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意大利粉碩士生


由董建華到曾蔭權,為了表示自己任內大有作為,都不約而同增加專上學院的學位,正在競逐特首的兩大候選人亦拋出了十五年免費教育的期票,所謂大力發展專上教育,重量不重質的結果,對社會並非好事,不合格的畢業生全盤扔給僱主,年青人卻自視為社會精英,難為新舊兩代經常貼錯門神

曾蔭權在唔知邊份施政報告中,大言不慚表示要「進一步發展香港為區域教育樞紐」,其中內地學生是重點客源,近年各間院校招收了好多在大陸大學畢業,來港讀碩士的學生,竇蓉接觸過不少這類年輕人,部份質素嚇死人,思考邏輯、分析能力根本不配做碩士生,有一兩個極端例子,語言水平和常識差過名校小學生。

例如新請的同事S,在國內大學畢業後,來港讀碩士,如果有僱主聘請,便可以留在香港,情況跟香港留美學生爭取在美國落地生根的情況一樣。S在招聘筆試的成績其實頗差,但假假地讀完碩士,在港有一年工作經驗,HR認為可以一試,幫手處理日常工作,例如整理會議記錄、每周報告之類,問題應該不大。不過同事S上班不久,已經惹起好多投訴,問事P看完其報告,忍不住發火:「到底佢碩士學歷真定假?你check吓好喎?佢寫的報告我要全部做過:“一手股票”:“one hand of stock”,算咩英文呀?」

竇蓉不想火上加油,嘗試問:「可能唔識股票,唔知“board lot”呢類financial terms啫。」

問事P再舉例:「“新移民”:new arrival,呢嗰又點睇先?」

「‧‧‧」

既然同事對S的能力如此不滿,我唯有認真同佢傾傾。竇蓉不想一開口就批評人,希望友善又生動地指出問題所在,禮貌地問:「S,我諗你以前份工可能冇接觸財經詞彙,但好多詞彙中英寫法不同,唔可以“一手股票”就硬譯“one hand”,股息是“dividend”,不是“share interest”,舉個生活化的例子,“意大利粉”叫咩呀?」

想不到S居然默不作聲,我本意絕對不是想考佢,一心以為呢個例子夠晒生動,「意大利粉喎,同Pizza一齊食嗰D呢?」

其實無論佢答Pasta或者Spaghetti 都冇所謂,佢終於勉強答:「noodles?」嘩!我諗之前有餐廳寫牛柏葉Albert Yip,都唔算太過份!

我將同一問題,問我讀四年級的外甥女,佢好肯定咁答:「Pasta或者Spaghetti。」佢媽媽就話:「fettuccinerisotto佢都識啦。」難怪家姐點都要搞一對子女入名校,原來差別的確好大。

轉頭講番香港碩士亂收生的問題,同事S水平如此差勁,究竟點可以畢業?佢讀某大學的傳理及新聞系,以往的年代可謂人才輩出,但S解釋兩年碩士課程可以選擇無需書寫英文的學科,來香港讀傳理及新聞系,但拒絕接觸英文及西方傳媒,一樣可以畢業,真是名師出高徒。

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中產換樓難

朋友剛剛添丁,湊夠一個「好」字,全家都好開心,不過一家四口加上菲傭、陪月,還有經常來幫手的外母,逼在一個七百呎單位,想搵空間抖啖氣都難。本來朋友同太太計劃女兒出世後就換樓,原有自置物業升值,一賣一買絕對負擔得起,點知政府一連串招數,打擊埋換樓用家,目前唯有一動不如一靜,暫時屈就再看情況。
正常市況下,已有樓在手的業主,如果想換樓,平賣平買、貴賣貴買都可以計數,最重要是市場有流通量。但政府一連串行政手段,扭曲了市場規律,令到市場缺乏成交。某些報章最鍾意大大隻字「劈價一成、兩成」,一來好多呢類筍盤經紀會益自己友,二來有時劈完其實只是市價低少少。在交投萎縮的情況下,自己住嗰層想賣就被人狂質,想買的心水盤一來未必遇到,遇到又唔會好似報紙咁講到咁平,分分鐘變成平賣貴買,咁就的確冤枉。再者,市場流通量不足,好難做到新舊樓交吉順利對接,一家有大有細,到時未搵到合適新數,要搵地方暫住就好麻煩。
收緊樓按的確十分困擾用家,700萬以上的樓只可以借4成,1000萬只可借五成,此招顯然是針對換樓客,以市區樓一萬蚊一尺的市價來計,多出的一成正正是一百萬,務求叫你班中產全部唔好郁。不過香港業主是最逆來順受的一群,負資產又忍,忍得過負資產,想享受吓辛苦的成果,又被人眼紅到日日嘈,搞到政府連換樓呢條路都封埋班中產。
政府加大小型單位供應量,朋友又擔心,將來500-700呎的單位會否供應過多,搞到佢要換上一千呎更加難?佢又擔心得又道理,政府只懂討好班嘈得最大聲的政客,交稅交到喊的中產反而被佢地開刀,未來800-1000呎中層家的居所將會供不應求,地產商手頭上如果不是限呎地,一定儘起豪宅,一個四口加埋菲傭,想住三房單位絕對唔過份,但合理的市區選擇其實不多,政府增加小單位供應根本是看錯市。
不少人認為政府不得民心,是因為佢堵截了市民向上流動的機會,推限尺樓、收緊按揭、榨乾流通量,正正是阻截中產改善生活,咁點解未有樓都可以改善生活,有樓交完釐印費,每季交差餉,反而要被政府開刀先?
其實我地呢班中產股樓賺錢輸錢都甘心,但要在公平市場上輸贏,因為政府扭曲市場,一心諗住犧牲小業主,換取時間,等限尺樓、居屋、公屋慢慢兌現,要一班業主跟住佢扭曲的政策氹氹轉,就真係一百個唔甘心。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寸嘴」講?

王廸詩公開身份之後,神秘感當然蕩然無存,最敗筆的是,王廸詩一角投射的形象與作者本人落差甚大,作者並沒有律師的專業資格,寫作也不是為了消遣,而是bread and butter,虛構的王廸詩今後如何「寸嘴」、如何勢利,再難以引起讀者共鳴。事情發展至此,王廸詩一角遲早壽終正寢,而作者估計會變身為跨媒體文化人,以謀新的出路。
跨媒體文化人,揭穿漂亮的包裝詞藻,即是「撈散」,香港報紙雜誌雖多,但單靠副刊專欄的稿費,實難以應付香港的生活水平,所以本地文化人通常身兼數職,或承包飲食節目如李純恩、或開咪主持節目如陶傑、或客串名人公關如盧覓雪,或一嘗舞台及電影演出如卓韻芝。以「王廸詩」的名氣,要做一個跨媒體文化人不難,但想把角色的「寸嘴」定位,從虛構的角色移植到作者身上,則恐怕是一廂情願,原因是作者根本寸不起!
讀者對王廸詩是寬容的,從錢瑪莉《穿Kenzo的女人》面世,匆匆三十年過去,突然有一個21世紀新版出現,讀者是雀躍的、好奇的,而一開始大家就知道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故對當中種種吹牛事跡,都能一笑置之。但一個活生生的人可不能抹掉過去,單靠老吹。王廸詩「寸嘴」的定位有兩個依托,一個是國際大律師行執業律師的身份,這個依托已化為氣泡;另一個依托則是標榜其大小姐識嘆識食的勢利生活,這和三十年前的錢瑪莉倒是一脈相承的,但三十年前香港奢侈品之普及化,豈能和今日相比呢?標榜去名店購物一來已不能凸顯尊貴身份,二來作者本身對奢侈品平民化的體會又實在太少,一走出虛構角色馬上貽笑大方。
過年前我到九龍城辦年貨,碰面已見到兩、三個手拿Hermes包包的女子,年齡只在三十歲上下。無錯,今日包包極品Hermes不只出入IFC名店、或高檔超市City Super,手挽一個Hermes包包到九龍城街市掃貨,才顯得視名牌如無物!在這個名牌泛濫的年代,王廸詩還打算借購買奢侈品而營造「寸嘴」形象,恐怕會為其他更勢利的女士所訕笑,這可怪不得人,是你先擺出一副勢利的樣子,但卻力有不逮。王廸詩接受訪問之排場,據記者描述不過手拿Miu Miu clutch。這個年代不同於三十年前,品牌買來傍身、充作職場道具而矣,以此作為「寸嘴」形象所恃,恐怕會令人「O嘴」,如選擇以勢利消費作 為定位,在今時今日,恐怕要有何家千金的財力才能傲視同儕。
至於音樂、文學的知識,八十後的一輩,家庭環境大躍進,九十後一代,八級鋼級已是名校必備入場卷,拋這些書包心態頗為老土,難怪有人一度以為王廸詩是四十歲的中年男人。
說到底,勇於面對自己真正的身份,活出自己的個性才是精彩,倒不用想着怎樣寸嘴或者KO別人,作者自揭真身,但又不捨得王廸詩這個虛構的身份,又如何「寸嘴」得起?當上一輩的作家林燕妮年過六十亦無懼記者的鏡頭,敢於面對生命中每一個選擇,相比之下,訪問也要發相的王廸詩又可以有幾「寸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