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娛樂雜誌之死

自從CCTVB杯葛壹傳媒後,壹仔以牙還牙,所有CCTVB劇集和藝員都從《蘋果日報》消失,自此CCTVB便離開了我的視線範圍,讀者樂得清靜。壹仔被封殺之前,對待CCTVB根本是小駡大幫忙,膠劇愈多人講,吸引愈多人好奇追看,之前《衝上雲霄II》、《盛女》等等話題作,都是靠《蘋果日報》日煲夜煲,現在他們轉而狂捧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觀眾層面由死忠韓劇迷,一下子擴大到全港老少,《蘋果日報》應記一功,娛樂版日日金秀賢,真是食泡菜食滯!
現在CCTVB夠薑在黃金時段播一套連大陸人都鄙夷的膠劇,香港電視業是徹底地成了文化侏儒,在一個娛樂圈已死的地方,還值得搞娛樂雜誌嗎?
都說傳統印刷媒體是夕陽行業,當本城天降異像,大家在facebook、youtube上不斷分享各區落雹情況、又一城水舞間的奇景之際,日報受制於發行模式,第二日報道時已予人明日黃花之感,周刊在這個年代自然更加難做。竇蓉每周三仍然習慣買一套《壹周刊》,但途經報攤,會發現每期剩貨都堆積如山,Book A政治化的新聞票房一向麻麻,Book B的八卦新聞又再引不起讀者興趣,以往靠明星緋聞、醜聞就能一紙風行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某程度上,《壹周刊》Book B愈來愈《明周》化,《明周》活在七十年代,久不久就有甄珍、劉家昌、白雪仙、苗可秀之類的人物做封面,細心一看,《明周》內文連字款都大粒過人,非常照顧老讀者的需要。至於《壹周刊》就沉溺於九十年代,鄭艷麗、黎瑞恩、陳秀雯、羅霖、關淑怡這些都是過氣人物,曾經跟一個剛畢業的新同事閒聊,猛然聽到她連《英雄本色》、《倩女幽魂》也沒有看過,容祖兒在她們心目中也是上了神枱的阿姐了,你以為這些讀者會對王祖賢復出或黎瑞恩婚變的新聞有興趣嗎?
除了狗仔隊新聞外,娛樂雜誌充斥大量二打六演員和娛記夾料的看圖作文,那些和經紀睇樓、跟阿媽一齊shopping,或者陪兒子參加playgroup 咁啱撞到娛記的新聞,明眼人都知是夾料,編輯不會以為讀者睇唔出,只是娛樂版咁多年都是如此運作,因循之下,難以突破。
娛樂雜誌之沒落,除了和香港娛樂圈一池死水有關外,我認為最重要的轉捩點是陳冠希閃卡事件,以前無論江湖傳聞那個明星墮胎、濫交、被包養,觀眾始終半信半疑,但閃卡事件圖片之多,牽涉之廣,主角行為之放蕩,徹底把娛樂圈最後一層花紙撕破,對於香港藝人,現在大家都泛稱為偽人,就算再爆出當紅明星吸毒、濫交的新聞,大家其實都麻木晒,那麼以挖藝人負面新聞賣紙的雜誌模式,又豈會不走到盡頭呢?
以前的年代,明星會專門去影樓影張揮春相跟讀者拜年,想當年,《明周》最喜歡叫明星到農場跟生肖動物影張賀年相,鍾楚紅就影過不少牛牛、羊咩、狗仔之類的賀年封面。今時今日,對於仍有商業價值的明星來說,微博、飛卜就是一個由他們全權控制的放料渠道,隨時扮素顏,影張相講聲早晨,都有上萬個like,還希罕娛樂雜誌這種宣傳方式的,也只有上一個年代的明星,例如蝦蛟仔阿媽。
較受年輕人歡迎的雜誌,如《新假期》、《100毛》,已完全揚棄了娛樂圈的資訊,很多人看《忽然一周》,也是因為對《飲食男女》感興趣,《壹周刊》一書三冊,拆了一本《NEXT+ONe》,就是針對不喜歡庸俗Book B封面的名牌廣告客,於是整了一本近乎美容廣告雜誌的《NEXT+ONe》,精神分裂地轉而對那些身穿名牌的女星歌功頌德。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忽然一周》和《飲食男女》兩者之間,個人覺得想看飲食旅遊資訊的讀者, 比想看二打六花邊新聞的人多,重新分拆,或以eat & travel主打,加插更多旅遊原素,注入網上分享、QR code互動等多媒體方式,好過依賴苟延殘喘的八婆雜誌模式,君不見書局最多人打書釘的地方,永遠是旅遊書的角落嗎?
看看壹傳媒去年的中期報告,三套雜誌收入及銷量全線下跌,《壹週刊合併本》包括《壹週刊》及增刊《NEXT+ONe》,於截至二零一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收益達119,300,000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34,700,000港元減少11.4%,每週平均銷量為79,005冊,而去年同期則為91,718冊。《忽然1周合併本》於二零一三年首六個月,每週平均銷量為106,153冊,去年同期則為132,822冊。總收益下跌8.1%至143,800,000港元。《FACE合併本》六個月錄得總收益47,500,000港元,較去年同期的50,500,000港元減少5.9%,每週平均銷量為27,794冊,二零一二年同期是36,986冊。此上數字最不健康的訊號,就是每周銷量的跌幅,高於收益的跌幅,其中《忽然一周》的銷量跌幅高達兩成,《FACE合併本》高達兩成半!傳統廣告商一時間還未察覺讀者正急速減少,但當他們看到銷售數字時,亦會調整投放廣告的budget,在紙價不斷上漲的大環境下,《FACE》一年只有一億左右的廣告收入,但頁數卻較同樣以年青人為主的《100毛》和《tao 》多很多,條數點計? 一個如此萎縮的香港娛樂圈,何來這麼多明星及新聞,供你一星期三本雜誌消費利用?娛樂雜誌在香港已是明日黃花,重整、合併、轉型,此其時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