒迷失,老人流離失所,這就是今時今日的香港。中年人、壯年人仍可以扮作若無其事地生活,因為我們在港共政權眼中,是GDP的一部份,整個城市的建設只為了上班、買樓、消費這三部曲而存在,但這個循環終有停止的一天,某日當你喪失貢獻GDP的能力,就會被推到城牆外圍,自生自滅,中門大開,只為讓更多消費喪屍取代真正的人類。
拐子佬的城市傳說成為事實,滿城一片惶恐,以往多次表示大部分拐帶兒童案件屬流傳或誤會,呼籲公眾毋須恐慌的警務署長曾偉雄,未發一言。經常販賣溫情形象的林鄭月娥,多番呼籲香港人不要因為擠迫感覺而排斥新來人口,喜迎長子從英國學成歸來的她,有否體諒女嬰母親骨肉被拐的椎心之痛?又沒有想過其他稚子父母的擔憂?我們不是排外,我們排劣,有何不對?當施君龍這些殺人放火的人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取得香港居民的資格,香港人的尊嚴早已蕩然無存。
如果南丫海難當天,馬上中止煙花匯演,獲救的人會更多嗎?如果警方接獲女嬰被搶的消息後,馬上發佈全港,封鎖口岸,這個B女會因賊人事敗,被棄在某處再給好心人發現嗎?看清楚吧,港共政權的心態就是「不要懷了爺們的興!」「不要傷害鄰區感情!」B女被搶,我是早上六點起床開facebook得知的,由事主報警到呼籲市民留意,警方用了多少時間儘量避免傷害鄰區感情?南丫海難針對海事處的調查報告,拖下又一年,拖下又一個月,死去的人計不上GDP,公義、真相也計不上GDP,家屬再累再堅持,鬥不過港共政權一招拖字訣。
令「行公義,好憐憫」難聽過粗口的陳茂波到石仔嶺做show,面對老人家希望在安老院終老的卑微的哀求,陳茂波說石仔嶺是未來新發展區的市中心,老人不得不搬。何必偽善?乾脆要求老人們為香港GDP作最後一份貢獻,早點了其殘生,不要增加政府負擔,好過一手拿着聖經,一手為消費喪屍建造一個新東北。
港人的一生,由出世的私家醫院套餐,到爭入playground、幼稚園遊學團,到中小學補習班,在在都是拉動GDP的好藉口,香港已是一個進擊的巨人的三層圈圈,核心的一層在港島,然後是九龍,最後在新界。就算你躲到石仔嶺這些山卡罅避世,只要失去了貢獻GDP的能力,港共也要把你驅逐出城牆以外。

 P.S:上周有一個李飛在香港擾攘了三日,專門召見法律界人士,解釋基本法,一眾大嘅律師洗耳恭聽。究竟李飛係乜水?生於195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擁有經濟學碩士。這個社會真是反智到無倫,沒有受過法律訓練的人,可以指點香港法律界人士如何解釋基本法!簡單一點,燒毀基本法,宣布恢復帝制吧了。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台慶不過是人家的annual dinner

CCTVB台慶熄機大行動,對很多已戒睇CCTVB的人來說,當然是義不容辭的事,就算是開着CCTVB送飯的觀眾,也覺得台慶節目比平常節目更難看,去年竇蓉就曾經在髮型屋聽過洗頭的女仔投訴,台慶「趣劇」低俗,曾志偉食完啖飯,再質金剛食!天呀,質蛋糕、扮女人、玩口水的環節,玩了足足廿年,連要求較低的觀眾也大呼頂不順。
台慶本質上不過是一個大公司的annual dinner,所謂視帝、視后,在一台獨大,兼且只選旗下藝人的情況下,不過是最佳員工獎!只要我們搞清楚台慶的本質,自會明白那班藝人為甚麼以往爭住多謝志雲大師、樂大媽,今日要多謝梁乃鵬、陳國強。假如新鴻基annual dinner搞直播,大家一樣會見到員工輪流多謝樓神,樓神多謝郭氏兄弟,郭氏多謝郭老太,此乃人之常情。如果是你是該公司的員工,當然無奈要被逼坐足一晚,看着大佬們阿諛奉承,落足鞋油,CCTVB霸着大氣電波的公有資產,公器私用,我們雖然無法推翻這個電視霸權,但既然不是打他們工,也就無謂辛苦自己,看這齣擦鞋鬧劇。以前的時代,觀眾仍然是CCTVB的老細,台慶夜要取悅觀眾,也要花點心思做好節目。今時今日,CCTVB只要令當權者放心,為港共政權維穩,就可繼續享有壟斷的優勢,拍甚麼都沒有所謂,不懂上網找其他東西看的觀眾,就成了CCTVB和港共政權的奴隸,任其魚肉。
大公司周年晚宴一樣有同事們才藝表現,你別說,有些大機構真是臥虎藏龍,要從過萬個員工中找到幾個歌王、舞后,一點也不難;相反,CCTVB現今那班巨星幫、星夢幫,水平比業餘歌手高不了多少,說不定annual dinner的才藝表現還多些親切感。
年年網民對視帝、視后的結果都諸多不滿,跟大公司選最佳員工一樣,演技這類工作表現從來只是考核標準之一,沒有人說過演技是全部,老細無理由選條快要跳糟的頂心杉出來,選一個識做人、有後台的員工,又是正常不過的事。以獎換約,或以約換獎,都是公司自家事,每年CCTVB跟娛記夾晒橋,抬舉視帝、視后的重要性,觀眾又跟着起哄,實在正中其下懷,愈多是非,主事者愈開心,無人理睬,才是對他們的最大懲罰。
台慶夜有抽獎?算啦,自己公司annual dinner 抽獎,難度都跟中六合彩差不多,還妄想跟全香港人鬥好運?CCTVB台慶比傳統大公司annual dinner更可惡的地方,是他們連員工那餐飯都慳番!整個活動都只是滿足一班電視old seafood,看着後生的一輩,為了上位而無所不用其極而已。



舊文重溫:
曾志偉的「滷蛋電視台」http://gravyloveme.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3.html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克羅地亞之旅三:Split & Trogir

行程第四天,我們就要離開Dubrovnik到下一站Split,臨離開時,我念念不忘還未拍到一張經典的城牆全貌照片,那天坐cable car,距離太遠,後來問酒店員工,才知道要在East & West沙灘那邊拍攝才最正,於是馬上坐的士趕去。早上的光源打在城牆上面,拍出來的效果真是一流,黃昏時,太陽應該在城牆後面,日落景色應該也是絕美的,可惜我沒有到沙灘看看日落!
出發前我已上網查清楚巴士班次,早上十點有一班車到Split,車程大約四小時,原本我有一刻想過自駕遊,但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一來我絕對不會揸左軚車,Wikipeter的駕駛技術只是比我略好,但見到左軚車一樣騰鷄;二來我們去的四個地方都是克羅地亞的旅遊熱點,坐巴士也很方便,到了目的地,古城面積都很細,用不着駕車,在古城逗留的時間,車租便會白白浪費。所以我覺得,除非你打算在十天、八天遊歷很多個地方,每天走兩、三個古城,否則不必自駕,但如果一天到晚都要趕行程,就太沒有意思了。
這次行程中,車船飛機全部很準時,從Dubrovnik到Split也很順利,但離開Dubrovnik後,就看着陽光伯伯慢慢被雲層掩蓋,海洋的顏色在陽光照射下,跟陰天的色彩真是差很遠,好像一個靚女,有陽光時,是化了妝的大美人;沒有陽光,就是素顏示人,看得出化妝後會很美,但卻未能令人驚艷。
我們在Split訂的酒店位於舊城區Marmont,酒店會派員工用golf cart接送客人,在巴士站下車,馬上便看到接載我們的酒店員工。不過相比Dubrovnik的酒店,Split這間boutique hotel 價格過高,三千元一晚,但零設施、零景點,最大的好處是在古城正中心,隨時去參觀都可以。如果不怕遠的話,Le Meridien 可能是一個較佳的選擇。
克羅地亞的海岸線很長,Split是另外一個向着亞德里亞海的古城,主要景點是羅馬帝國,西元三世紀時皇帝Diocletian所興建的皇宮。很多旅遊書都說,這個古皇宮已經和周邊的民居溶為一體,除了鐘樓和教堂的主建築群外,皇宮城牆內很多都變成了日常民居。老老實實,這座古皇宮的宏偉程度、藝術價值、文化養份等各方面,在歐洲諸國眾多歷史遺跡中,只屬普通級別,不是傳世級的傑作,一千七百多年歷史的皇宮,除了後來加建的教堂和鐘樓,外面只剩下一些頹垣敗瓦,地下室成了擺賣旅遊紀念品的攤檔,反映不到羅馬盛世的輝煌,不過因為整個古蹟對着藍天碧海,為整個環境營造了旅遊氣氛。登上高塔,可以俯瞰Split的城市全景,很值得花少少腳骨力爬上去看看。



Split的港口停泊了很多郵輪,皇宮共有金、銀、銅、鐵四座城面,銅面正正通向濱海散步大道,旅客會停留在這裏喝杯咖啡,欣賞景色,遺憾的是我們在Split的兩天都是天陰陰的,所以無緣看到日落景色。
行程第五天,我們一早先去Trogir,傍晚回來Split,再補一些照片。很多網址都教大家坐37號巴士,其實37號巴士站離開古城頗遠,從Split 到Trogir,只要到長線巴士總站,那裏有很多開往北面的巴士,不少都會停Trogir,至於價錢我就沒有仔細比較,反正相差無多,無謂浪費時間。
Trogir是一個很袖珍的古城,雖然沒有世界級的古蹟,但整體氣氛比Split舒服,來到Trogir這一站,我們已先後參觀過四個克羅地亞古城,格局都是面向一個無敵的亞德里亞海,古城的城牆迎海而立,阻隔着外敵入侵,城牆內則保留着狹窄曲折的鹅卵石小路,教堂、城堡、議事堂則保留着中世紀的遺風,Trogir 也是這種格局,到訪當天是十月初,過了旅遊旺季,整個古城格外寧靜。我們沿着古城的北門和南門走了一圈,古城的外貌好像老翻迷你威尼斯,從對岸望過去,映入眼簾的便是三角尖頂的高塔,城內則有一個小小的廣場,當然少不了威尼斯的飛天獅子。這次去完克羅地亞後,見識到威尼斯王朝的盛世,幾百年前對鄰近地區在文化、商業、政治等等各方面的影響力。
中午在海濱大道旁邊的餐廳悠閒地吃個午飯,到了第五天,其實吃pizza和pasta已吃到膩,但在克羅地亞好難找到其他東西吃,唯一開心大發現是當地的咖啡又平又好喝,大約8-10kuna一杯,即港元10-13蚊左右。去過歐洲的朋友都知,Starbucks在歐洲完全唔掂, 中國和香港才是美帝的好朋友,無論美帝引入甚麼消費品,都可以賣到遍地開花,全民中了蠱一樣地幫襯!

克羅地亞之旅二:Kocula小城故事

在Dubrovnik的第三天,我們去了Kocula一日遊,因為已踏入十月,船期比較疏落,搞了半天也不肯定去Kocula的船到底還開不開,最後我選擇參加local tour,二人花費約港幣九百元,跟團遊覽Ston 和Kocula,省卻自己張羅。這些local tour通常包一架十四座,同行的都是歐美白人,所以是很安靜和規矩的,車子提供點對點接送,早上九時來到酒店門口接我們,連同之前上車的遊客,先朝Ston出發。車子沿路經過大大小小的港灣,海灣平靜而美麗,泊了着大大小小的帆船、遊艇,湛藍的海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岸上一排排別墅櫛比鱗次,景色同樣令人讚嘆。
旅遊車第一站停了在Ston,Ston是一個很小的旅遊區,最特別的是有一條克羅地亞版的萬里長城!後來我搭巴士從Split到十六湖,也在另一個山頭上見過類似的長城遺址,遠在十四、五世紀,當時還沒有克羅地亞這個國家,這些小地方經常受到鄰近地區的帝國入侵,建造長城就是為了抵禦善騎的外敵。竇蓉讀大學時去過一次北京長城,雖然印象已很模糊,不過肯定中國長城是宏偉得多,克羅地亞這個只屬迷你版,可惜大陸人潮是足以淹沒任何宏偉的建築,十一黃金周時,萬里長城人潮多過蟻,逼過初二睇煙花;相反,克羅地亞這個迷你版當時只得兩、三個人影,清靜莊嚴地盤踞在山頭,不過前一天Wikipeter行得太多,加上停留的時間甚短,所以我們也沒有上長城,只在外圍拍拍照片。

由Dubrovnik去Kocula大約需要三個小時,在Ston短暫停留了半小時後,我們便繼續前往Kocula,大約再坐了個多小時的車,到達Kocula對岸,坐上旅遊公司預早安排的小艇,五分鐘不到便到達Kocula。之前看Trip Advisor,有些旅客說在Kocula拍的照片,跟Dubrovnik的差不多,兩者十分相似,但我自己卻覺得兩者各有千秋,Dubrovnik是輝煌城邦的遺跡,規模格局比較大,相比之下Kocula是鄉下小鎮,但卻小巧得很可愛,漂亮寧靜。我們圍着城牆邊的路走了一圈,島上完全沒有車聲、船聲,四周的海水照樣藍得像寶石一樣,路旁種滿了蒼勁翠綠的松樹,形態優美。有些人形容,如果Dubrovnik是香港,Kocula就是長洲,這個比喻也有些道理,但Kocula的歷史遺跡當然更有味道,自然美景得天獨厚,也沒有一般旅遊區的喧鬧。



Kocula相傳是Marco Polo出世的地方,島上有一所疑似是他的故居,這個地方曾經被威尼斯統治過,因此教堂、街道、建築都帶有威尼斯的風格。旅行團給我們的自由活動時間是三小時,走遍這個小島,再在海邊吃個午飯,時間剛剛好。
回程的時候,旅遊公司安排團友到一個小小的酒莊參觀,可能因為車程差不多有三小時,中間找個落腳點休息一會,免得大家太辛苦, 至於那個酒莊就真是乏善足陳,最後旅遊公司點對點地送各團友回到下榻的酒店,三天的Dubrovnik行程就完美結束了。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克羅地亞之旅一:Dubrovnik古城漫遊

每年都會放一次長假遠遊,以往因為一年之中,十二月底是最空閒的,所以多數選擇在年底旅行,可惜的是,北半球的冬天很冷,最糟糕的就是天色多數灰灰暗暗,曾經試過專門到西班牙Toledo觀光,但古城大霧迷離,甚麼也看不到!前年差不多時間到意大利Siena,同樣遇著山城迷霧,照片拍出來灰蒙蒙的,跟夏天晴空萬里的景致差一大截。所以今年決定要在夏天去一趟歐洲,早在四、五月便開始籌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克羅地亞Dubrovnik的古城風光令人驚艷,於是選定了克羅地亞作為是次歐遊目的地,一心打算在七月盛夏起行。
訂好機票後,豈料Wikipeter 腳傷,等到他行動自如時,已是九月底,尚可趕及在入冬之前,趁十一黃金周的兩星期,前赴克羅地亞去也。由於今次行程規劃用了頗長時間,所以在旅程安排和酒店住宿方面,我自覺安排得頗為稱心,可以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香港和克羅地亞沒有直航機,我揀了坐國泰前往法蘭克福轉機,旅程第一天清晨到達法蘭克福,接駁Croatia Airline,轉機時間約兩小時,飛行時間兩小時,大概十二點多到達Dubrovnik。這個安排是由南面的Dubrovnik作為第一站,順道遊覽Kocula,第二站是Split及Trogir,接着轉到十六湖,再到首都Zagreb,最後由Zagreb取道羅馬返港。我們全程都是乘搭交通工具,十二天遊歷兩個國家,七個地方,安排緊密,但每個地方都預留了足夠時間遊覽,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起點太高,第一站就見識到最美的Dubrovnik,往後難免有點不外如是的感覺,不過活在當下嘛,況且尾站羅馬也是世界名城。
在Dubrovnik期間,是在克羅地亞最好天氣的三天,一下飛機,看到陽光普照,萬里無雲,真是從心底裏笑出!Dubrovnik的機場很袖珍,門口停着的shuttle bus,就是招呼我們這班機的乘客,從機場到舊城區,沿路看到阿德里亞海,海水顏色在陽光照射下,呈現一片寶藍色,波光粼粼,天空萬里無雲,完全是旅遊雜誌上的照片,車子接近舊城市中心時,遠遠望到Dubrovnik那個屹立在海邊,迎風盤踞,守護古城幾百年的城樓,真是有種夢想成真的興奮。
Shuttle bus停在古城外的巴士站,由巴士站坐的士到酒店,大約是60kuna,雖然克羅地亞七月一日已加入歐盟,但目前仍然使用當地貨幣KUNA,我遊覽的時候,大約是1.3港元對1 KUNA。出發之前,經過一輪在trip advisor和booking.com抓狂的過程,終於book 了Hotel Bellevue,抵達酒店確實令人心曠神怡,高呼「正喎!」 酒店依山而建,我們訂了一個有露台的房間,面向阿德里亞海,酒店附設一個小小的私人石灘,當時日間氣溫雖然只有大約二十度,但白種遊客一樣照游可也。遠看呈寶藍色的海水,近看則是清澈見底,每天吃早餐時都對着一個無敵寧靜大海,如果可以在這裏買間小別墅,每年夏天來渡假,就真是天堂一樣的生活。酒店距離古城區不算遠,走路的話,十五至二十分鐘已可到達,坐巴士或的士也很方便,適合我們這種午間過後,喜歡回酒店小休的中年人。十月初那段時間,雙人晚每晚大約三千元,包早餐,房價不算便宜,但我覺得物有所值。

酒店露台外望
放下行李,梳洗完畢,我們先在酒店的海邊餐廳吃午飯,Wikipeter舟車勞動,要先小睡片刻,但我已經急不及待往古城走了一轉,至於上城牆遊覽的重頭戲,就留待第二天早上。
歐洲人尊重歷史,很多古城遺跡都保存得很好,但Dubrovnik仍能令所有旅客一見鍾情,我想主要因為其他古城都是依山而建,Dubrovnik的古城則是臨海而建的,厚厚的城樓抵禦着遠渡重洋的外敵,有一種史詩式的雄偉和壯麗,面向一望無際的阿德里亞海,海洋的遼闊為旅客提供了很多想像空間,古蹟遺風和天然美景確是人間絶配。距離城牆十分鐘的腳程,有一個沙灘,明信片上招牌的風景照就是從這個沙灘拍過去,附近的Hotel Excelsior有一百年歷史,在清澈的海水中暢泳,眺望中世紀的古城遺跡,這種遊走於歷史的逍遙浪漫,是別的古城所欠奉的。難得的是,現場實景比旅遊書的風景照更漂亮,原因可能是照片色調經過印刷後出現偏差,而一般旅遊書的color testing並不會太嚴謹。
第二日在酒店臨海的餐廳吃過早餐後,我們就出發去行城牆,來之前我對克羅地亞的歷史近乎一無所知,只知這個國家是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有一個克羅地亞十六湖,行程前後不斷看書和看別人的遊記,就對這個國家了解多一點。克羅地亞在意大利對面,好些地方包括Split、Pula在羅馬帝國時期和威尼斯叱吒風雲的時期,都曾經被統治過,而 Dubrovnik卻是少數以獨立城邦Ragusa 的身份,在15世紀至18世紀屹立的,直至1808年拿破崙進攻,Ragusa亦從此解體。作為一個強敵環峙的城邦,城牆真是為了防禦來自海水的敵人,雖然經歷過九十年代的戰火,但古城在修葺後,不但十分完整和雄偉,同時呈現着古樸的風貌,灰白色的城牆三面包圍着古城,對外是湛藍的大海,對內是班駁的紅磚古樓,名副其實是阿得里亞海上的crown jewel。平日中環bankers做deal時,求其一座商廈都以crown jewel名之,來這裏看看,才明白究竟何謂一個地方的crown jewel。

遊客踏上城牆走一圈,不停步拍照也要走一個多小時,人在高處360度環視古城景貌,從一大片紅磚瓦頂的小屋、古城鐘樓教堂、藍寶石一樣的海洋、萬里無雲的天空、到碼頭停泊的遊艇、遠處航行的郵輪,舉機拍照儘是美景,色彩調校,遠中近景,都是從歷史中沉殿成為最完美的配搭。





城牆的路比我想像要崎嶇一點點,上斜下斜的路段不少,要攀上城樓上的哨站,往往要行一些斗峭的石級,好彩wikipeter康復得不錯,尚可以應付得來。很多博客在夏天遊覽Dubrovnik,都說要待黃昏才好去行城牆,因為中午熱到頭暈,光度太強,拍照不好看。我們在十月初去到,天氣真是perfect,九至十二時,光源較好,秋天的陽光不會曬到頭暈,拍照一流。不過有得必有失,除了在Dubrovnik之外,去到Split已不見太陽伯伯, 去到十六湖當晚還下起大雨,因此在我眼中的十六湖並不算絕美。
我們大約花了三小時在城牆走了一圈,然後就到古城周圍參觀,雖然我買了Dubrovnik的旅遊卡,但沒有入去那些教堂和Rector’s Palace 參觀,一來是有點累,想先食飯,二來是因為歐洲的教堂都是大同小異,所謂五岳歸來不看山,看過聖彼德大教堂、聖馬可大教堂那些殿堂級的建築,也就不必每間小教堂都去朝聖,所以決定醫肚先。
Dubrovnik是旅遊城市,食肆自然比較旅遊化,但又未至於威尼斯那樣又貴又難食,食物質素是普通,但不是呃錢級別,午間和晚間都是在古城隨便找了一間露天餐廳吃飯。說起Dubrovnik和威尼斯不同的地方,就是這個城市除了古城核心外,外圍仍然有民居,有學校,有生活,不像威尼斯那般,居民的生活徹底被淘空,當然,威尼斯作為曾經一度的海上覇權,其奢華、精緻的程度,就是克羅地亞這些小城邦所不及的。

坐纜車遠眺故城
吃完午飯後,我們就去坐䌫車,其實這程䌫車,可坐可不坐,上到山頂,雖然見到古城全貌,但距離太遠,只看到一個大致的輪廓,山頂上另一邊就是黑山的邊境,巴爾幹半島的山區看來都比較貧瘠,有長長海岸線的克羅地亞,比起黑山和其他內陸國家, 真是幸福得多。
晚上從酒店的露台望向天空,滿天繁星,又是另一幅教人感恩的美景,其實星空本來每個地方都有,不過城市人追逐其他物質生活,掩沒了自然美景後,卻要走上千萬里路,才可重新接觸大自然。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辭職公投,去吧,何俊仁!

很多人擔心香港電視員工的抗爭行動,最終又會不了了之,689這個政府無恥無極限,好似一隻超級惡菌,對遊行、集會已產生抗藥性,上次國教事件,包圍政總是突破性的抗爭手法,市民在學民思潮的帶領下,不斷將行動升級,政府才肯讓步,今次舊調重彈,要加重劑量,或換過隻抗生素,才可對付這隻頑強的惡菌,竇蓉認為,由超級區議會的議員啟動辭職公投,是對付這隻變種惡菌的特效藥。

是否應該向香港電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本身是一個十分適合公投的題目,皆因選擇簡單,只有「贊成」或「不贊成」,沒有中間選項,而讓全港觀眾有更多免費電視頻道選擇,亦很符合全港市民的公眾利益。當政府日日砌辭狡辯,但民意睇法完全不同時,公投就最好,等政府看清楚全民選擇,不要老屈市民沒有遊行就是沒有意見,如果投資嗰個唔怕蝕,睇的觀眾又投票支持,政府豈可用怕你執笠之類的垃圾理由,阻止發牌?

佔中搞極都未開波,商討日唔知去到第幾輪,就是因為議題複雜,入唔到屋,就算將來搞公投,要市民就幾種選舉提名辦法,作出一個精明判斷,然後投票,結果實難預料,但鷄汁革命用幾日就可以建立到浩大的聲勢,說明香港人對非切身的抽象概念,一向不關心,要動員市民議題必需簡單切身,鷄汁革命令到很多政治冷感的市民明白到政治會影響生活,影響營商環境,利用這個機會預演公投和佔中,深化市民對政治權利的了解,真是好到加零一的機會。

泛民又說要引用「權力及特權法」查問政府,真是聽到都作悶,就算自由黨和個別牆頭草議員贊成,真是可以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要求班高官上立法會解話,但班人肉錄音機上到去照樣是依依哦哦,湯顯明在立法會就買魚旦和牛腩解話,連石禮謙那些建制派都照樣逼供,但結果也是耐佢唔可。辭職公投是一個不求人的方法,眼下只要民主黨OK,隨時可以由何俊仁啟動,無需靠建制派良心發現。 

從博奕層面來說,這招是殺689一個措手不及,目前大家傾向相信北京對多發一個牌照沒有太大意見,起碼沒有下封殺令,只是一男子自作聰明,自掘墳墓,如果多番表示不搞政治的王維基,因被一男子封殺開台,繼而引發社會抗爭,對政府的不信任全面爆發,結果衍生出一次公投,相信北京一定大為震怒,因為全民投票、公投、普選,是他們最忌諱的事情,如果事件向這個方向演變,689孭硬鑊,重要係大鑊嗰隻!

這招同時可以拆反目前已和政府貌合神離的建制派,如果何俊仁宣布在某一個限期內,政府不就發牌事件解釋,或者重新審議王維基的申請,他就會啟動辭職公投,讓市民可以通過全民投票,來作一個決定,這時候民建聯班賤人,可能會辯說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又說辭職浪費公帑,但他們很難公然以反對發牌的立場,推舉候選人加入這次補選。況且所謂博奕,未必需要真做,只要拋出一個限期, 說明如果政府再玩弄語言偽術,我們就別無選擇,一定要啟動公投了,屆時689應該急到賴尿,其他對特首之位流晒口水的人,此時當然是踩多兩腳,要求689儘快交待,這招引蛇出洞,會令行會內訌的情況更白熱化、表面化,真是諗吓都開心。

很多人都批評香港人集會過後就散水,無辦法,香港現在是全民就業,你看埃及示威,廣場上人潮不散,我懷疑同該國本身失業率勁高有關係,如果香港有兩成失業率,我肯定政總朝早集會都有過萬人,這是鐵一般的經濟現實,你怪香港人也於事無補,當事情拖得太久,要求市民日日去撐場,真是很為難。辭職公投,啟動補選機制,逼使政府用選舉機器,對付番行會發牌一事,是借力打力,不用日日動員市民。 

喂,何俊仁,點睇呢張都是好牌,除非你同北京有景轟,否則就一個差不多所有市民都有共識的議題,走出來做一次英雄,正好為民主黨取回一些支持度,尤其閣下和涂謹申先有國泰法國遊事件,復有賣假畫事件,真是柒到核爆,是時候將功補過。

大家可以預期何俊仁班民主黨會諸多藉口, 建制派又說兩件事不可以混為一談,但這是因為香港沒有正式實行公投的機制,才要變相做辭職公投,超級區議會的議席由全港選出,實際代表性已等同公投,講到明投票給何俊仁的繼任者,則是贊成發牌予香港電視,是一個選舉proxy的概念,講得清楚,市民自然不會混淆啦。況且這個話題是ABC 咁簡單,阿婆都明白。共產黨如果好像上次冷處理方法,民主黨就win硬,可以撈番些政治資本,因為辭職者不能重選,何俊仁會失了一個議席,但卻可以做一次英雄,除非他和北京有deal,否則這個熱煎堆絕對執得過。相反,如果北京迎戰,派出多名參選人出來,令議題模糊化,實際可用的牌也只有民建聯,因為超級區議會要有十五個區議員提名,只有大黨才有資格參加。 至於以前譚耀宗成日講的浪費公帑,老早無人聽,人家王維基被港共政府玩完一輪,都燒了九億多,納稅人用一、兩億搞公投,攞番個公道,直情抵到爛!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中共只想香港做文化侏儒

去年《低俗喜劇》突圍後,杜汶澤便成了電影圈炙手可熱的紅人,《低俗喜劇》是香港電影人山窮水盡,在中港融合夾縫中的自嘲,後來《飛虎出征》玩的諧音已略為over,去到《爛滾夫鬥爛滾妻》,再到開宗明義大戰AV女優的《豪情2》,已經由自嘲低俗,變了赤裸低俗。這時若再有一個「假選營」跑出來,戚起嘴角,鄙夷地問一句:「香港電影文化就只剩下這些嗎?」這時我們低着頭,弱弱地說:「我們有一套《狂舞派》。」然後已不知如何反駁。你想點先,標榜創意的香港電視,被港共政權硬生生地屈死胎中,好像宮闈劇一樣,愈有機會挑戰廢太子的BB,就愈要阻止他出世,香港還談甚麼創意文化?
北京深知「香港人」這個身份醒覺,是對港共統治的最大隱患,王維基的電視台擺到明叫「香港電視」,旨在振興香港電視文化,市場策略以香港消費者、廣告客戶為主,這個面向香港觀眾,深信香港單一市場已夠做的電視台,唔覺意踩中了中共日日洗腦香港市場太細,一定要中港融合的謊言,阻礙其摧毀香港文化的大計,故此一定要消滅於萌芽期間!
香港在這廿年間,由亞洲區的文化巨人,變成文化侏儒,香港人自己貶抑港產片、TVB劇集、廣東歌也不遺餘力,這個文化侏儒的計劃基本上已成功了,豈容王維基帶領香港流行文化中興?阿邊個話香港樂壇已死,大家口誅筆伐,但一年容易又年尾,你又說得出今年有甚麼家喻戶曉的廣東歌嗎? 文化巨人的時代,電視台造就了一堆目前仍穩站影壇一線小生地位的巨星,但現在由少女到師奶都投奔韓劇的懷抱,香港流行文化真空,新一代仿佛只剩下港女與毒男之爭,整個社會對本土文化輕蔑、賤視,網民不斷嘲笑TVB劇集,正好證明了香港的影視文化,已是明日黃花,好讓北京更輕易地以一個文化巨人的姿態,嘲弄和擺佈香港。嚴格上來說,兩個免費電視台也不是以香港市民為首要服務對象,這次事件證明了TVB是政府的親密政治同盟,首要服務對象是政府,因為有政策保護,拍甚麼垃圾也不是問題。
娛樂圈中人洗腦式地說服了業界和觀眾,香港市場太少,不擁抱中國市場,香港就會被邊沿化,但以往紅星如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獨孤一味唱廣東歌,創造了香港獨有的演唱會文化,狂開三十多場的盛世,那有中國觀眾的身影?及後四大天王的時代,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的國語歌,也是以台灣市場為主,大陸市場為輔。 這種文化侏儒的洗腦心法,令到香港人面對中國市場,心怯懦弱。你看看,電視文化是影視文化的搖籃,與演藝界的發展有切身關係,但娛樂圈中人的反應是多麼寥落,艾威就是電視演員的發言代表!我不是小看艾威,在港共政權的巨大壓力下,敢言的人都值得尊重,他借用「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的名句,淺白易明,我只是想問,電視盛世的既得利益者,電影界的大哥們,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劉青雲等等,你們在那裏?樂壇一哥張學友、陳奕迅,你們唱那首「家是香港」時何其維穩矯情,香港現在被人搞到家不成家,你們賴以成名的文化搖籃,被人粉碎個稀巴爛,這個時候,你們又在那裏?
其實這些巨星,無論走到多遠,始終以香港觀眾的支持為立足點,但他們面對大是大非的議題時,回應只可以用滑頭來形容,既盡量不得失香港人,又不想清楚表態,這就是把香港變成文化侏儒之後的好處。無論有大陸市場的藝人,還是連門兒都沒有的二打六,都深信遠離政治保平安的思維,消滅了本土文化的志氣,在觀眾自己也看不起港產出品的年代,自我矮化,自我審查,又顯得正常不過。這又說明了消滅王維基這個突然彈出來,純粹以香港市場為後盾的金主,是何其重要。如果打正香港本土旗號的王維基取得成功,即使他自己不支持佔中,但藝人若同樣以取悅香港觀眾,而非取悅老細為大前題,就有膽子隨便公開一些政治言論,那會像現在這樣,開口既怕得罪無線,又怕不知是否存在的大陸金主不開心。
中共一直向香港人灌輸只有靠大陸輸血才有出路的慢性毒藥,同時不斷煽動大陸人在香港人面前以救世金主自居,當然香港依賴大陸市場是不爭的現實,但當有人想重振香港本土文化和市場時,中共卻阻頭阻勢,因為極權政府只要太監擦鞋仔,他就要是要香港做一個文化侏儒。香港人真是要看清楚,怯,你就輸一世。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旅遊喪屍

外遊了差不多兩星期,這次揀了去風光明媚的克羅地亞,回程取道羅馬返港,飽覽古城風光,歷史遺跡,可說盡興而回。由於選擇的酒店都提供免費wifi,中環中女當然要貫徹「我upload故我在」的港式旅遊風格,故此旅途中難免經常上網,港聞如舊令人眼冤,其中一則很少人留意的新聞,又令身在旅遊天堂的我,深感香港旅遊業之淪落。

報載十月再有五艘郵輪停泊啟德郵輪碼頭,九龍東各大商場負責人表示,已作好準備迎接這批旅客,包括搭建手信市集、提供免費手機充電等等。香港這班旅遊業人士和零售業商人,心目中的理想旅客就是猶似中了降頭的喪屍,無論落車、落船、落機,只要雙腳落地,就會一排排自動跳去買東西,其他旅遊原素,包括文化、古蹟、歷史、藝術,喪屍遊客不關心就最好不過。

克羅地亞是一個很多郵輪停靠的地方,遊客在這裏感受到的既有千年古城的氣派,復有藍天碧海的閒適,郵輪旅客沿途遊覽地中海、亞德里亞海、愛琴海,看盡歐洲二千年的歷史長河,千古風流人物,從古希臘走到古羅馬帝國,再到拜占庭、鄂圖曼帝國,拿著地圖、Lonely Planet細心閱讀,感受異國文化,購物根本十分次要。即使坐船到越南,人家也可以看看下龍灣的風光和法國殖民地遺風,何以見得遊客一定要變身購物喪屍?

香港這班商界中人不是井底之蛙,他們去過的地方,肯定比竇蓉更多,他們也不是天真到以為優質遊客會滿足於到商場買手信,但他們並不需要高品味的旅客,他們就是要一堆shopping zombies,遊客愈沒有品味,生意愈易做。讓香港成為更多樣化的旅遊城市又如何?如果這批遊客不買奶粉、金飾,於他們何益?於是地產商、政府、旅遊業夾手夾腳,將香港逐漸變成了一個不斷興建商場,專門接待shopping zombies的低俗城市。

香港歷史雖短,但本來也有足以吸引高品味旅客的文化。在九龍,未成為屏風樓集中地之前的調景嶺,原是中港台三地獨有的一處風景,蘊藏著國共內戰那段大時代無數歷史小故事,可惜當年拆卸調景嶺時,港人仍未建立保育意識,連一所小小的博物館也沒有留下。台灣101大廈附近,有一條眷村,就是在黃金商業地段中保留了一塊以往國民黨士兵居住的村落,改建成展覽館,並附設售賣土產和茶居的小商戶,近年也成了旅遊新景點。至於另一香港遺跡九龍城寨,後來改建成九龍寨城公園,裏面有個小小的展覽館,可惜整理得甚為求其,總算聊勝於無。

香港所有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總落得「被活化」的厄運,「被活化」簡單來說,就是以古蹟襯托,使之成為Prada、Rolex、Cartier願意租的地方,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變身1881的香港水警總部,次一級的就變身成為高級食肆,即是灣仔The Pawn。竇蓉上班每日經過中環街市,相信在「活化」之後,也是租給各大小食肆,反正在中環,間間Starbucks都座無虛席,幾多拉麵店也一樣其門如市。

香港庫房明明已經多錢到滿瀉,但硬是不肯老老實實地把公共空間、文化歷史建築物還給公眾,背後的思維很簡單,總之凡是漂亮的東西,讓市民平等享受使用就會身痕,一定要以活化為名,商業化為實的模式,實現一種「有錢有得睇,冇錢請過主」的心態。



圖中是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的街道指示牌,薩格勒布是一個知名度甚低的城市,但人家一個小小的上城區,滿街都是博物館,連「掟煲博物館」(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也有一個。薩格勒布不是巴黎,博物館的藏品可能名不經傳,名氣也遠不如布拉格、布達佩斯,但一個在九十年代仍處於戰火之中的國家,都懂得珍惜自己的文化,樂意向旅客展示本國的文化和歷史,香港又是否淪落到只剩下商場?

梅艷芳遺物被拍賣一事,本質上是家門不幸,但如果香港政府對本土文化多一點重視,事情也許可以處理得較好。假如遺產託管人醒目少少,又假如民政事務局不是由曾德成掌管,我覺得聰明一點的做法,是由民政事務局轄下的康文署利用公帑,買入這些遺物,連同其他巨星的物品,設立一個cantopop museum,我相信這個博物館受歡迎程度會比造價十三億,並已超支一倍的戲曲中心為高。雖然剛結束的拍賣,遺物總值達數百萬元,但若透過私下商議,價格將遠低於此數,因為託管人目的是想清掉雜物交吉,並非想從遺物中賺錢。山頂那個名人蠟像館,遊客長年絡繹不絕,一個cantopop museum定必更有看頭,屆時可以展出黃家駒用過的結他、張國榮穿過的西裝、徐小鳯穿過經典黑白波點裙、填詞人黃霑、林振強、林夕等人的手稿。梅艷芳遺物中,不少頗有價值,劉德華手抄送予她的心經,就是一個時代的浪漫傳說,就這樣流落四散,實在可惜。說到cantopop museum的選址,設在我剛才提到的中環街市便可。國際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很多博物館都設在鬧市,為何香港的鬧市只容得下商場?維基百科指,香港共有54所博物館,但很多看來是濫竽充數,以本地流行文化為主題的更是少之又少,部份選址則頗為古怪,例如香港電影資料館座落西灣河,雖然地鐵直達,但附近以住宅為主,相信會專程參觀的遊人甚少。

當我們不斷責怪訪港旅客劣質,隨街大小便,回想一下,也是應有之孽,香港政府,以致整個旅遊業,不過只想吸引三公消費的購物喪屍,求仁得仁,也就無可厚非。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內奸‧內交

689真是一個不學無術,中英文俱差的騙子,講英文固然有「七不comment事件」的彭博訪問,英語詞彙之貧乏,令人汗顏;講廣東話又經常自作膠詞,污染中文,其中「內交」一詞邏輯不通,但因為政府煞有介事地以此作為香港的發展政策,傳媒唯有跟風報道,久而久之,習非成是。
中文說的是外交、內政,689上場後自製「內交」,叫香港人作繭自縛。一班人鍋裏鬥,塘水滾塘魚,出現的結果只會是「內鬥」、「內訌」、「內耗」、「內傷」、「內憂外患」、「內戰」、「內亂」,衍生大量的「內奸」、「內鬼」、「內應」,從「內幕」、「內定」、「內情」中取利。大量以內字為首的詞彙含意負面絕非偶然,而是反映中國人互相傾軋,各有鬼胎所出現的必然結果。較中性的內字派詞彙只有「內省」、「內歛」、「內向」、「內疚」一類,講求對自身的檢討和反省。
男兒志在四方,689的所謂「內交」策略,其實是陷港人於不義。首先,重慶、廣州、上海等等各大省市,和香港從來都是面和心不和;況且,中國用人仔,香港用港紙,內地沒有法治,我們行普通法,就已經是南轅北轍,不應把香港融入中國的體系,認親認戚,即是跟他們做生意或投資,純粹在商言商,不必用膠味十足的詞彙來包裝。
689不斷在內地拜訪,其實是藉特首之位為自己舖路,狂擦大陸各級官員的鞋。撇開政治立場,純粹講經濟利益,現時在大陸投資根本是死路一條,竇蓉認識一些在國內開設紡織廠、紙品廠、皮具廠的廠佬,紛紛大嘆生意難撈,寧願轉戰越南、菲律賓等國家。C先生在中國、東南亞開設紡織廠,他每次跟竇蓉談起中國的生產成本,一樣呻到樹葉到落,中國實際人工成本高於菲律賓,皆因近年中國不斷加入不同的稅費,花樣百出,令人疲於奔命,最令廣東廠商摸不着頭腦的就是七月一日開徵的工會經費,在最嚴密防範任何民間組織的極權中國,竟然想到徵收工會經費,夠奇幻未? 還有所謂的「五險一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其他甚麼環保費、城建税等等,徵收情況就視乎地方政府有幾水緊而定。這些只是明文規定的稅款,至於其他枱底數,更加無從評估。在廠家都叫苦連天的情況下,還叫香港人北望投資,怎會不是各省市派來的內鬼!
若說不搞工廠這類固定投資,轉而講人才交流,讓香港專業人士到大陸執業,就令香港死得更快!《有線電視》之前有一段關於港大深圳醫院的新聞,看見盧龐茂醫生篤住枝柺杖,都要北上搞深圳醫院,真是令人莫名其妙!何解要用香港資源幫深圳搞醫院?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生流失率向很高,前幾年新加坡又出高薪挖了一批醫生,單是教學工作,已令香港一批資深醫生有排忙,但香港大學仍然一意孤行開設深圳醫院,主要原因是深圳想搞前海,所以認定要有一間外資信得過的醫院坐鎮,於是向香港打主意,難為一班港人仍然懵然不知,有一班內奸、內鬼,以「內交」的名義,在內耗香港的資源。
這種掏空香港的情況,在影視界早已種下禍根,因為CEPA催生的合拍片,固然令二千年初一潭死水的港產片,因合拍片而得以續命,當香港影視人才全部北望,放棄了本土市場時,卻令香港影視文化近乎徹底淪陷,已上位的一線明星因大陸市場開放而盡得風光,但十多年過後,香港明星老去,後一輩缺乏機會,青黃不接,而大陸吸收了香港影視人才的經驗後,近年已逐漸棄用香港班底,而香港影視界就落得人才零落的局面。十年「內交」,幾乎盡毁香港電影產業,幸好這一、兩年本土意識抬頭,《桃姐》、《低俗喜劇》、《狂舞派》等異軍突起,本土電影才漸見重新振作的曙光。
香港在這一大輪雜交式省市合作中得到甚麼?有! 行走南港島線,由中國北車集團屬下長春鐵路車輛公司制造的無人駕駛列車,以及往後更多國產列車, 國產巴士, 國產的士!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狀元以外

小小一個京士柏區補選區議員,因為一張標榜8A狀元的海報,候選人符傳富竟然得到意想不到的曝光率,《輔仁媒體》那篇文章更有6千多個like,真是羨慕死其他日寫夜寫呃like的博客,連《蘋果日報》盧先亞亦加把嘴,證明狀元、尖子這些宣傳口號,低智得來其實好搶眼。
如果純粹參考網上評論,Mark Fu無疑是一個高分低能的傻仔,但作為京士柏區的選民,竇蓉對他的印象比其他候選人好。先不說甚麼民主大業、佔中立場,畢竟這次只是選區議員,純粹作為一個街坊,我觀察到Mark Fu是超勤力的,五月開始已經擺街站,收集簽名,母親節那天一早見到他在屋苑門前跟街坊打招呼,父親節又見到佢,間中重上京士柏山跟晨運阿伯打招呼,要知道京士柏山不是飛鵝山,但行上去都要少許腳骨力。其時原本當選的梁偉權上訴尚未被正式駁回,補選仍未接受提名,他已做定準備工作,誠意十足。
好多民主派的朋友一見建制派,就認定他們是靠蛇齋餅粽來呃票,但蛇齋餅粽有市場,除了因為街坊貪小便宜之外,也有人情因素在內,老人家尤其希望有人關心,而街坊對認識和傾得埋的候選人,不問政治立場,純粹講交情而投票也不為奇。8A狀元在網絡上是一個柒過柒良的口號,但其實有其聰明之處,京士柏這個選區選民成分很極端,由京士柏山住獨立屋那班有錢人,去到油麻地南京街、煙廠街的街坊都是選民,兩班人關心的議題照計很不同,但一講到狀元和名校,京士柏山一班阿太固然很有共鳴,南京街的食店老板娘亦容易受落,得咗。
說到選舉議題,Mark 仔也不是亂來的,他主打中九龍幹線穿過京土柏區幾個屋苑,會否對屋苑結構造成影響,要求運輸及房屋局更改路線,又在七月搞了一場居民大會,請了有關部門來解釋。京士柏區好細,而九龍中幹線會影響到區內三個私人屋苑,搞掂這三個屋苑,起碼有三千多戶居民;同時間,他也會做些爭取設立更亭、防蚊、探測懸浮粒子之類的街坊工作,起碼高明過民建聯式的成功爭取踎廁。鼓油黨有個九龍中支部,他們在政策研究上算是有做功課,撇開那張高分低能的選舉海報,Mark 仔的選舉工程做得頗認真。
閱報得知調理蘭花農務系也會派人出戰這個選區,學高登仔話齋,你用這個牌頭,真是余若薇去選都輸,另外兩個候選人,聽說有西環背景的鄧浩斌當然並非考慮之列,況且他懶到出汁,目前為止我未見過他擺街站,只見到一堆街板,剩下的選擇就是民協。在區議會選舉中,政治立場有多重要,真是一個難答的問題,對我來說,無論如何也不會投票給民建聯,但民協是否一定好過鼓油黨呢?鼓油黨大部份時間都親政府,但在關鍵時候如廿三條立法,及去年特首選舉中,他們又會突然良心發現,敢反抗北京聖旨;民協則是大部份時間都好像在爭取民主,但關鍵時候卻會走入了中聯辦出賣盟友,變了親北京,我分不出到底邊種政黨更衰!
Mark Fu是青年自由黨主席李梓敬下線,這個李梓敬看來甚有政治野心,青年自由黨號稱打造唯一右翼,當然是名不符實。鼓油黨一貫以崇尚自由經濟為名,保護既得利益者為實,他們相信的經濟理論就是「老細論」,老細無論因為出身好,抑或出世早,他們的既得利益都是不可動搖的,有本事者可以透過攀附老細而得到好處,而老細就會攀附權貴而確保利益得到延續,這就是「老細論」的精髓。如果鼓油黨認真打造右翼政黨,我相信可以搶得很多中產支持,但自由經濟體系同時要有民主自由政制作後盾,反佔中,又不肯取消功能組別的自由黨,口中的右翼其實只是反福利。
在8A狀元一事上,竇蓉不是要幫自由黨講好說話,但我看到民主派的朋友,近年選舉連番失利,一方面是沒有資源做地區工作,二方面是慣了用標籤式的角度看問題,忽略了對手在人情和工程兩方面做的大量工作。你在網上覺得Mark Fu很柒?我反而覺得他的選舉工程幾成功,十月廿七號開票時自有分曉。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為何香港沒有傳奇片

中環地鐵站貼滿了Steve Jobs傳奇片“Jobs”的宣傳海報,荷里活特別喜歡拍人物傳記,在世的人物如Mark Zuckerberg、英女皇,他們同樣照拍可也,歷屆金像獎影帝中,靠演繹傳記片而摘取小金人獎座的,近年就有扮演Harvey Milk的Sean Penn,在The King’s Speech扮演King George VI的 Colin Firth,扮演林肯的Daniel Day Lewis等等。
對比之下,港產片即使在最輝煌時代,也只拍得出《跛豪》、《雷洛傳》那類由警匪片變奏而成的傳奇電影。投資者開戲有一套準則,他們認為動作是最有保障的必殺技,所以港產片永遠都是槍戰、警匪片和拳腳武打片,文藝片被視為票房毒藥。近年被中港兩地拍到爛的葉問,也是因為有功夫元素才長拍長有,幸好甄子丹不肯拍3D葉問,梁朝偉的《一代宗師》相信可望為葉問潮寫下句號。
其實香港在四九年至八十年代這三四十年,人才輩出,百花齊放,如果有人願意認真記錄那個時代的面貌、人情和歷史,戲劇性一定不會遜於葉問系列。四九年以後,逃避共產黨而來港的各路英雄,除了武術宗師外,更多的是經歷過民國時代、抗日戰爭,最終以香港作為落腳地的文化人和藝術家,當中包括很多享負盛名的國學大師,之前無恥謬波引述新亞書院校歌,「手空空,無一物,艱險我挺進,困乏我多情」,企圖為自己遮醜,結果被狠批為侮辱先列,不知羞恥,唯一的好處就是令非中大校友對新亞書院的歷史多了一點認識,那一代國學宗師,在艱苦的經濟環境下,承傳中華文化,令一眾子弟得以絃歌不輟,聽起來已是十分動人曲折的電影故事,也是香港本土歷史的重要一部份。
不過這類文藝片投資一點不細,除非導演隨便找條民初街來拍,否則單是重塑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面貌,已是一項大工程。芸芸導演中,竇蓉覺得只有李安有份量去拍攝這種題材,一來他有全球知名度,放諸全球的賣埠收入,搭建舊香港街景就變得非常可操控,二來他最善於駕馭文藝題材,成名前三作,都是圍繞中國人的儒家觀念,而最重要的是他心思慎密,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但又不會偏執於民族主義的觀點,應該能夠把一個醉心學問,艱苦我挺進的故事,用全球觀眾都能理解的角度呈現給世界,這種修養,港產片最叻的那幾個導演如陳可辛、徐克、許鞍華等是不可比的。
不過就算李安對這個題材感興趣,演員問題也是一大障礙,大家都知香港演員墨水都唔多滴,如果要拍錢穆那一代人的故事,就算解決到主角人選,還要有人演唐君毅、牟宗三、余英時等學者、學生。香港演員本已凋零,由已故大導李翰祥發掘的梁家輝最似讀書人,餘下其他一、二線男演員,就算梁朝偉也不像大學教授,要拍逃避共產黨的故事,又絕對不能找大陸演員,況且大陸一線男演員,年輕的如黃曉明太油頭粉面,年老的如陳道明演得太多匪劇,也無法令人信服是崢崢風骨的儒家學者吧。
另外七十年代的電影界,也有很多傳奇人物,如張徹、李翰祥、梁醒波等等。若嫌錢穆文化氣息太濃,難以駕馭,又會趕客,那麼武俠小說怪傑如古龍、梁羽生、倪匡的故事,想必容易入屋得多,但要找到一個演員能演活倪匡那一口外星話,又是另一難題。香港沒有傳奇片,除了市場導向外,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人才難求。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規卵芭火 香港單春

主場新聞的添馬男借用了一句台灣土話「規卵芭火」,表達香港人對目前政治亂局的憤怒,「規卵芭火」這四個字很有台灣特色,鄉土、火爆、直接,但放在香港卻不貼切,皆因香港已成了自閹之都,有男子氣慨,卵芭有火的猛男,在香港是稀有品種,和理非非、婆婆媽媽才是港男的最大公約數。
近日很多人談論以銀行鬥爭為背景的日劇《半澤直樹》,日劇以特定行業為背景的劇本固然比港劇《衝上雲霄II》認真百倍,而說到男子氣概,《衝II》那班所謂型男相比之下,只是一班思春的制服男。半澤直樹永遠西裝骨骨,和日本普遍上班族一樣,非常講究禮儀,但他為人重原則,有承擔,恩怨分明,有仇必報,別人虧欠他的,他定必要對方雙倍奉還,十倍奉還,絕不婆媽,此之謂卵芭有火。劇中的男人都已經成家立室,要肩負家庭,對妻小負責,工餘嗜好是劍道,而日本劍道能夠以「道」冠名,講求的除了技巧,還有對個人修為、武德的訓練。
至於香港代表《衝上雲霄II》,先旨聲明,由於不想邊鬧邊看,我通常看到一半已忍不住轉台,但我每次看這套戲的時候,一班佬都是在飲嘢、吹水、食飯,對家庭不用有半點承擔,由Sam哥以至豹哥都變了一堆徘徊徬徨情路前,為女搞到陀陀轉的高齡低能制服男。Sam 哥都算了,上集都是走婆媽路線的,但單立文,rock友出身,人稱豹哥,三級片中的西門慶,入到大台都穿上五顏六色的西裝,變了在情路面前舉棋不定的傻佬,連巴斯光年都被編劇安排離婚再溝女。一句講晒,冇女溝,男角冇戲做。這些超平面方角的角色設計,讓豹哥都變了思春貓,香港重邊有猛男、硬漢!
N年前電視劇的主題曲,都識得講「男兒天職保家眷」、「誓要去,入刀山」,但你看看《衝II》那班男演員,馬國明都三十九歲了,重好意思問人「得唔得?」那邊廂台灣新晉男明星人才輩出,彭于晏在《激戰》中的演出集陽光男孩與成熟男子氣概於一身,為目標勇往直前,戲中無女要溝卻深得女觀眾喜歡,堅毅、剛強,一張孩子臉仍有赤子的真善美,好像宮崎駿筆下的勇敢小男生。羅仲謙夠一身肌肉啦,但何嘗有彭于晏那種男子氣概?所以硬漢、鐵漢與否,同年齡、身材無關,奇連伊士活就是荷里活永恒的鐵漢,因為他在電影中敢於為弱勢出頭,保護妻小,戲外對自己的演藝事業投入和尊重。荷里活明星都敢於表達自己,是其是,非其非,若說那些「香港小姐只可以講旅遊」之類的奴才話,恐怕演藝生涯不會長久。
其實我懷疑東江水可能加咗料,為何港男身材、行為都愈來愈矮,作為一個中女,我當然喜歡睇靚仔,除了彭于晏,阮經天都是高大的台男,勇猛有火,亦正亦邪,走斯文路線的張孝全,暫時成名作品不多,我只看過幾集《醉後決定愛上你》,但我覺得他有知識份子的氣質,沉着內歛,成熟冷靜,應該有一番作為。
在香港,覇佔着TVB的曾志偉、陳伯祥,當然是演藝界的太大監,娛樂圈最敢言的四個男人,數來數去只有杜汶澤、歐錦棠、黃秋生和黃耀明,其他男星包括香港人視之為香港之子的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面對黑白顛倒的社會,亦不敢說一句半句公道話,娛樂版說周潤發撐發牌,但大家留心一點,周潤發談到這個問題,說得甚為滑頭 :「好似上任政府應承咗㗎,今屆政府冇畀牌佢咩?遲啲啦,一定會批到嘅,多個台多啲嘢睇。」撐咗啦喎,重想點呀?
政商兩界,港奸更是源源不絕,每日新鮮即製。隨手舉來,周融、何濼生、雷鼎鳴、曾偉雄、袁志偉、吳宗文、民建聯仝人等等,固然是大太監的台柱,民主黨的何俊仁何嘗不是在等揮劍自宮,討好中共?印度人的子弟去英國讀書,讀出了一個甘地,緬甸將軍個女去英國,回國後變出個昂山素姬,香港人歷年送去英國讀書的子女難道還少嗎,點解我們下一代愈讀愈太監?如果DNA出錯,又怎解釋台灣人的蛻變?講來講去,只可以怪東江水有古惑!
近日大學舉行家長日,又派家長需知,成為網民熱話,這些新聞令大學生過份面譜化,但香港近十多年來,家庭生活太富裕,的確多了一班群腳仔,最慘是有志氣、有主見的青年卻可能因為制度封閉,難以向上爬,唯有投身建制,揮劍自宮,實踐置業夢。
香港有烈女,而沒有烈男,林慧思一個女人承受着土共,黑金政府幾路打壓,教協的反應是避得就避。殺人放火的施君龍大模斯樣地成了香港永久居民,其實等於向全港市民摑了一巴,但我真的見不到這個城市如何規卵芭火?回心一諗,香港現今最受歡迎的男歌星,因一次意外而變了單春,巧合地道出了這個城市的無奈。面對共產極權、涉黑特首、土共打壓、港奸當道,香港就是一個怯怯的單春城市。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專搞細路

點解咁憎689?因為這個中共傀儡跟其主子一樣,專搞細路!警方縱容一班人渣在小學門口示威,是要利用兒童哭喊、家長驚恐的情緒達到政治目的,以集會自由作為詭辯理由認真荒謬,小學附近的馬路設有路標,提示駕駛者留心學童出入,因為小學生最細得六歲,奉旨受保護!現在政府不去保護學童,反而縱容人渣去小學門口搞事,他日「害港力」申請在急症室門口示威,警方是否一樣為其保駕護航?

申請集會人士的團體沒有講明是何方神聖,警方居然做埋他們的代言人,在周六晚代為宣布有關團體已取消集會,真是自甘墮落。大家還記得十一南島海難時,徒手潛水救人的水警何其英勇嗎?在一片香港公安的駡聲中,警察是否記得自己的責任是救急扶危、除暴安良?何以今日與流氓為伍,本末倒置?

搞細路去達到政治目的是中共拿手好戲,教育課程翻天覆地,母語教學此路不通,折騰了一代人;強推通識,怎知奸又奸輸,培養出一班公民意識很高的年輕人,於是鼠王芬又彈出來反通識,推中史。神又係佢,鬼又係佢,玩死學生家長教師,無所謂,政治目的大晒。中共的教育方針是培育推動GDP的棋子,只要有就業技能,能上班,好消費,想買樓,能「拉動」GDP就得,思想方面愈犬儒愈好,「認真你就輸了」。


大陸的毒奶粉禍害,以致漫延香港的雙非嬰、奶粉水貨等中港問題,是因為在中國做BB都會被奸商搞;豆腐渣學校,結石寶寶,政府不去還家長一個公道,受害人反被政府逼害,背後的魔鬼思維其實一樣:要把稍有正義感的人逼成義士,其餘大部人最終會變成沉默的邪惡同盟。點解大陸年年鬧血荒,又會有小悅悅事件?因為好心冇好報,香港呢年進步得咁快,用多十年,應該可以達到呢個境界。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狂舞派》與《怪獸大學》

有沒有人覺得《狂舞派》和《怪獸大學》的戲軌好相似?兩套戲一開場都是講freshman剛進大學,第一件事就是要加入全校最型的學會,熱血的主角,一個是很有跳舞天份的阿花,一個則是天資不足,以圖將勤補拙的大眼。阿花一開始就加入了心儀的BombA舞團,大出風頭,但中途因為和團友Rebecca爭風吃醋,半推半就地轉而投向柒良的太極學會,和大眼、毛毛跟全校最畸呢的同學組隊參加驚嚇大賽的設計相似,來到最後,兩者都有一場技藝大比試的高潮位。《怪獸大學》在香港票房超過七千萬,《狂舞派》在口碑力捧下,其實連七百萬票房都未到,但睇戲是很主觀的,竇蓉也不懂甚麼高深的電影語言,總之在觀影的九十分鐘裏,我覺得同樣以大學生的夢想為主題,《狂舞派》比《怪獸大學》好看。
看完《怪獸大學》後,wikipeter第一個評語就是「好悶,入唔到戲!」我以為自己在大學時期過着宅女的生活,既沒有住宿舍,又沒有上莊,所以感受不到《怪獸大學》的氣氛,但其實問題在於兩個主角毛毛和大眼,能否帶動觀眾入戲,大眼的角色設計很煩膠,嚇人這門工作,無疑十分講求外型,但天資不足的大眼除了死背書之外,我見不到他如何另闢徯徑去提升自己的嚇人能力,電影用了四分三時間去證明他的局限,到最後又要高舉「天生我才必有用,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警世教訓,令人覺得Pixar的動畫是愈來愈規矩,差點以為自己在看爾冬陞的電影,臨尾不教訓觀眾兩句是唔安落的。
入唔到戲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始終不覺得大眼和毛毛是死黨,雖然電影舖排了主角和一班畸呢怪一起參加大賽,又製造了一場生死攸關的營救場面,但如果要出生入死才會變成老友,普通人的死黨是怎來的?答案其實是一點一滴的低能事情積聚而來的,例如排隊等偶像簽名、通宵上山睇日出、在球場和隊友打架之類,同樣是校園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子》,便會讓你感受到他們那種低能的同窗之誼,就算是國產的《中國合夥人》,三個中國一線男明星,客觀上較難令觀眾投入他們是真死黨,但電影都會透過學英文、追女仔、溝鬼妹、在澡堂沖涼之類的場面,營造多些生活場景,至於在課室裏被憤青追打,黃曉明挺身相救則是眾多事例中的點晴之作,而不是唯一的事件。說回《怪獸大學》,兩隻怪獸連在canteen吃飯的場口也沒有,自終至終,毛毛的家庭背景、性格特色都欠缺立體,總之劇情發展到咁上下,冤家就要變老友。
《怪獸大學》製作上是零瑕疵的,而《狂舞派》的製作費只有五百多萬,但關鍵在於戲情能夠讓觀眾入戲,很多製作上的瑕疪,觀眾在那九十分鐘裏,就不會太計較。首先,我沒有看過《step up》系列電影,片中Rooftoppers的表演,對我來說是很有驚喜的,後來再看製作特輯,見到一班舞者那些翻騰的動作,無吊威也,無用特技,才知香港舞壇原來卧虎藏龍。青春片、夢想、熱血、本土製作、誠意十足這些宣傳口號,本來是另類趕客標籤,因為這些題材通常拍得很假,很老土,而港產片一向喜歡找大人扮細路,例如阿Sa出道十年仍在扮少女,另外又鍾意臨尾透過幾個中坑訓示後生。《狂舞派》勝在不落俗套,電影中沒有壞人,但也沒有誰是萬人迷一樣的英雄,就像普通年輕人一樣,有夢想,但同時想威、想型,讀書的時候又想hea,他們對跳舞的熱誠很單純,既沒有批判社會怎樣帶着有色眼鏡看他們,也沒有搞個經理人的角色,說明他們如何飛黃騰達,其中有個BombA的成員,有句對白如是說,「跳舞都係想型啫,家陣女又溝唔到,GPA又愈來愈低分。」哈哈,就是這種口講熱血,但其實又沒有甚麼大志的態度,令整個電影的氣氛很真實,可以想像他們畢業後,可能就是《天與地》入面的鼓佬,而不是死去的家明。
飾演阿花的顏卓靈,和大極柒良的Baby John表現討好,是重要成功因素,等於《那些年》的柯鎮東、陳妍希一樣,飾演情侶那一對一定要令觀眾喜歡和入戲。二人由冤家變情侶,正是通過一點一滴的低能事情累積而成的,雖然柒良都有駕綿羊仔,但不是華dee式的飛車搶婚紗,而是代步的交通工具啫。阿花演戲很有天份,天真而不討厭,遺憾的是,雖然她被塑造為極有天份的跳舞少女,其舞姿確實十分大細鉗,相比起Rooftoppers,BombA無疑是幼稚園程度,所以最後對決只能以open ending作結,BombA那場舞蹈,如果用功夫比喻,不過是花拳繡腿, Rooftoppers則完全是硬橋硬碼真功夫。戲裏戲外,獨腳的Stormy令人折服,這樣的一個人物,才配得上那句對白"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dancing?"
咦,比較了多套校園片,突然想到一個深過rocket science的問題,為甚麼同樣由新導演、新演員掛帥的過江龍《那些年》,會成為香港華語片票房冠軍,《狂舞派》卻只是有名無利呢?難道港產青春片個朵真係咁趕客?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佔中與comfort zone

今時今日,無論在茶餐廳,抑或高級意大利餐廳,只要講廣東話的香港人聚在一起,總免不了談及政治。在Da Domenico昏暗的燈光中,正當竇蓉對着那意大利紅蝦意粉,吃得津津有味之際,今晚請客的阿Sir忽然談到佔中的話題,我馬上豎起隻耳仔:「香港再咁搞落去,真係唔掂!」咦,難道特首涉黑,令阿Sir這類住山頂的有錢人也看不過眼?「所以我覺得周融好有guts,夠膽反佔中!」Opps,竇蓉決定今晚把口只可用來食嘢,不要用來講嘢。阿Sir一槌定音,其他人有了指導思想,紛紛開始附和:「嗰班友,成日要脅政府派錢,依家重話新移民應該即刻可以攞綜緩。」「重話豪宅地點解唔可以起公屋喎。」「邊個好似佢地咁樣,無樓無地架,蘋果都搵來講嘅。」「哈哈,咁你快些去like幫港出聲個page 啦。」
網上現實兩個世界,我的facebook上充斥着大家轉載林夕、程翔、林行止等人批評周融的文章,但其實在我寫《中環中女看佔中》一文時,已預言建制派只要使出「唔好搞亂香港」這一招,就足夠取信於不少市民,幫港出聲冒起,和我的估計不謀而
阿Sir飯局中的人,除了竇蓉之外,其他都是畢業於英美頂級名校的金融精英,但我相信無論是佔中派的以法達義,抑或反佔中派的破窗理論,以致甘地、馬丁路德金抗爭路線的爭拗,他們統統沒有細看。Let me jump to the conclusion,商界和中產反佔中,因為佔中搞到佢地個comfort zone
有沒有聽過陳奕迅的新歌「任我行」?年青人不會懂,中年人由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變成中佬,付出多少汗水,逢迎了幾多人,頂住多少壓力,建立起一個自己和家人的comfort zone,自然不想變,不想亂,而泛民長期以來的兩大死結,一是不懂marketing,二是不懂經濟,讓人覺得他們逢商必反,沒有建設。正如阿Sir飯局中的朋友認為,民主派和商界對着幹,一味民粹,他們搞不懂為新移民爭取福利那個叫何喜華、施麗珊,其實是梁粉,泛民多年來打着反地產覇權的口號,令商界擔心香港如果實施普選,會大搞福利主義,危及營商環境,由於商界代表從來都沒有執政的意志,只想找個勢力依附,結果他們無論對梁朝如何不滿,最終都會成為政府的同盟。
批評幫港出聲的文章不少,但這個組織的出現反而有助團結佔中的支持者,令到本來愈講愈流的佔中,因為被高度打壓變相得到高度重視,問題是除了核心的支持者外,我們如果爭取游離份子的認同。
佔領中環這個議題講了半年,港共又幫手唱對台,這四個字算是街知巷聞,但如果玩一個快速配對的遊戲,一講佔中,大家馬上想起甚麼?A.坐監犯法;B.普選,建立公平社會;C. 戴耀廷;D.余若薇?我敢寫包單,起碼有一半人會聯想到坐監犯法,這也是幫港出聲執住來打的一點,當然,戴耀廷正正是願意走出comfort zone,為爭取民主作出犧牲的好人,面對愈來愈大的政治壓力,頂住流氓政權或明或暗的打壓,實在不容易,戴教授作為一個學者,他已經做到帶領風潮這一步,但公民抗民、爭取雙普選只是手段,最終目標是要實現政黨輪替,民主執政,建立更美好的社會。
等於減肥廣告,永遠只會show減肥前,減肥後的照片,你日日強調減肥會餓到面黃黃,腳軟軟,搣脂會搣到隻腳又青又腫,肯定沒有人光顧。我知我知,佔中要教育人民,讓市民知道以法達義的原則,但現在的宣傳是主次不分,坐監好像是終極目標,這正正落入了建制派的下懷,事實上沒有人想坐監,我支持民主,是為了不想香港法治公義消失,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曾經有退休歌星復出,觀眾反應欠佳,她批評觀眾唔識聽歌。民主派也一樣,經常批評市民未醒覺,從marketing的角度來說,經常批評潛在顧客唔識嘢是沒有用的,正因如此,泛民來來去去都是同一批客,你既然覺得蛇齋餅糉那些是愚民,人家亦自然不願意聽你講。
第二個死結是經濟盲,在香港,泛民的經濟路線就一定是民粹,公民黨的經濟主張一直是偏左的,前排我在電視上看到陳家洛和民協的馮檢基一起去抗議,要求政府恢復租管,泛民的支持者多數是中產,但他們總是錯把物業投資者當作奸商,至於真正窒礙市場流動性的行政措施如BSD,他們忌諱被視為地產覇權的同謀,卻又不敢表態。至於不少泛民主張的回購領匯,更是天方夜譚,泛民對經濟金融一竅不通,讓商界覺得他們整天唱對台,純粹為了爭取政治本錢。
泛民各政黨從來沒有提過,他們管治香港的藍圖是怎樣的?如果香港有普選,以他們經濟白痴的程度,由現在開始學起,慢慢吸納人才,等建制派當選兩屆,泛民屆時或許可有一些make sense 少少的經濟政策。而在民間具備執政人才之前,應該拋棄逢商必反的主旋律,向商界釋出善意,提出在實行民主的過程中,如何和公務員合作,由於泛民不具備管治香港的人才,只要新的行政長官願意共同協商一套管治香港的大原則,不論是現任公務員或商界人士,我們也願意支持,至於目前,大家可以讓林鄭月娥或曾俊華出任過渡持首,踢走689 。現在中共不願意透過李嘉誠等財閥來代理香港,要直接插手,如果普選可以商界和公務員接受市民的同共監察,並透過投票賦予權力,反而能夠讓商界堂堂正正參與政治,延續在香港的經濟利益,不用撤資出走。
打倒地產霸權這個口號今時今日也不應再提,香港人的共同敵人是689。四大家族在香港盤根交錯,控制了香港的經濟命脈,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現實是如果這班富豪有難,或者換上紅色資本,小市民更折墮,任何一個執政團體,沒有了商界支持,如果出現走資的情況,結果也很難管治下去。地產霸權一時三刻不會倒,只能儘量講求制衡、平衡,泛民那種逢商必奸的偏見,以富豪商界為敵人的口號,用來每四年爭取數個立法會議席,仍然綽綽有餘,但如果以執政為目標,就必需想想如何爭取商界的支持。
近日眾口一說要鏟平粉嶺高球場,對商界來說也是很危險的信號,活了這麼些年,我們也不能太天真,任何社會都有貴族特權份子,英國還有皇室、貴族,以華人精英、士紳階層管治香港人,根本是殖民地時代發明出來的,不過當年他們一方面在尊貴的高球場打球,一方面讓小市民可以種田種瓜,大家相安無事。現在我們不是要學共產黨般消除貴族精英,這樣反而會激起商界對民主的忌諱,嘩,俾你地上場,豈不是要學法國王國興一樣大幅加稅?
如果泛民一面大舉佔中旗幟,一面卻不敢以執政為目標,任由管治香港的藍圖一片空白,那怕宣傳佔中的聲音再大,到時觀眾也不會入場,因為這是一套只有trailer沒有內容的電影!
所以我一直強調,在爭取普選方法之餘,現在應馬上開始籌劃執政路線,向市民提出,香港實現民主後,經濟路線應該怎麼走。
香港這一年迅速崩潰敗壞,要是再躲在一角偏安,這個城市很快會變成要貪污才做到生意,警察選擇性執法,窮人無錢看醫生,有錢人犯法不會有事的地方,我們變了跟大陸一樣,只有物質繁榮,但沒有安全感,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香港快要變成危險地帶,佔領中環是要走出來修補裂縫,是一個緊急維修,重建社會的行動,絕非搞亂香港。可惜大部份香港人選擇繼續躲在我們自以為安全的comfort zone,真到它有一天「嘩」一聲徹底地倒塌下來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當打記者成為習慣

本來我已不想再寫記者被打這個話題,看見記者採訪時遭受愈來愈明目張膽的暴力對待,但記協一如以往循例出份讉責聲明,再看看《 蘋果日報》七一前被燒車燒報紙,黎智英遭惡勢力恐嚇,連施永青也被暴徒襲擊,但現實世界中的市民是如此習以為常,除了在facebook上偶爾看見聲討的message 外,很多人彷彿事不關己,傳媒行業猶如一盤散沙,令人既失望又擔心,但港共政權不斷縱容流氓恐嚇滋擾市民和記者,我們不是繼續扮鴕鳥便可以保平安。
周日《壹周刊》及《明報記者》在旺角西洋菜街當眾被打,警察袖手旁觀,本已十分過份,及後發現打記者的人居然是退休警察,記者被打現在竟然變成常態,真是令人非常悲哀!新聞自由不只是傳媒中人的事,現在這個政府包庇流氓,縱容和鼓勵社會邊沿份子用暴力對付權貴眼中釘,市民必需意識到保障新聞自由是整個社會的責任,記者中肯的報道是社會的耳目,如今我們雙眼經常被暴徒狂插,真是遲早會盲!從胡錦濤上次訪港,記者被警察粗暴禁錮,市民紛紛表示不平,到今日記者在旺角鬧市被退休警察怒揼,大家好像見怪不怪,短短一兩年多,香港倒退得何其嚴重,要赤化的傳媒齊心對付暴力事件,又是否天方夜譚?
其實看到旺角菜街市民劍拔弩張,我也罕有地同意《東方日報》的頭條:香港病了。我不知道警察為何積累了這麼大的怨氣,好像看見反政府的市民被打就很心涼,事實上警察的待遇十分好,香港近十年太平無事,警民關係也是在遊行期間稍為緊張,用不着因為少少爭執,就把市民當仇人。今日警察回應休班及退休警察在周日集會中打人一事,表示會調查,說到底,要遏止傳媒暴力事件繼續惡化下去,關鍵除了是689下台外,我們要把新聞自由擴大到市民利益的層面,公關術語中有所謂public engagement,在推翻現有689流氓政權前,唯有多作一些感染和教育市民的活動,製造更大的輿論壓力,希望阻止問題惡化下去。
那些乜會物會最大的問題是小圈子心態和因循,現在每次記者被打,記協有記協發聲明,老闆有老闆詐傻扮懵,警察有警察視而不見,市民繼續不痛不癢,傳媒朋友必需要讓市民感到新聞自由被踐踏,他們如同被插眼、被掌摑,市民才會憤而反抗,跟記者站在同一陣線。這次市民自發投訴警方,就不需任何協會組織,是出自仗義之心,路見不平,今天王岸然在《信報》寫的評論文章就指出,政黨在很多社會議題上失蹤,反而不夠市民自發對抗來得迅速和有效,市民實在要放棄依賴政黨和乜會物會,自發自救。
之前我提出電台dead air一分鐘,被評為unlikely,那麼一些和理非非的活動,例如倡議一人一信到保安局、監警會投訴;選擇一天為新聞自由黑暗日,呼籲記者和市民一同穿黑衫;擺街站、成立facebook 網頁、在政總舉行新聞自由論壇,這些照抄學民思潮和碼頭工人的招數,難度不會太大吧?記者和傳媒機構受到連番暴力對待,理應藉着這次事件,爭取和警方公開對話,要求澄清警方對保護記者採訪權的立場和承諾。
現在對付傳媒的惡勢力實在太肆無忌憚,我相信維護新聞自由這個課題是沒有爭議性的,關鍵是誰人去踏出第一步,走進人群中,呼籲市民一同捍衛新聞自由。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張士佳豈不是好唔抵?

謬波似乎又過到骨,這個政府內耗權鬥不絕,加上民怨,我相信謬波落台是遲早的事,也許是時辰未到吧。波嫂今日在報章刊登的廣告,毫無悔意,且諉過傳媒,只向家人講對不起,卻當市民透明,仿佛新界東北已是他們波家的!現在建制派spin的角度,是強調謬波已按例申報,並已清楚交代重點,波舅會賣出土地,所以利益衝突已不存在。這個世界,是非黑白本來沒有這麼多灰色地帶,只是這群貪心小人,為了走法律罅,混淆視聽而已。
本年48,證監會宣布,暫時吊銷名嘴張士佳的牌照,為期30個月,並處以罰款50萬元,原因是張利用隱藏的證券帳戶進行交易,造成利益衝突,並於一報章投資專欄作出虛假及失實聲明。1這個隱藏的證券帳戶其實就是其妻的帳戶,蔣元秋式的理由,大概會說太太的投資很獨立,不知太太買了甚麼股票之類,但就算藉口多多,證監會都不會聽你詭辯。調查指出,張士佳當時為華富嘉洛證券的持牌代表,持牌代表有責任向公司申報所有個人(包括配偶)的股票戶口資料、買賣紀錄等;然而,證監的調查發現,張士佳妻子暗地裏開設了一股票戶口,但張士佳從未向華富交代有關戶口的資料。
老婆和仔女是天生注定的connected parties。夫妻的財產根本很難完全獨立,再者,在一紙婚書下,夫妻二人其中一方死去,另一方可以承繼遺產,離婚的情況下,對方亦可以要求分身家。這些簡單的日常事例,已證明夫妻的財產平日未必一定完全透明,但卻肯定在各種程度下互相牽連,所以是connected parties。如果老婆的身家不計,個個做裸官,老婆幾億身家,那就成了貪污溫床況且謬波和波嫂根本是齊齊拍檔搵食,謬波負責會計,波妻負責成立海外公司轉移資產,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如果戶口屬於妻子,便不用受監察,張士佳豈不是好唔抵!
傑出梁粉死撐謬波已申報,他有沒有向特首申報,真是天知地知,市民唔知,謬波明知老婆持有新東北地皮仍然隱瞞市民大眾,便已成下台罪名。看看張士佳,口水佬一名,不過是在報紙欄目上唱好唱淡,對股價影響其實有限,但隱瞞太太的股票戶口,都被判以停牌,反觀掌握政府敏感資料的謬波,隱瞞一家在新東北的利益,卻日日厚顏無恥地詭辯。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證監會新聞稿「執法消息」2一欄上看看,用老婆、外母、阿媽買賣股票的技倆,只要一敗露,根本沒有辦法抵賴,老闆、證監都不會接受你不知道外母買了邊隻股票作為理由,所以為了保住份工,很多從事證券行業的朋友,唯有叫老婆、外母、父母都不要炒股票。
本年三月,證監會發布公告,禁止前摩根士丹利助理研究員何紀謙重投業界,為期14個月,原因同樣是未披露相關賬戶買賣情況。這位何先生刻意隱瞞關聯賬戶,分別屬於妻子、母親及外母。事情就是咁簡單,老婆、阿媽、外母都是connected parties,無得抵賴!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親戚,如果謬波堅持謬舅買入農地股權是市價,是獨立決定,那麼謬舅根本不可能聽前地主講,在未知賣價的情況下便答應出讓,一個只有自住單位的人,會拿270萬現金投資在二手市場不流通,不能承做按揭,又沒有租收的資產,已不大講得過去,還會聽前地主講,話賣就賣?除了keeper之外, 我想不到有甚麼人會這樣聽話?
2http://www.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enforcement-news/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謬波盡,震嬰亡

謬波借老婆外家囤地,689今日出力包庇,乃意料中事。特區政府三司十二局,唯財政司司長及發展局局長兩個職位最讓人眼紅,前者掌握過萬億港元的財政儲備,後者掌握土地資源,都是香港最重要的資產十二局之中黃錦星、吳克儉弱智的程度不亞於謬波,但權貴的子女都在國際學校或外國寄宿學校唸書,堆填區又不會堆到上山頂,他們自然懶得處置這些廢物,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政治鬥爭的對手,風眼在金融、土地這兩大範疇,執掌發展局之謬波,貪心之餘,錯漏百出,各路人馬當然要集中火力招呼。
無獨有偶,上周689金主指責曾俊華是大罪人,鬍鬚曾並非689屬意的財爺人選,在北京另外有人撐腰是公開的秘密,689上台後,背後挺梁的勢力一直動搖不到香港這個金庫,自然心中有氣,但開口點名批評,卻反而激起另一派報復。以我大膽假設,無法求證的猜測,謬波各式各樣地產交易的黑材料,另一派勢力早已掌握不少,既然有人先撩者賤,對家就放出謬波新界東北囤地的證據,689群黨其身不正,還想弱勢反撲,根本是自尋死路。
當然,689是不可能放棄謬波的,如今財政司已不聽令於他,假若負責土地分配的謬波又下台,轉而換上地產黨或其他派別的代表,他這個特首就會徹底被架空,建制派、富豪、權貴是一班等着吃免費大餐的,如果689無法透過操控土地分配來安撫他們,這班自然會群起而攻之,完全冇面俾的場面指日可待!
麥齊光因互換租金,黯然下馬,罪成候判,分分鐘也是派系鬥爭說不好,老麥的犧牲,是因為當時五司十四局瓜掉,要找個有權力的位置安置傑出梁粉,誰叫老麥是奶媽的人!
張震遠辭任所有公職,包括筍位市建局,已削了689一臂,如果謬波也下台,那689若要打電話給權貴,或向報館放風,屆時不知有誰可用!如果左右臂皆斷,難道689要自己打電話,處理一切敏感事情?假假地都是特首,完全脫下手套,自己上陣,風險未免太高。
當然,以上猜測豪無證據,但有可以肯定現在的香港政局,是大陸權鬥的延伸,兩派或以上的人在互揭醜聞,也不一定要對方下台為止,而是在利益分割的環節中,扼住對方咽喉,以掠奪最多利益,而香港人就像宴席上的肥羊,任人宰割,下一代就是初生的小羊,等他們大了,新東北的樓也起好,又可以成為肥羊,任地產商分食。別怪我胡亂猜測,證據何在?沒有普選的政治權鬥,就是黑暗作業,主事者好像買凶殺人的主犯,永遠不用露面,台前的管治者則是全無政治道德和管治理念的烏合之眾,只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收割最大的利益。

唯望奸有奸輸,謬波盡,震嬰亡。正如前文所述,只要689失去了發展局的控制權,建制派很快就會止蝕,Plan B行動會更加昭然若揭,689下台就可成真。傳媒、政客、市民捲入中共權鬥,被背後的勢力利用是無可奈何,現在唯有一邊借力打借,趕689下台,一邊爭普選,所以想趕走689,謬波下台是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