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名牌有用,但無趣

2016年我們見證很多舊的規則和價值觀被否定,但舊的死去,不等於有新的東西誕生,這邊廂傳統媒體已死,那邊廂網媒卻是未茁壯,先凋謝。從營商角度來說,舊的東西賣不動,不等於有新的產品填補市場空缺,當市場充斥國際品牌提早退租,斬纜離開天價租金的商業區時,「一鷄死」,卻未必聽到「一鷄鳴」。

聖誕新年長假,冷眼旁觀,香港人一窩蜂選擇去旅行,以往臨放假的士站大排長龍,置地廣場阿太湧現買禮物的盛況亦不復當年,除了super rich這個階層,名牌死忠粉絲少了,箇中原因,除了大陸客減少,香港政治前景不明朗,中產搵少咗之外,香港人心態上亦有一些微妙的轉變。

對於特定社會階層來說,名牌是必需品,唔通去君悅除夕ball,拎個一澤信三郎布袋扮文青咩!如果我突然坐擁幾間上市公司,也會去H字頭名店掃貨,先可以和其他阿太睇齊,一起去東華三院開會,扮晒濟弱扶傾。不過,名牌有用,但無趣;是身份象徵,卻不是品味象徵。

歸根究底,甚麼匠心獨運、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喜馬拉雅山羊駝毛精製,乜乜物物,全部是廢話,名牌賣的,是一個身份,對一個階層的美好想像。好不幸,香港「上流社會」充斥太多下流人,做太多卑鄙事,提供不到「名牌 = 貴族 = 品味」應有的遐想。

英國尚有劍橋公爵夫人Kate Middleton,延續皇室高貴優雅的圖騰,一家四口代表着美好生活,溫馨家庭。有看過BBC皇室生活紀錄片的,當然明白這幅美麗的圖畫,背後有一整隊藝術、禮儀、攝影、時裝大師在把關,英國皇室在公關方面是頂級高手,威廉王子一家,既能滿足平民對貴族的幻想和期望,又適當地減除了驕矜奢華的原素,Kate Middleton聰明地多穿ready to wear、網上有售的英國牌子,以回應08金融海嘯之後的緊縮風氣,當然公爵夫人的ready to wear全部有裁縫貼身修改,則是一個behind the scene 的小把戲。

回頭看看香港,先別怪強國人整cheap個市,娛樂版上的名媛,一半是別人姨太太或其子女,另一半則殺人放火金腰帶。買得起一身名牌的阿太,屋企若不是建兩萬元一呎,200呎有找的豪華劏房,就是啤殼賣殼的莊家。這邊廂你去瑞士滑雪,企圖傳遞童話生活的美好,那邊廂南生圍又發生疑似縱火事件,窮L假日想去郊外打卡,咁都要趕絕,香港人怎會不仇富?

奢華生活背後的想像,就是「殺人放火金腰帶」,有何品味可言?新任劉太屋企有過百個H字頭手袋,錢而已,有咩趣味?

時代廣場把戲院趕上13樓,迎來Tiffany珠寶,連同對面Prada巨舖,一心諗住食正自由行豪客。這兩個舖位面向堅拿道天橋,對面街市明明賣緊鯇魚腩,一街之隔的Tiffany卻賣幾十萬的卡裝鑽石,正常人都覺得選址錯誤啦,怪甚麼零售市道冷風啫。這十年,地產商和離地名牌揸fit人,聯手摧毀我們的生活,所以很多人寧願等旅行先去外國消費,費時益地產商,這又不是單純錢的問題,是條氣唔順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