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女選民的妒忌心

女人從來都是妒忌心重的動物,但說到因為游蕙禎sell 美貌,女人唔buy,就有點搵來講,起碼我這個年齡層的中女、師奶(七十後)不會咁諗。二十五歲以下的年青人,在我們心目中是後輩,跑道不同,後生女除了青春之外,赤手空拳有排捱,加上現在年青人前途坎坷,無咩值得妒忌,等於好多人批評周庭、黃之鋒,中年人不會加把嘴,學徐子見話齋,我地呢代守得住,就唔會有咁多後生出來搞政治,所以對年輕人,我們是很寬容,很感謝的。當選的鄺葆賢醫生也說,對她和顏悅色,投票給她的多數是中年夫婦,投票是中產贖罪券嘛,我等黃絲中產最鍾意投票,電子、實體都搶住去投。

女人鍾意睇樣,所以靚仔有着數,這點絕對啱,同性相拒,咁靚女從政是否就一定蝕底呢?這點又不是鐵板一塊,靚也要視乎內涵,昂山素姬在我心目中是美女喎,漂亮而優雅,壓場但不會霸氣外露,美得來有氣質。令女人最唔妥的,其實是「曬」,樣靚唔靚反而好主觀。

唔好話香港人港豬,全世界選民都是憎人富貴嫌人貧,嫌人貧這點不用解釋,富貴這點就好微妙,能讓人覺得你其實可以與世無爭,活在雲端,但為了民主,犧牲安穩的生活,這樣就最搶票。但「活在雲端」只能靠選民自己意會,絕不能言傳,寫出來如林作般戇居,就極度討厭,也千萬不能透過曬家居、名牌來展示,等於勁有錢的田毛毛,就算放歐遊照片時,也要附合抽水話題。

如果要分折女選民的妒忌心,海怡西選區落選人袁彌明是一個好例子。有朋友住在海怡,雖然深心不忿新民黨又當選,但她同時表示,同區阿太朋友不想投袁彌明,原因不是反拉布,但總之就是說不出的不爽。我這個blog一直是無論述,無數據,(頭盔載到落心口),特色是中女看政治,此處略談一下中女選民妒忌心。

令同輩女人牙癢癢的死罪有幾樣,曬仔,包括任何形式的仔,無論是自己條仔、抑或BB仔,曬得多都令人頂唔順;第二是曬名牌,粒鑽石大過選區裏的師奶,是一條死罪。

大學讀政治可能唔會教,但我覺得從政女人第一戒就是戒名牌,女人最鍾意比併手袋、珠寶、手錶,袁小姐結婚的時候,場面很大,鑽石很巨型,看過《蘋果》C1版的讀者都有印象,潛移默化烙在市民心目中,而婚禮規模乃女人之間最尖銳的比併,巴黎婚妙相,嫁咗、嫁過與未嫁的中女,看著都不爽。娛樂版的報道,主要功能是讓人葡萄或睇人仆街,從娛樂版回到街站,阿太葡萄過後,看見你現在又一副誠懇的樣子來問我攞票,不會覺得你落入凡間,反而有一種難言的抗拒。

從政形象是一個整體,是一種累積,袁彌明攬住王宗堯的巴士車身廣告,到現在仍不時在街上行走,真是攣直看着都不爽。做自己生意,喜歡搵誰代言都有自由,但選民的感情好直接,不如咁諗,蔡英文如果攬住王大陸,後果應該會很嚴重。

政治人物的面書是經營形象的工具,沈旭輝喜歡叮噹,到底是七分真、三分假?抑或三分真、七分假?無所謂,形象工程一種啫,有個話題和網民互動,又可以展現親民風格。又例如毛姨姨,她的兩個兒子都長得頗英俊,但講到出鏡率最高,反而是領養的唐狗Marble


選民係咁仆街,女人鍾意為難女人,妒忌心一定有,不過那篇「因為游蕙禎,我背判了老婆」就有點捉錯用神。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說無力

雨傘運動失敗告終後,港共政權愈見囂張野蠻,踩住香港人心口,還反過頭來指責市民高呼救命!鉛水毒害市民,點睇都是政府失責,林鄭居然反指議員搞事,「官到無恥膽自大」的確是現屆政府最佳寫照。市民無力感指數急升,曾經積極參與雨傘運動的大學生,最感前途茫茫。告別慷慨激情的學生運動,走進上班、逼地鐵、食飯、交租的成人世界,要在傳統價值觀中做個上進的有為青年,是否就要喝口孟婆茶,融入這個有奶便是娘的社會?保持初心,繼續抗爭,就注定做一世廢青?

雨傘青年的未來是令人擔心的,付出最多,卻感覺被社會所背叛。以往畢業後有志繼續參與政治運動的年青人,可以選擇加入不同的政治組織、做議員助理、社工、記者、志願團體,但這兩、三年,大家都不相信「大台」,不相信組織,傳統政治或社區組織統統被歸納為左膠。無疑左膠之所以成「膠」,就是因為那種只顧籌款、出糧、曝光,階段性勝利的永續社運模式,久而久之真的變了打份工。至於記者行業,赤化加夕陽,雙鬼拍門,更非有前途的行業。

雨傘運動後,舊的社運模式被徹底打破,新的卻建立不起來,港共政權自然橫行無忌,成年人重返「正常生活」,連網上發牢騷都少了,剛畢業的年青人失去了大學生這個金鐘罩,好像BB脫離母體,頭半年還有免疫抗體,過後就要靠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

我不理解現在年青人的心態,只是擔心他們會不斷被怨懟蠶食生活。熱血與否,凡人總會比較,畢業之後,一定有同學入大公司,facebook上一時見到某某到倫敦受訓,上載炸魚薯條的照片;下一刻又有人post 與名人合照,出入場所衣香鬢影,雖然facebook的世界總是too good to be true,但仍會教人感懷身世。畢業兩年後,時間用在那裏最明顯,被視為「隨波逐流」的世界仔一定撈得最掂,這乃千古不易的事情,而社會約定俗成的想法,也覺得畢業生頭兩年應該找到合適的職業方展博話齋,「做人最緊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時間不等人,年青人不是每個都要循規蹈矩地做「才俊」,但找一樣自己想貫注青春及精力的東西,是建立人生和事業的第一步。真心相信一個信念,知行合一,就算是龐一鳴,也從被嘲笑,到愈來愈多人欣賞。

無論做點心師傅、木匠、攝影師、抑或大律師,入行一個好的師傅都好重要,除了超級仆街的人渣,(包括行政局裏面所有人),正常工作環境中,很少人談論政治, 政治意見偏保守的人,可能是一個幫到你的好師傅。相反,很多時候滿口仁義道德的政壇中人,其實是人渣,(香港政壇唔多人渣,香港唔會搞成咁。)你覺得唔多啱傾的人,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可能最有義氣。這點也是入世未深,慣了在網上討論,互block互駡,搶奪話語權的年青人,未必會懂的一件事。

網上世界其實是零,In倪匡we trust,唔上網,網上世界就不存在。年青評論員喜歡開page,覺得這樣便是增加影響力,我自己倒覺得竇蓉開page是沒有意思的,沒有真實的政人脈和社會地位,累積的那些like & share不過是泡沫。在互聯網時代,前輩如李怡、陶傑也有自己專頁,林行止、練乙錚的文章也是借助網上轉載,才能接觸更多讀者,一時間,很多遙不可及的名家,變得異常接近,如果計like & share,年輕評論員的文章,甚至不一定少過前輩們。

但前輩的文章份量不同,不止因為名氣,也不止因為內容更精采,更重要的是, 在寫作生涯裏,他們都面對過很多威逼利誘,威脅抽稿,恐嚇截斷經濟來源有之, 權貴友好致電詐形有之,痛駡、絕交也肯定不時發生;利誘、統戰、招安,各式各樣的誘惑,相信亦面對不少,到了最後,他們選擇站在正義的一面,背後都經過選擇和掙扎。我等一屆悉尼老鼠,寫完文章,中聯辦又不會打電話給我,既無被攏絡的價值,又何來「被討厭的勇氣」呢?

傘後青年路難行,但愈上網愈無力,如果想以寫作、搞網上傳媒而自立,恐怕會離真實生活愈來愈遠,言論愈激,但怨懟愈盛。黃之鋒申請司法覆核廿一歲參選限制,也是感到不能參與實際政治,網上言論、出國訪問,亦只會流於愈來愈泡沫。


初出來工作時很不習慣,跟一個前輩說笑,如果一天醒來,已到七十歲,有兒有孫,有樓收租,這樣就不用捱了。前輩笑言,遇到神仙,三個願望通常會被cut剩一個,剩番一個,可能是一覺醒來變了七十歲,但甚麼都沒有!

真實的生活唯有一天一天過,才會有累積,落手落腳去改變,才能對抗無力感,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