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敢輸唔敢贏

「敢輸唔敢贏」是用來形容香港散戶投資股票的風格,一日未賣,跌到谷底都可以自我安慰是paper loss,明明已經愈輸愈多,不看月結單就當不存在,最多每年去AGM鬧爆妖股管理層,但卻死不止蝕;相反,好彩買中一隻上升股,升一、兩成就要「止賺」的股民卻很多,這種心態,同香港民主發展何其相似,贏就贏粒糖,輸就輸間廠!

竇蓉對一月一日元旦大遊行的人數並不樂觀,看情況會比反國教大遊行少,大家明知689政府無藥可醫,但始終不願行動,等於明知隻股票會再跌,卻遲遲不肯換馬,妄想股價有朝一日會返家鄉。

學民思潮投入倒梁行動,令他們流失了一部份支持者,留言板上不乏批評,指學民思潮成立的目的只是反國教,不應牽涉政治,他們只會支持單一行動目標的學民。當然推行國民教育本身已是政治任務,物價、房屋統統涉及政治,支持反國教但卻想高呼不要管政治的人,除了是邏輯混亂政治潔癖外,另一種心態是覺得這班年輕人「得些好意需回手」,「唔好咄咄逼人」,贏了國教這一仗,已是喜出望外,應該返屋企讀書。

香港人的確沒有「贏」的決心,永遠覺得贏到小小,已是皇恩浩蕩,卻從不計算輸掉的政治權利、法治的保障、普選的承諾、公平的教育政策、安居樂業的希望、屬於大家的公共空間、公正的輿論和傳媒‧‧‧等等

03七一大遊行,是赤化十五年以來,最有機會大勝一場的戰役,結果就是敗在這種「敢輸唔敢贏」的心態。陳雲說得對,香港人根本不敢想像港共政權真的倒台的後果,即是有朋友會問:「梁振英倒台,唔通叫長毛做特首咩,搵個第二個咪一樣咁衰。」就算有人提出倒梁後由公務員組成看守政府,並馬上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大部份香港人都會覺得要價太高,主流傳媒根本沒有報道這個主張,倒梁行動在一般人心目中,只是遊行表個態,中央肯定不會睬你的一場戲。

更可笑的是,我們不敢贏,卻好敢輸,很多香港人雖然不滿梁振英,但大部份中產的生活仍然不錯,有樓一族更享有樓宇升值的好處,大家都覺得,香港表面欣欣向榮,失業率低,雖然基層辛苦,但政府儲備多,有條件派福利,等到689搞多一兩年,整體環境再差些,中央才會考慮換人。這班沉默的一群,一樣不信香港在現政府的管治下,會朝好的方向發展,但他們更不願意相信人民的力量,幻想有一天中央會突然開竅,等689香港經濟,中央就會啟動plan B,這種眼白白看住香港愈變愈衰,也不願行多一步的心態,就是香港的死症。

「讓子彈飛」的結尾中,姜文發槍給民眾也不敢反抗,直至黃四郎的替身被殺後,鵝城民眾才群起反抗,姜文於是悟出了一個道理:「我明白了,誰人贏,他們就幫誰。」一語中的,倒梁行動聲勢麻麻地,正是因為大部份認為無得搞,其實,大家都是鵝城人。

不過「讓子彈飛」是2010年的跨年電影,今日上映的是「孤星淚」,送一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stand up and take your chance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婚禮‧婚宴‧婚姻

年底一向是結婚高峰期,對於婚禮這套儀式,竇蓉不似較早前批評五百蚊港女的網民般負面,全世界大部份民族都很重視婚禮,印度人、希臘人、意大利人結婚一樣大排筵席不應只砌港女。好的婚禮,真情洋溢,對兩個家庭來說是很好的回憶,以我出席大小婚宴的經驗,難忘與否不在乎場面,而是在乎有沒有足夠的「人情」:包括親情、友情、兄弟情、姊妹情。

比較尷尬的情況是男女雙方都沒有甚麼知己,兄弟姐妹團居然是MBA同學,短短兩年part-time情誼,怎能期望人家眾星拱月,大人大姐陪你玩那些獎門人式低智遊戲?對新郎新娘成長經歷一無所知的司儀,表現生硬,一眾賓客唯有靠智能手機自娛。兄弟姐妹團其實是類似月餅會的組織,想別人在自己的婚宴上落力演出,戥你高興,一早要供定會,樂此不疲地為別人做姐妹、兄弟,情誼要慢慢儲,不是靠錢就可以堆砌出來。竇蓉自己的婚禮一切從簡,人情存褶的存款太少,正是主要原因。

以往都說年輕人不喜歡繁文縟節,但我發現近年結婚的八十後較中年一代更重視排場,有人影三次婚紗照,一次到日本,一次到影樓,還有一次請攝影師到母校再影!三十歲不到的新人,家庭環境普通,一樣擺三十多圍酒席,有冇咁多好朋友呀?而這個婚禮大龍鳯的潮流,我想是Facebook症候群衍生出來的。

Facebook上,每對年輕男女的婚姻生活都好像童話世界一樣美滿,婚宴照片都在外地拍攝,台灣是平民版本,中級的有日本,歐洲實景拍攝的也不少,婚禮過後,蜜月的照片又一大堆,孖C的戰利品佈滿酒店房間,試勻星級食肆。好了,一年容易又紙婚,周年紀念花得起的會再渡蜜月,搞一個anniversary tour,不出埠的,到米芝蓮餐廳吃一頓就是基本入場費,交換禮物當然少不了啦。

浪漫當然好,但世界末日走了數,代表一月頭要交稅!一月底要交差餉!二月頭要封利是!三月駕車要續牌!四月又要再交第二期稅!四月底再交差餉!如果兩夫婦跟足消費指南,由十二月結婚周年開始慶祝和互贈禮物,跟住三個月的聖誕節、情人節、農曆年,跟足名店廣告辦貨,在openrice上抓狂,由尖沙咀SabatiniWhiskbook到中環稻菊,再到銅鑼灣Da Domenico,然後《新假期》研究復活節外遊,加上二人生日是但一個落在第一季,下半年分分鐘要搵UA財務幫手。

After all,婚禮是盛事,婚宴是盛宴,但維繫婚姻不靠盛事,而是靠瑣事,在瑣事裏努力尋找愛。

年輕人的淚點低,會為鐵達時那個「一百年之約」的廣告感動,但現實中的老夫婦,年紀大了,對錢銀更緊張,愈老愈容易為小事磨擦,例如男的在深水埗買了一把風扇,女的嫌太吵,但又不捨得扔掉,於是每次開動,都會伴着婆婆的抱怨聲;又例如婆婆覺得《東方日報》印花較多,事前沒有作地區諮詢就由《蘋果日報》改買《東方日報》,令民主派的公公非常氣憤;所有中、老年男人都喜歡議論時事,而所有師奶都覺得這班大聲公煩厭無比,當公公和小巴司機搭嗲搭得不亦樂乎時,婆婆只想跳車逃跑。

Facebook的天堂生活,過渡到公公婆婆的柴米油鹽生活,當然不是靠百年之約咁浪漫,Facebook上沒有人上載,但每日都要處理的瑣事,才是維繫關係的潤滑劑,這個假日,當大家在openrice上抓狂時,默想一下生活中每件瑣事,想想那一樣東西有更多愛:

-              每朝早半小時起身煮早餐,避免大家吃形跡可疑的美心麵包,或肥到核爆的麥當勞;
-              和地產經紀周旋,看了三十個樓盤,shortlist五個,繼而被地產經紀輪流發Whatapps催逼;
-              天氣潮濕時,衣服掛滿一屋,為了集中抽濕,將衣服掛進書房,交出書房的使用權;
-              自動自覺到銀行辦好所有自動轉賬,包括供樓,水電煤,接受一出糧就馬上變糧尾的事實;
-              周六,日變身為白牌車司機,接載一家老少,而且願意駕車到銅鑼灣,受超級塞車的試煉;
-              周六到土瓜灣整車,周一到運輸處續牌;
-              接收對方的狗狗,每天帶狗散步,繼而發現原來狗狗會抓爛門框、沙發和枱腳
-              願意洗碗、洗鑊,並且記得抹爐頭;
-              樓下外賣仔拒絕送貨時,會換衫落街自取;
-              接受家庭由一男一女,在女兒出世後,變成一男五女,(除了女兒,還包括菲傭,陪月,和經常到訪的外母)。

在此祝大家聖誕快樂,家庭幸福!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今生不做中國人的李安

很多人形容李安為華人之光其實正正因為他掙脫了中國人的身份才可以在國際影壇上跟不同種族的大師一較高下,李安新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套横跨世界不同宗教、文化的電影,基於這個觀點百分百是陶傑mode這裏不贅了有興趣的網友可看上一期壹周刊陶傑專欄「世界戲國際人」。既然正評已有珠玉在前竇蓉不妨嘗試用反證角度看看留在中國的導演文人,長年在受管制在土壤中成長,活出怎樣的藝術生命。

看着莫言穿起Tuxedo去領取諾貝爾文學獎聽到他在記者會上歪理連篇辯稱「中國有書報檢查,西方也有。言論審查就像是機場安檢一樣。」我的腦海裏突然彈出一句「九一分界,心理變態!」當然你可以批評我很膚淺以貌取人把禿頭和文學風骨混為一談但所謂相由心生九一分界的確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髮型把耳朵旁邊的頭髮刻意留長撥到中間騙不了人更騙不了自己洗完頭在浴室面對邊長邊短的頭髮自己也覺滑稽無比吧。他在瑞典發表有關創作自由的觀點,以及「政治是教人打架的」言論,就像他的九一分界一樣,只是拙劣的掩飾顯得他的禿頭更明顯和更樣衰。

每隔一段日子,成龍就會發表令香港人咬牙切齒的言論,最近配合新片宣傳,成龍又發表了遊行要管制的膠論,網民口誅筆伐自然少不了。台灣人在國際影壇上有李安做代表,喜歡文學的李安,無論是英國文學Sense and sensibility、講美國牛仔的Brokeback Mountain,以至印度色彩強烈的Life of Pi,他都能夠成功駕馭,其人儒雅謙厚,多看書,少說話;好可惜香港影壇icon,在國際上除了李小龍之外,始終是成龍,我覺得弗洛伊德一派的心理學家,應該研究下他是否有種陽具崇拜的心理毛病,隨着年歲增加,這位大哥的受歡迎程度不斷下降,在私可以透過繼續溝女無數,延續自己雄風不減當年的幻覺,在公則希望依附政權,利用中國大陸仍然盲目順從主旋律的心態,延續正在走下坡的電影事業,多年的武打生涯,我估他真心相信男權就是公理,男性壓在女性身上,抑或官員壓在平民頭上,都是天經地義的,生理上不舉就吃偉哥,權力衰敗就靠鎮壓、管制,對於一個一生都被陽具指揮腦袋的人,其實也沒有甚麼好駡的。

香港電影代表愈老愈笑話,國產大導又如何?聖誕新年檔期,大片紛陳,除了少年Pi還有馮小剛的「1942,但我拒絕付錢進戲院去看這套電影,對電影的好壞無權置喙。何解中國的災難片九成都是描述1949年前的歷史?日本侵華永遠是最政治正確的題材,明明中國上下五千年,最荒謬的饑荒是大躍進年代,當然我理解導演因為政治問題不能拍大躍進,既然人禍的饑荒不能怕,去批評國民黨在抗戰期間救災不力,究竟是否不安好心?抑或借古諷金?我不想揣測導演的拍攝原意,慳番70蚊最實際。

至於另一個五十後的中國導演張藝謀,就是徹徹底底地投誠了,由於NOW自選台有「金陵十三釵」,公映一年後,我終於可以不另花錢去看這套戲。電影的格局是學荷里活片,用大時代平凡眾生的一宗遭遇,反映人性光輝。問題就是共產黨治下的導演,原來真是連基本人權,公義的理解也有盲點,個盲點重非常非常大。電影的主線是一群女學生,和一群妓女,機緣巧合同時在一所教堂內避難, Christian Bale冒認牧師,最初揩油,後來良知覺醒,負起保護這班女人的責任。電影去到尾,講述日軍要徵召該批女學生去獻唱,其實是想淫辱她們,這時問題來了,一班妓女挺身而出,喬裝女學生代她們去勞軍!這算甚麼人性光輝,這分明是扭曲了正義的意思:妓女不會因為職業的原因而比女學生該死,妓女即使接客一千,不等於被強姦也無所謂。張藝謀連基本人權也未搞清楚,就用上過億, 重金禮聘Christian Bale作男主角,真是貽笑大方。

李安生於1954年,第一、二套作品「推手」和「喜宴」,格局都是小品創作,一看就知道是旅美華人的作品,但這二十年來,他完全走出了中國人的框框,他的導演功力就像水一樣,拍少年Pi時就是印度人,印度教諸神眾生,都在他的鏡頭下活靈活現,拍Sense and sensibility,指揮一眾英國演員Hugh GrantEmma ThompsonKate Winslet 亦沒有難度。無獨有偶,國內億元俱樂部的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都是五十年代生的,近幾年國產電影請得起Christian BaleAdrien Brody,但國際視野並沒有因此而提升,連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也愈說愈糊塗。

如果我有子女,真的會認真研究移民,在美國失敗的機會可能比香港更大,但成功的話,Sky is the limit,真正融入他們的文化和社會,擺脫中國人的枷鎖,對下一代是一種祝福。在中國,尤其從事創作的文人,套用倪匡的話,就是「在盛世下做奴才做得好穩」,張藝謀、馮小剛、成龍、莫言等人,有沒有令你想起這句話?


坐看雲起時

台灣朋友來香港,我告訴他:「英國人說,寧願丟掉一個印度,也不可以沒有莎士比亞。你們台灣人似乎不知道,寧願沒有了國民黨,台灣人也不可以沒有李安。」
李安的新作《少年Pi奇幻飄流》,十一月在美國和台灣同步首映。李安很愛國,這次決定把電影的特技,也就是男主角的一艘救生艇,在海洋暴風雨飄浮的部分,在台中一個廢置機場,搭一隻大水缸拍攝,說是回饋他生長的地方。台灣的輿論卻相當小農,有的還不領情,看了電影,問李安:在戲裡根本沒有半點台中的影子,請問台灣在哪裡?
對於這些人,大概要在戲裡加插幾個台中人啃吃檳榔,又或者大陸自由行在台灣101掃貨的片段,才叫做「心繫台灣,宣傳寶島」了。中國人觀眾(儘管問這些蠢問題的,也許是民進黨支持者,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水準,日益與西方脫軌,這樣的問題,就是一個例證。
《色,戒》在上海搭景,拍成華語電影的最高峰之作。由於是台灣人,有統戰價值,大陸中門大開,歡迎李安在中國拍戲。豈知在大陸上到一半,「老革命」看了,指指點點,說片中的女主角明明是愛國志士、地下特工,為了一顆大鑽石,就賣身投靠汪精 衞政府屬下的情報高官,你李安拍一齣電影,為她豎碑,導演不是漢奸是什麼?
「老幹部」的意見,反映到胡錦濤那裡,據說胡總一拍桌子,下令腰斬。《色,戒》上得一額汗,可幸香港和海外的中國人,情迷戲中三齣前所未見的三級性愛場面,萬人空巷,這才將成本收回來。
吃過虧,會聰明一點。《少年Pi奇幻飄流》是一齣真正屬於世界的電影:受過英國殖民地教育的印度家庭,賣了一座動物園,乘上日本貨輪移民加拿大,在兩小時多的戲裡,觀眾固然看到文化主題的主菜是印度,及其前宗主國英國。貨輪屬於日本,男主角在海上擱淺的地方,被人救起,是墨西哥。他移民的目標是自由民主的加拿大。電影的投資者是美國人。在戲裡,李安向全世界各國的文化致了敬,其中主要是基督教和印度教。像一齣文化的晚宴:印度、英美、墨西哥、日本,還有大鼻子情聖法國明星謝拉迪柏底奧代表的法國人,都獲邀出席,戲中一筆也沒有提過的,就是伊斯蘭世界和中國。
而見過鬼怕黑,導演和投資者,也很靈巧地把電影的其中一個市場,鎖定在印度。印度觀眾看了《少年Pi》一定喜歡,因為李安把印度教和婆羅門教的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向世界發揚光大。印度不但加入了世界文明,而且文化形象非常高尚。
李安的電影,有許多密碼。導演本人沉默寡言,一句也不說,要影迷自己仔細來發現。運用3D,充滿東方的妙腕,像莊子說的「庖丁解牛」,節制而奔放,不像占士金馬倫,把3D由頭到尾,色彩爆發,侵襲視覺。《少年Pi》的3D用在三分一戲後開始,像寫唐詩宋詞,字數不多,但形象精練,點到即止,單這一點就體現了東方人的婉約含蓄,令人佩服。
海洋特技的部分,在美國令人矚目。3D是美國發明,台灣人李安移植過來,如何為戲的主題服務?中國大陸自洋務運動以來,一直走不出這個死圈和怪圈:西方人的文明,只看到船炮的硬性技術,而不懂得科技只是手段,倡顯人權和自由的幸福,才是目的。李安身為亞洲人,像日本一樣,打破此一基因宿命,《少年Pi》的3D嚴格為主題服務,並無喧賓奪主,令觀眾戴上一副墨鏡,為看3D3D——當然戲的層次很豐富,兒童或心智未成熟的成年人,當做海上歷險的童話故事就夠了。但李安很有抱負,他希望歐洲、日本的高級知識分子也能欣賞,技巧淺入而深出。《少年Pi》開頭,拍得像兒童的動物故事,愈推進,層次愈高,這是一齣淺入深出之作。
在創作裡,深入淺出最高,淺入深出次之,最要命是深入深出。譬如沙特的存在主義小說,貝克特的荒謬劇《等待果陀》,高達和安東尼奧尼,皆屬深入深出,只得小圈子當做皇帝新衣來論述。意大利作家艾柯的《玫瑰之名》拍成電影,則屬深入淺出。李安的《少年Pi》故意淺入,然後深出,關鍵在飄流得救之後,還加上傳記作者與長大了的印度當事人一段對話,還有日本保險公司派來的兩個人,替災後賠償之事錄口供。
最後這場戲一加上去,今天玩iPad、吃爆穀、不看文字的一代,看到就未免困惑。果然戲的另一層哲理,在這部分顯現:印度少年口中的故事,世俗的人拒絕相信,保險公司的人說:你說在海上與幾個動物生存了大半年,你說跟一隻老虎共度日夜,這個故事我們如何向上面交差?
這才是戲和故事畫龍點睛之處。當人遠離了大自然太久,謬誤變成真理,而印度主角說出他天人合一的經歷,庸俗的世界拒絕相信。
最後,長大的主角Pi,忽然對傳記作者,也就是觀眾提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問題:「假設我剛才講的老虎和人海上飄流的經歷,是憑空捏造的故事,你願意相信嗎?」
印度人有聰明才智的一面,做起生意也很狡猾,擅長吹水。這下子忽然把一些觀眾的魂魄叫了回來:對呀,原來人和老虎怎可能在一起生存這麼久呢?李安很巧妙和惡作劇地挑起觀眾推翻他的故事。此時觀眾恍然大悟:難怪海上飄流的一段,3D做得如此魔幻,與其他部分看來像兩截效果,原來此中有深意。
真是聰明得不得了。中年的李安,比起《推手三部曲》,不論眼界和技巧皆有精進,像莎士比亞告別了《仲夏夜之夢》,進入了《暴風雨》時期。莎士比亞五十二歲就死了,但天佑台灣,亞洲人的李安今年六十歲不到,未來的十年一定有更精彩的經典陸續出籠。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歷史上最後被赤化的城市

如果你剛巧被這篇文章的題目騙了進來,不用四圍望了,歷史上最後被赤化的城市,就是香港,我們土生土長,也希望在此終老的香港。
世界從不太平,歐美諸國各有各的難題,中東戰火不斷,人類永遠在跌跌碰碰中尋找最理想的生活,於是共產主義曾經以烏托邦的假面具肆虐過一陣子,但這場瘟疫在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已成歷史,現代文明認清其邪惡極權的本質,早就不彈此調,全世界除了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韓繼續維持現狀之外,連緬甸、柬埔等東亞國家也在改邪歸正,只有香港被逼接受中共再度輸出紅色革命,逆歷史潮流開倒車。
竇蓉在香港生活,以往未見識過滿街大字報的場面,今天只要到尖沙咀走一圈,那個青年關愛協會在尖沙咀、佐敦、銅鑼灣掛滿「天滅法輪功」的橫額,完完全全是文革批鬥式的大字報!香港人不是支持法輪功,但看見土共肆無忌憚地破壞香港市容,難免無名火起。網民投訴,食環署推地政署,地政署又推給食環署,總之就是敷衍塞責,縱容暴民把香港弄得妖氣沖天。
可惡的是食環署這邊廂包庇土共弄得油尖旺街道仿似靈堂,那邊廂民建聯區議員卻指拾荒者形響市容,有損香港旅遊中心的美譽。頂你個肺!市民是政府服務的對象,不是政府面子工程的咖哩啡,不好看就要叮走。這種以功利主義看待市民,把市民當作統治工具的心態,和上海在世博期間不准市民在露台曬衫,平壤在外賓到訪期間,出街的市民要由官方安排的思維同出一徹。
亞視鬧劇更加是進入無政府狀態,王征和盛品儒兩叔姪茅招戇招層出不窮,政府對着這個不三不四的電視台,又是裝傻扮啞,視若無睹。
其實香港人對政府偏幫商界,縱容權貴的容忍度是很高的,竇蓉不是長毛,現實中也非常建制,見到政府偏幫李氏、郭氏,已經認命「李氏力牆嘛,無計啦。」但以往香港政府只會偏幫真正有權有勢有錢的權貴,那些富豪有頭有面,重視自己的名譽,就算不是發財立品,起碼不想激起公憤,被全港市民鬧臭。但現屆政府已經毫無尊嚴,對着一個來歷不明的中共外圍組織,或者後台成疑的王征,也好像哈巴狗一樣,不敢碰、不敢問。王征、盛品儒、愛港力、青年關愛協會,這些組織和人物行事無底線,不知廉恥,完全撕破文明的外衣,好像文革一樣互相批鬥,政府隻眼開隻眼閉地偏幫,水貨客惹起公憤,原因也是一樣,香港人對政府偏幫權貴已經麻木,但政府現在對着任何一隻掛上愛國招牌的畸呢怪也噤聲,弄得香港變成赤化蠻夷之地!
中策組以邵善波、高靜芝為打手在公務員體系外另設權力中心是明顯不過的赤化目的就是加快安插共產黨員進入政府核心。立法會長生津打茅波,不過是另外一次黑哨事件。正如退休大法官包致金表示,本港法治烏雲密佈,在現今的赤化的政府手中,法治淪喪只會早不會遲。以梁振英的思維,自己醜聞纏身,還好意思在商會演說上公然叫商界對着異見份子就Shout at them政府加快替換合心水的法官,加強三權合作,是指日可待的事。
至於特首僭建風波,有些市民還為狼英說項覺得僭建好小事,現在問題是狼英大話大話人格掃地,以一副你吹我唔賬的態度繼續招搖過市屋宇署選擇性執法,這都是香港赤化受共產黨污染的惡果。國內假奶粉、地溝油橫行,講到底是大話治國的必然結果,由大躍進開始,政府帶頭虛報農作物生產收成,中國大陸已進入謊話治國的年代,香港人對大話精治港不警惕,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香港公務員在這個city of liars原則已差不多消耗淨盡了,商界民間齊齊弄虛作假的時代好快會到。
建制派多年來一直批評反對派破壞和諧,搞亂營商環境,觀乎這幾個月,政府縱容所有中共小丑破壞市容,擾亂社會秩序,正是令社會內耗不絕;出爾反爾,扣着免費電視牌照不發,破壞誠信的營商環境,而政府就一直挑撥市民之間的矛盾。
港人曾經有令鄰近地區既羨慕又嫉妒的法治和廉潔社會,但這個引以為傲的輝煌傳統,已經堅持得很吃力,很快就會消失得一點不剩。正如講述北韓社會的《我們最幸福》所言「一個時代的結束不是轉眼間產生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直到人們發現他們的世界已經完全改觀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林鄭Style

天氣終於轉涼,趁着假日執拾衣服,拿出一件外套穿上身,看看是否還合身,此時Wikipeter瞄了一眼,閒閒地說「呢件嘢好林鄭。」嘩,嚴重負評,這件衣服就因一句「好林鄭」,從此被打入冷宮。林鄭的打扮不算特別難看,起碼不似葉劉掃把頭年代這般惹火,但所有正規AO的衣着,都和穩陣老土劃上等號,林鄭這個局長奶媽便是箇中代表

被評為「好林鄭」的外褸是一件千鳥格的tweed blazer,翻查娥姐的衣着風格, 各式黑、白、灰、啡的呢絨上衣,搭配黑西褲或西裙,的確是她出席立法會、公聽會或上電視的常備之選,但呢絨這種物料較厚,剪裁偏向短身,比一般西裝褸較難配襯,尤其短身的Tweed Jacket,要穿得好看,三圍數字要玲瓏浮突,否則退而求其次,配窄腳褲或者短裙長boot,也是可行之選,配搭西褲,無疑就是最保守老土之選。

娥姐在AO衣着框框下衣着品味其實一向甚差,上周她出席立法會的一身戰衣,雖然顏色配搭好有象徵意義(杏加橙),但那件橙色樽領毛衣真的很敗筆。西裝內襯樽領毛衣,不論從美觀或功能方面考慮,都不是好選擇,中年女人臉部鬆弛,無謂整件樽領故意凸顯臉部輪廓,搞不好變了凸顯雙下巴,而且室內外溫差有時頗大,樽住條頸,熱的時候渾身不舒服,分分鐘影響答問表現,如果真的怕冷,圍條絲巾更方便。

從林鄭style說起,原來這一屆政府三司十二局中只有娥姐一個女人,是回歸十五前以來女性代表最少的一屆。建華之亂七年,除了陳方安生之外,女高官包括鬼見愁的律政司梁愛詩、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還有衛生福利局局長霍羅兆貞、經濟局局長李淑儀、環環境局局長任廖秀冬、庫務局局長俞宗怡,環境食物局任關佩英、以及外型十足McDull媽咪麥太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尤曾家麗。上屆政府就只剩三位女將,就是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華,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

綜觀上一代AO大姐的兩大衣着秘訣,第一應該是迷信鮮色配搭會增加親和力,令人看來精神點,葉劉從美國回港後成功大變身,那些粉色套裝都居功不少。第二就是信奉旗袍加西裝褸,是大場合的不二之選。

如果你在中環看見有女士穿旗袍配西裝褸,竇蓉敢打賭此人九成是公務員,至少在我多年職業生涯中,沒有見過商業機構中有女人這樣打扮,這種衣着特色,相信是香港女高官註冊標誌。自從林鄭坐正政務司後,以旗袍示人的頻率大增,但她身型偏瘦,還有輕微駝背,穿上旗袍反顯得一副萎頓的樣子,不及前朝阿姐陳方安生能予人一種貴氣的壓場感。不過隨着舊的一批女AO陸續退休,除了娥姐外,政府裏只剩經濟顧問陳李藹倫是旗袍配西裝褸的忠實擁護者。

香港女高官的衣着局限性也很大,又要莊重,又要體現powerful dressing,她們月薪當然超高,但大原則是不可以讓人看出一身穿戴價值多少錢,衣着要低調含蓄,否則拿着過萬元的包包,跟長毛爭論一、二千長者生活津貼,就顯得非常涼薄,正因如此,每逢大時大節,AO阿姐都穿訂做的旗袍,以免穿戴名牌,落人口實。

不過特區政府目前處處火頭,林鄭可能真是未有時間換季,加上近日體重大減, 精神更顯萎靡,難怪不少人都覺得林鄭上任後愈來愈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