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老土中女話潮人

負責品牌宣傳的朋友,為品牌尋找適合的代言人、聯絡及邀請名人明星出席推廣活動,是開季的指定動作,奇怪的是,香港名牌店舖雖多,但時裝界所謂型男潮女,來來去去嗰幾個,竇蓉自問追不上潮流,但如果黃偉文、徐濠縈、何超雲、卓韻芝示範的就叫型格打扮,我情願做個老土中女。
每個女人都想趕潮流,但香港潮流界孖寶黃偉文和徐濠縈,除了空泛一個「潮」字之外,敢問靚在何處?以香港這個資訊爆炸、物質富裕的地方,要搵多個識著衫、有頭髮、身形適中的時裝界代表真是如此困難嗎?要做潮人,無頭髮都算了,怎可以頂着個豬腩招搖過市,以香港時裝界代表自居。才華橫溢的時裝界大師Karl Lagerfeld Marc Jacob都成功狠下決心減肥,一個不是設計的時裝人,據講以着衫靚而聞名,怎可以容忍自己身材好莫言一樣?黃偉文填的詞無疑很精采,但我期待的香港時裝代表應該是翩翩公子,優雅睿智,Cable又老是重播舊片,看到黃先生在不少港產片中扮演醜角,和潮和型真是爭九條街
型人不型,香港已經多年沒有輸出靚仔靚女,三十歲出頭的男名星,香港近年只得謝霆鋒一人,相反台灣都可算是型男輩出,阮經天、柯鎮東、趙又廷、彭晏各有特色,其實每個時代都需要偶像,可惜香港連做星的功能都失去,苦悶的老中青女子,只能從台劇、韓劇的光影世界中找尋一點寄託。
我最頂不順的是黃偉文標榜的「時裝精」意識形態,壹周刊整本book C都是供他展示其指導思想, 綜合來說,可以分三點:「旅行最緊要買嘢」、「每日起碼要買一樣嘢」、「買咗唔用,擺吓都好」。時裝精也好,購物狂也好,香港怎淪落也富裕了二、三十年,何解這種超炫耀的文章還有市場?
至於女潮人代表徐濠縈,基本上跟黃偉文是一組的,當然徐小姐不是走優雅路線,型格才是她要標榜的東西,但一個有型的人同時應該包括瀟灑、勇敢、有主見等內涵,但作為觀眾,我真的感受不到此女有何內涵,對美學、藝術又有甚麼見解,我只覺得她穿上華衣都好像縮頭縮頸、披頭散髮。我等小市民在關注時事之餘,也會看消閒雜誌抖下氣,在此呼籲時裝版的記者勤力少少,發掘多些靚仔靚女又喜歡買衫、着衫的朋友,也好讓宣傳大員在開季找嘉賓時,可以多些選擇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港共喻言:福利五豐行、八國聯軍金發局、地產搖搖板、新聞逃生門

「福利五豐行」
屆屆政府都說要扶貧,至於愈扶愈貧的原因,我覺得是故意,而非無能。維持一定的貧窮人口增加低收入、低學歷人士的人口佔比,根本是港共政權的既定目標情況就像一個文盲暴發戶聚了一個有學識的女子因為自卑不准老婆外出工作,逼她生得愈多愈好,最好是變成無知師奶拉近彼此差距。港共政府那些扶貧政策其實是「福利五豐行」政府及其政治聯盟民建聯擁有最多資源但他們刻意不去制定老有所養、或讓孩子學習機會更均等的長遠政策故意讓窮人持續去乞求政府施捨,同時等民建聯利用地區工作,製造蛇齋餅糉的需求社福機構放棄爭取制度上的改革反而選擇依附權貴,只求取得更多資源,使窮人不止人窮,志更窮,彌漫着一種消極的態度:「我唔理邊個上場有得派錢、上樓我話之你講大話。」
這班福利五豐行壟斷了所有資源消滅了窮人的夢想,在美國,傻傻的小孩會說“I want to be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 “I want to be an astronaut香港的小朋友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大志但早二十年後生仔都會誇口說:「我要做李嘉誠。」今日的年輕人已經不敢奢談發達做李嘉誠?買得起李嘉誠出品的發水樓已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社福界不久前動員一班小朋友出來遊行其中一個夢想是上樓。我理解住檔房的環境很差上樓是逼切的願望但如果不是這班福利五豐行日日向小孩灌輸最大的成就就是問政府攞福利正常小孩的答案可能是讀好D第日搵多些錢。而不是如此specific 地說上樓。港共政權這些所謂扶貧政策最惡毒就是消滅了年輕人和下一代的夢想,讓他們年復一年地依賴有限的福利以達到管治方便的作用。
要讓年青人有所為打破產業壟斷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眼前就有一個電視牌照等着政府去發港共政府卻偏偏不做;口中說扶貧,但直資學教造成的階級分化,窮小孩機會大減的現象,教育局又視而不見,扶貧不過是定時定候搬出來的口
八國聯軍金發局
金融發展局當然有蠱惑香港人日日為了幾蚊易賞錢左度右度,但對這個金融行騙局又不痛不癢任人魚肉。金融市場本身已是最有效率的市場,講發展,一班官僚何曾發明過雷曼迷債這些超級有創意的產品?政府應該做的工作是監管,例如避免雷曼迷債這類過渡發展的東西出現,而不是嫌個泡沫未夠大,幫手吹埋一份!
各位有沒有坐過早上八點香港往北京或上海的港龍航班?候機室中碰口碰面都是趕上大陸搵機會的金融從業員,bankers、sales、律師、公關,各路人馬應有儘有。客戶下午有指令那管只是pitching 碰運氣第二日飛北京的早機馬上爆滿。原因何在?金融從業員過多企業家太少呀老細!個個都金融從業邊個做實業?金發局的中資成員好有可疑這點自不待言但鬼佬亦未必是好人在需求不足但從業員過多的情況下外資和中資都對政府的外匯儲備流口水楝到政府成立一個主權基金固然是一舊肥肉主權基金又要託管人炒出炒入要有一班御用經紀到時真是佣金無憂有甚麼國企、民企IPO,又有大大個官府射住真是絕橋。
老董年代既有盈富基金又有領匯上市Bankers狠狠賺過一筆所謂公營機構私有化這條橋,當年老董信到十足,種下禍根其實公營機構私有化並非錯晒但計劃最低智的部份是讓領匯全流通,政府一股也不保留政府當年只要維持30%股權自然進可攻退可守建議領匯全流通的衰人,非常有理由相信是班bankers,利用甚麼全流通管治良好透明度高、專業化管理的廢話,成功欺騙老董
曾蔭權管治下的七年,少了這些笨事那麼老董邪惡版上場點到要整番一些領匯之類的大茶飯讓一班金融界好好發展一下,尤其當年中資未有機會參與,一點甜頭也未嘗過。所以批評這個局的紅色成員之餘也別以為外資就會有好心八國聯軍謀奪香港的外匯儲備,這場戲不日上演,問題是我們反不反抗
地產搖搖板
阿茂都知樓市和貨幣利率走勢息息相關,樓市和利率就像一塊搖搖板,一個高,另一個自然低。香港這塊地產搖搖板一邊是息低環境,持續量化寬鬆,資金泛濫這個千斤秤另一邊的樓價自然彈升,但港共政府不想辦法把這個千斤秤減輕一點,只管在已彈高的樓價上不斷出死力,今日又講甚麼租務管制,只會擾亂市場秩序,屆時低息環境這個千斤秤一挪開,加上之前累積在搖搖板另一端的各種力量,後果恐怕出乎意料
新聞逃生門
在港共政權下,政府施政根本是以大陸人為本,新聞自由成為我們監察政府僅餘的武器, 亦是香港人剩下的小小逃生門,如果連這扇門也關上,地溝油、毒奶粉、洗黑錢等等的新聞都會被封鎖,我們和大陸人一樣,活在一個沒有保障的世界。
好可惜,限制記者查冊一事仍然得不到太多市民關心,有些朋友本身對遊行好反感,從來不關心政治,但一見到有些警察在facebook上呻,控制遊行人潮好辛苦,就會急不及待地share like,跟着批評遊行人士無禮貌。喂,你們搞清楚好不好,政府一直無形的堵路,把渴求民主的聲音與當權者溝通的道路全部堵截,才是社會鬥爭激化的罪魁禍首!本來民選政府才是監察政府的康莊大道,記者查冊是不得已的羊腸小徑,而限制查冊所得資料,就是連這條羊腸小徑都要堵截,市民連最後逃生的機會也會被封鎖好多假理性,真維穩的市民不去怪政府趕盡殺絕,反倒怪希望為民主普選的路打個決口的市民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新聞思潮

在港共政權管治下,學做一個有公民意識的香港人真的好累,政府陰招層出不窮,修訂的《公司條例》限制「查冊」可取得的董事資料,竟在去年不知不覺三讀通過,根據新聞報道,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年會把《公司條例》有關的附屬法例提交立法會審議,記者循例查問公民黨、民主黨兩大黨的回應,據《主場新聞》報道,兩大失敗主義政黨的大佬何俊仁和湯家驊表示,當附屬法例呈上立法會時,在分組點票下,推番或修訂的機會渺茫。

港共政權日日搬龍門,立法會議員繼續純粹走程序,而不是下定決心,抗爭到底,當然甚麼也沒機會。去年學民思潮在《中國模式》一書已印好,教育局五十三萬國教科支援津貼都存進學校之時,靠黃之鋒等一班中學生不認輸,不放棄的精神,成功逼使教育局放棄硬推國民教育,看看何俊仁和湯家驊兩位律師議員的口吻,對照學民思潮的同學們,不知他們自己會否感到汗顏。

在《學民思潮啟示錄》一文中,我曾談到新的政治形勢,是一個人人起義的年代,泛民不可以抱着「不認命,企出來;搞唔掂,坐番低」的態度去當反對派。在新的時代下,市民自發的組織包括學民思潮、反網絡廿三條、反新界東北計劃,以致光復上水,行動更迅速,效用更顯著,傳媒朋友,不要等記協,外國記者協會,和立法局議員發聲了,我們需要一個捍衛採訪權利的「新聞思潮」,事實上,這個組織只要動員起來,根本無得輸。

維護新聞自由,揭露社會不公義和官商勾結的黑幕,本來就是記者應有之義,記者自發組織維護採訪權,實在是天公地道,一般市民抗爭,還要擔心影響工作或學業,但記者捍衛市民知情權,反對封殺他們監察政府的渠道,是頭頂上的光環,就算是各大河蟹報,恐怕也不敢明刀明槍阻止記者為做好自己的工作,而捍衛查證新聞的原有渠道。

很多名人、上市公司主席晚上接到記者一個查證電話後,整晚睡不安寧,不知明日報道會怎樣,記者一枝筆本來就是一件武器,如果在此關鍵時刻,記者們不拿起這件武器保護自己的園地,將來一枝筆只會變成化妝掃。寫字、拍片、拍照、製圖,根本就是記者和編輯的專長,我相信只要有人牽頭,由數個知名的記者如區家麟等做起,發動的宣傳攻勢可以舖天蓋地,市民支持是肯定的。相比起國民教育,要區分黨國,陳述洗腦禍害,反收緊查冊根本不難理解,拿出地溝油、陳茂波的例子出來,大家便會明白利用查冊,對證董事住址及身份證號碼,對揭露社會黑幕的關鍵作用。

其實單為搵食,已有足夠理由讓記者去抗爭,連查冊一類的偵查報道也沒有,大家齊齊抄新聞稿,好記者如何發揮,報館何不請些又平又後生的新血?

如果沒有學民思潮,大家靠教協發聲,今年各小學生肯定已在上紅色教育,做硬國民小先鋒。我們期待一個「新聞思潮」的組織,而不是轉載一下《紐約時報》,《彭博》等外媒的關注報道,就感到老懷安慰,記協這類組織,大家深知沒有策動能力,問心,記者中有多少是記協會員?找記協回應不過是採訪一條新聞條件反射下的指定動作,真正由記者組織,動員群眾大規模支持的行動,才能逼使政府收回成命。

當然,香港永遠有一班假理性,真維穩的朋友,指要保障私穩,查冊仍有通訊地址,足夠記者查證。大原則是,在港共政權下,政府不代表人民,所以任何一條保障自由的現有權利都不可棄守!這個政府已經缺乏制衡,保障香港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已是最後一個堡壘。

元旦日大遊行,不斷有爭議到底是示威者堵路,抑或警察堵路。有形的堵路通過鏡頭,任何人都看得到,但無形的堵路才是問題的罪魁禍首!港共政權下,政府把渴求民主的聲音與當權者溝通的道路全部堵截,任用劉江華、高靜芝、邵善波,策動愛港力等組織做挺梁打手,就是徹底封殺民主派和政府溝通的路;收緊採訪權利,包括黑影事件,蘋果韓耀庭問六四被帶走,收緊查冊等等,也是封路行動之一,這種種趕盡殺絕的封路行動,才是反對勢力日益激化的原因。

要及時阻止新聞自由的路進一步被堵截,記協、外媒發聲遠遠不夠,面對這些無形但覇道的封路,我們只能行動起來,合力移開路障。

延伸資料: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7%B4%90%E6%99%82-%E6%B8%AF%E9%99%90%E6%9F%A5%E8%91%A3%E4%BA%8B%E8%B3%87%E6%96%99-%E6%90%8D%E6%8A%95%E8%B3%87%E7%92%B0%E5%A2%83/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捱出頭

談到青年就業問題,有一個老掉牙的說法就是一代不如一代,評彈八、九十後的工作態度,可以說是專欄收視保證,《果日報》財經版便有一個青年就業督導員,聽說非常受讀者歡迎

竇蓉身為一個小主管,面對的人事問題無日無之,成長時代相隔十多二十年,兩代工作方式,人生觀有分歧是自然不過的事,其中最大分歧是上一代的人很迷信「從低做起、論資排輩」這一套,但在今時今日的社會,靠捱是否有出頭天?已上位的人駡後生仔唔肯捱,又有否想過向上爬的路已被堵截,後生仔要另創新的商業規則,開創新天地才有得玩,跟前人的路,未去到一半已被前輩塞死。

聖誕節前,《蘋果日報》有一篇關於童工在麥當勞打工的文章,指責老麥觸犯勞工法例,那些少年人在老麥炸薯條,工時過長,這段新聞引起的迴響不算很多,但獅子山學會的李兆富和其盟友,一如所料,批評《蘋果日報》煽情,社會不應過份保護年青人,黎智英都是童工出身,獅子山學會的論點是非常貫徹的,都是反對太多福利,福利養懶人,千金難買少年窮,多少成功人士都是做小販起家之類。

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工作時數有限制,是法例規定,老麥觸犯勞工法例是事實,這點跟那些少年是否勝任炸薯條是兩件事,更核心問題是,今日這些少年犧牲學習或玩樂的時間去捱最低工資,是否可以得到肥佬黎一樣的發達機會

2011年,香港人均GDP的數字是港幣266,026,大約3.4萬美元,在亞洲其他地區中,新加坡和日本最高,分別是50,71445,774美元韓國和台灣的GDP則是23,749美元21,600美元簡單看看香港GDP,跟七十年代穿膠花、車牛仔褲的年代,已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一個已發展的金融中心,要發達,除了炒樓炒股外,必需靠創意,創造高增值產品或服務,或者在科技上或商業概念上有所突破,才能出頭。這個不是以勞動力取勝的七十年代,再沒有遍地黃金的創業機會,政府也不再鼓勵小商販自食其力,今天的商業環境,金融資源、土地資源、商業網絡都緊緊操控在少數財團手中,少年人在基層職位中捱生捱死,一世也不會接觸到這些寶貴的商業資源。他們在老麥炸薯條,自然少了時間去追求其他知識,在講求創意的年代,在老麥累積的經驗,根本不足以彌補。

教育制度愈來愈分階級,是另外一個磬竹難書的議題,年青人捧餐、炸薯條去賺取外快,當然值得尊重,但時代是不同了,他們在基層職位中累積的經驗,在資訊時代中的價值,愈來愈不重要,如何為這些貧窮少年提供較多機會,勝過再重覆早已過去的發達夢。

另一個大有市場的論點,就是論資排輩,以近日阿GEM批評商台叱吒一事為例,很多人指責她應該謙虛,慢慢等,「 細路,捱吓啦!阿姐都捱咗十年至有今日!」先旨聲明,我看完鄧小姐的youtube,其實頗失望,很多人唔順眼商台「假中立, 真擦鞋」,有一個勇士出來掀穿皇帝的新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惜鄧小姐條片論述太差,一條四分鐘的片,出現了三次“good quality”,此外,「好嘅content」、「好嘅quality」同「好嘅嘢」出現了共四次, 詞匯貧乏的程度,同飲食節目中不斷重覆「口感好正」有得揮。要開火又不開名,你話佢唔true to yourself,就要以理服人,我們一大班花生友,期待你爆大鑊,例如要打入十大,是否要傾獎?要爭取播放率,是否要冧DJ、送禮物?批評別人講一套,做一套,又沒有詳細說明做的一套是甚麼,一味唔good quality,令人好難硬撐。

不過,903是一個老嘢扮後生的電台卻是不爭的事情,森美、阿Jan是阿GEMuncle輩,一班上晒岸的元老還不夠,還要加個志雲大師,然後號稱自己是一個年青人電台,阿GEM今次反抗有理,可惜輸在論述。

當鼓勵創意的行業,實際上都有一群上岸老前輩把持,年青人從低做起,難道慢慢等上層的前輩憚讓乎?眼前最簡單的就是儘快發電視牌把創意工業讓給年青人去做,期待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可以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