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宗教遮醜布

竇蓉一直很相信宗教的道德力量,天主教、基督教宣揚「行公義、好憐憫」,是社會的道德基石,如果中共不是扭曲宗教的本質,中國今日也不會失陷成為一個道德淪喪的國家。不過,中共滲透的力量無處不在,耶教在港追隨者眾,自然是統戰目標之一,社會上的建制派基督徒,言行令人搖頭嘆息,「假憐憫,真維穩」,不去批評政策之不公義,卻樂於為政府護航,扮演福利五豐行的角色。另外,娛樂圈盛行以信教作為遮醜布,無論吸毒、濫交、婚外情,想洗擦形象就抬出信教這一招,陳冠希、衛蘭、衛詩、倪震都曾以此遮醜,弄出了一批歪理連篇的藝人基督徒,代表人物當然是高皓正。

昨天進步無私的中共宣布港區政協,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接替鄺廣傑出任新一任政協,港區政協只是放在走廊的花瓶,擺明是政治酬庸,面對一個逼害義人、貪污腐敗、打壓宗教的政權,參與這些花瓶組織壓根兒不能表達意見,反而是以聖公會主教的身份為這個殘酷的政權塗姿抹粉。

耶教多年來在香港擔任了很多教育和濟貧的工作,可惜教徒「好人」的標籤近年常被壞人利用,曲解聖經的教義,利用包容、和諧、愛心、互諒等等說辭,叫信徒容忍不義、濫權、剝削,至於呼籲信徒要用上帝的方法支持在位者,反對「態度上藐視嘲諷」權柄的高皓正,恐怕不是真心膠,而是維穩基督徒的忠堅打手,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鞏固支持者好求平穩、害怕變動的心態。看看蔣元秋,父親是著名工業家,放洋加拿大,在工業界早已建立了一定聲望,卻忽然把自己降格為草根大媽,也不過是市場定位,投其所好而已。

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發表的聖誕文告,就演繹出和諧論的精髓,他批評社會「大部分時間令人感到厭煩和不安」,看到市民與政府、貧與富、香港人與新移民、立法與行政機關都互相猜忌排斥,而問題根源與近年政府施政失當有關,加上一眾投機政客,以及嘩眾取寵的媒體謾罵炒作,令社會陷分化、撕裂深谷。希望香港大部分市民保持理性,亦明白香港承受不起撕裂和惡鬥的代價,大家希望有一個互信互敬、互助互愛的香港。

不記得在哪一個訪問中看過一句話:「神職人員只有禮儀而沒有公義,就同廟祝冇分別!」真的,在一個官匪為伍的年代,安定其實只是在為不公義塗姿抹粉,我們需要追求公義的道德勇氣,不是行禮如義的自我陶醉。

從教區知名人物的言行所見,天主教的陳日君、羅國輝似乎有風骨得多,當年陳日君竭力反對校本條例,傻傻的香港人以為是天主教慣性覇道,結果反國教一役中,證明中共想利用教本蠶食教會辦學自治權是長遠計劃。

講到辦學,難免觸及教會學校轉直資的問題,究竟教區辦學的理念是保持名校傳統,抑或濟弱扶傾,宣揚仁愛呢?聖公會旗下的聖保羅男女中學一早轉了直資,踏入2013年,天傳統女生名校聖保祿中學,亦宣布最快明年9月轉直資,名校轉直資,基層學生選擇再減。

當然看着一所名校因無法控制收生,而逐漸失去名校光環,虛榮心的失落,甚或感到挫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因為控制收生而可以取得家庭環境優秀的學生,從而保住名校之稱,是教會最初的辦學理念嗎?名校之所以為名校,只因家長擁有比學校更多的資源,學校保住名校光環儘收精英,不過是一個富貴共榮圈,當教會親權貴,而遠窮人,那神職人員到底在侍奉上帝,抑或侍奉權貴?

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必然恪守賦以基督精神的教育信念:無分彼此的為所有學生提供教育服務,不管他們資質潛能如何,無論家庭背景怎樣,也不計較家長的社經階層高低,絕不放棄每一個「好學生」或「不好學生」。 可惜如今教會辦學心態如上市公司,取納精英學生的優勢,「擇優而教」。

社會上既有真心膠的教徒,也有以信教作為遮醜布的衰人,更有迷失在權利和虛榮中的神職人員,教徒等於好人這個標籤常被濫用,香港需要Martin Luther King的基督徒,不是「假憐憫,真維穩」的廟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