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南亞的戲軌

一連看了兩齣人物傳奇片,分別是正在上映的「昂山素姬」,和一九八二年的作品「甘地傳」。以戲論戲,「昂山素姬」大部份時間聚焦昂山素姬與丈夫之間的感情和家庭分隔的痛苦,對主角的政治主張和信描述太少,劇情跨越二十年,但電影並未觸及緬甸在這段時間政治民生的面貌,以致對昂山素姬的描述太平面,削弱了電影的感染力,楊紫瓊和飾演其丈夫的David Thewlis演出倒是頗出色。

相比之下,「甘地傳」成功之處不僅在於生動地描述了聖雄甘地的一生,同時立體地呈現其人格、信仰、政治主張,電影完結時,觀眾會完全受甘地所感動,講一句「完來聖雄之稱係咁嚟嘅!」電影的導演和主角皆來自英國,由當年的統治國歌頌甘地偉大一生,可見英國人對這個印度對手心悅誠服,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國家殖民統治他國的劣政,導演展示的歷史視野亦抵讚。

政治人物傳奇片如果不觸及政治主張,難免會空洞化,這是「昂山素姬」全劇顯得蒼白的原因,當然昂山素姬重生勾勾,亦增加了編劇選材的難度。楊紫瓊的演繹算是形神俱似,做到steel orchid應有的柔中帶剛,一口英語清脆鏗鏘,氣度、儀表、風範都配得上呢位民主英

「甘地傳」就算純粹當劇情片來看,都是豐富而有娛樂性的,原因除了角色立體外,甘地由在南非開始參與公民權利運動,到回國發動印度獨立運動,歷史情節本來已多到瀉,劇情推進有條不紊,令觀眾逐步認識及認同其「不服從、不合作、反暴力」的政治主張。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導演展現到印度當時的社會政治面貌,印度文明古國的神秘色彩、宗教氛圍為電影增添一點異色,但卻不會流於環宇風情式的獵奇。

飾演甘地的Ben Kingsley是「上身」式演出,雖然我今天重看已知Ben Kingsley亦是Schindler’s List的會計佬和 Shutter Island的醫生,總之在看甘地傳時,觀眾會完全投入佢就是甘地,唯一可以挑剔的肥了一點,經常絕食的甘地應該瘦到皮包骨。

當特區政府政客都是牛鬼蛇神當道之際,暫時忘記特區這個爛攤子,認識下歷史上首個提出公民抗命這個政治主張的偉人,或許對未來有些啟發。甘地以其超乎常人的道德和勇氣,團結印度人作非暴力的公民抗命,可惜道德和勇氣我們的政客一點也沒有。

雖然年代不同,但甘地和昂山素姬重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兩人都是接受英國大學教育的,昂山姬畢業於牛津大學,甘地則是倫敦大學法律系畢業生。過去五十年,英國大學畢業歸來的學子有多無少,牛津、劍橋、倫大畢業,亦不是稀有動物,但莫說要似甘地咁偉大,稍稍接近李光耀水平的人物都沒有出現過,為何南亞裔的人受英國教育後,都會有所啟發,香港人則愈讀愈沉淪?事實攞在眼前,陶傑的「小農DNA」果真有其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