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告別港股大時代

大時代曲終人散,曾經屬於香港人的股市大時代,亦已靜悄悄落幕。大時代結局篇,方展博向三大富豪借運,韋家誠、賀新、郭英中合力助他托高股市,挫敗丁蟹,這三個名字代表誰,實在呼之欲出。沒錯,曾經有大約二十年,李嘉誠等華資富豪可以左右港股,故有李氏力牆之說  (李嘉誠發跡史參考文獻:財經茄哩啡之我的好友李嘉誠1)。時移世易,港共眼下已完成了淘空香港經濟的最後一步,港股再不是香港富豪可以左右,李嘉誠最早洞悉時勢,不斷撤資,上周電能實業與長江基建向卡塔爾投資局出售19.9%港燈股份,再套現77億元。預言書已寫在牆上,只是大家不願意去看。

反對普教中的朋友,寫過不少預言,告誡港人,尤其港媽、港爸,不遺餘力貶低廣東話,會令廣東話變成低下階層的語言,上流階層溝通用語只講普通話,這個現象隨着紅色資金在這半年內加快進駐香港,迅即成為事實,只不過一般港媽日常工作較少接觸大陸權貴階級,感覺仍不算很強烈。

大家都知道香港經濟命脈只剩股市和樓市,股市從1993年首度引入H股開始,以往中港尚算維持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格局,真正全面赤化,好像恐怖片「奪舍」一樣,令港股A股化,則是今年的事。竇蓉置身日常工作會議中,很多時候全村人只得我和我的同事以廣東話為母語,上市公司老闆是大陸人,投行、律師、投資者、分析員全部都以普通話為母語,剩下講廣東話的,只有我和在門口等接老細的司機哥哥。

或曰,香港資金一向自由進出,怎可為了港燦自我感覺良好,把銀紙拒諸門外。持這種看法的人,跟支持無限自由行或者大陸人無限炒貴樓都是一樣,贊成透支香港僅餘的價值,去賺他們可賺的最後一注錢。

港股A股化的隱憂,市場已有充足討論,習慣看英文報章的朋友,會發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不止一次大篇幅報道,港股因大陸資本南下難以追查,加上監管機構不力,已逐漸變成跟A股一樣的賭場,當中外資對港股看法的轉變,以及隨之而來的部署,這一、兩年便有分曉。暫時眼見的情況是外資大舉聘請分析A股的金融財俊,所謂價值投資法、基本分析愈來愈少人理,炒消息、埋大陸莊堆、自搭宣傳平台自吹自擂、走後門攞內幕的風氣則愈演愈烈。

如果香港放棄制度的驕傲,不為污水設立阻融的屏障,不緊守原則,那麼固然一些沒有香港經驗的人也可以亂炒亂來,搞臭香港市場,香港失去制度優勢,即使股市賭局愈來愈大,這場遊戲也不是我們玩得來的。

事實上,今年集資上市的大型新股,保薦人都以大陸券商為主,中金、信達、海通、華泰、廣發、興業、建行等等,這些都是新勢力,外資如大摩、高盛有幸參與,排名分分鐘在大陸券商之後,至於基石投資者,也不用預香港富豪一份,反正雙馬,馬雲、馬化騰以及友好們,隨時可以買起發行新股的一半,做到上市完全不求人。

提出香港溫布頓2的人,現在有否感到面紅?傻仔,香港現在是讓晒個球場比人,對賽的隊伍固然無香港隊,評判也不是香港人,賽例隨時預備因應比賽隊伍要求作出更改,以往觀眾席上還有不少香港人,現在人家連球迷都帶來,香港球迷只有權貴階層才能進場觀戰,否則不過站在球場外圍,踮高雙腳,叫嚷吶喊,球場主場已完全拱手讓人。

很多人振振有詞:「要不是背靠阿爺,香港股市點會咁旺?」時間撥回大時代丁蟹沽期指發達那一幕,即是87股災,股災前四會剛合一,但香港股市仍由號稱校長的李福兆把持,87股災後,港英政府委托英國金融專家戴維森( Ian Hay Davison)提出改革股市的建議,並在1989年成立香港證監會3,自此港股才逐漸演變為監管完善、規模容量不斷擴大的的國際金融中心。

正如香港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樣,香港金融業也是由具見識和智慧的英國人一手搞起,而終於由敗家的香港人摧毀。

最近建制派大力宣揚一種過時的安穩精神,又祭起三十多年前的奮鬥來日播夜播。最需要年青正能量之際,何以勵志青年故事來來去去都限於「賣腎買樓」,或者「唔食早餐買樓」那一類?何解沒有年青創業家撐場?答案因為香港實在沒有年青創業家,唯一一個唔多年青的創業家王維基亦被港共玩死咗。

翻看這幾期《壹周刊》,馬雲2000億玩起股市,固然有一定代表性,蔡東豪舊老細高振順做封面嗰期,內裏有一個90後街市型男索女的專題,如果你想講職業無分貴賤,我只可以話你有閱讀障礙,呢篇文嗰重點唔係職業無分貴賤,重點係港青愈沉愈低。不過《壹周刊》愈來愈少人看, 寫在牆上的結局,港人可以詐看不到,直到永遠。


  1.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4/18310064
  3. http://www.sfc.hk/web/EN/pdf/published-resources/corporate/CorpBrochure_Mar2012.pdf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再談記協集資問題

荒謬事情天天都多,時事評論寫得不夠快,便會成為明日黃花,不過有些話題還是值得一講再講,例如崩潰中的新聞自由。
上一篇文章「堅離地的記協ball」,多得李怡先生在《蘋果日報》專欄中引述,記協副主席任美貞終於回應了各方的批評,當中提及「作為一個記者工會,記協的收入來源必須是公開、獨立和相對穩定的。如何在周年籌款晚會以外,另闢蹊徑,相信記協同仁是歡迎公眾提供意見的。」竇蓉無意針對記協,亦非業內人士,不過俗語有云:「一年容易又中秋」,要另闢籌款途徑,此其時也,莫待明年又重彈舊調
上回談到,政府權貴已非昔日君子,亦沒有所謂遊戲規則、各司其職這回事,王光亞召見泛民時落閘放狗,講得好清楚,要鬥到底,票債票償!政改被否決後,搶佔輿論,加強打壓傳媒肯定是政府及旗下黑白兩道打手的重要任務,已被收編的傳媒,會盡情抹黑泛民及爭取民主的人士,黑材料恐怕無日無之。具備一定傳媒及公關技巧,善於把所有泛民板斧玩到臭的薑蓉,在新形勢下必定財源滾滾,成立網媒、街頭簽名、報紙廣告、論壇、遊行,維穩套餐源源不絕。看看薑蓉高舉新聞自由的口號,連法文都出埋為屈女士叫屈,就可以預計他們扭曲新聞自由四字,徹底粉碎新聞自由的行動在否決政改後,將會更出位、更激烈。
記協表示「捐款人決定邀請甚麼座上客,是他們的自由和權利,因為邀請不是以記協名義發出的。」假設下年記協ball除了白宮發言人外,薑蓉、屈女士等人也來湊興一番,大家是否繼續若無其事,言笑晏晏?想像下這個畫面已感到那種皮笑肉不笑的十級災難。
這幾年,主流傳媒自甘墮落,相反資源緊絀的網媒,在政治議題方面反而走更前,影響力與日俱增,網媒十分依賴素人博客、公民記者供稿和參與,此消彼長下,網民、博客與記者產生的互動更多更頻密,遠的不說,最近全港關注的肖友懷事件,一段街頭打頭的片段,便讓嫻姨姨灰頭灰臉。在當前政治環境下,既然公民的參與度大大提高,對輿情導向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開放及鼓勵更多人守護新聞自由,也是合理之事。
記協ball原來可以籌到一百萬經費,那麼我們可以研究下,公眾籌募一百萬元,是否遙不可及?現成有一個例子,兩個外國記者成立的Hong Kong Free Press 透過眾籌的方式,到今天為止已籌了五十萬,成績令人鼓舞。這個成功的例子對記協絕對有參考價值,眾籌有一個時間性及目標,兩位創辦人不斷透過訪問、網絡傳播等方式介紹Hong Kong Free Press的營運目標和理念,提高網站的透明度和知名度,新聞網站推出之後,這批熱心捐款的網民自然會成為讀者及作者,整件事的公民參與度很高,是適合香港現今傳媒生態的一種新玩法。
記協又提到一直有考慮其他籌款形式,「公眾捐款的熱情,往往取決於一些突發新聞事件,無從保證。」這個憂慮對記協是很貼身的,但從公眾利益來考慮,市民捐款、參與、監察和討論,對守護新聞自由來說,絕對不會是壞事。大企業捐款出席ball,是形象工程一種,捐款者肯定不會追住記協執委,要求他們交待如何捍衛新聞自由,對公關部門來說,每年記協ball 可以一次過跟各大傳媒話事人共聚,是頗具效益的聯誼活動。相反,捐一百、 一千、一萬的市民,個個都對時事有自己的看法,個個都有話語權,如果他捐錢給你,就會要求記協做到嘢,而大部份熱心的市民,會要求抗爭組織走得前一點,不斷出新聞稿「讉責」,「零容忍」之後其實是「忍完又忍」, 只怕會換來捐款者駡者不絕,做唔到嘢,下年要再籌錢,當然難上加難。
不過話說回來,向公眾募捐與企業募捐並不抵觸,企業募捐的目的之一是與各報業大佬打關係,換個形式,在FCC搞個酒會,豈不來得方便?無論企業客戶或市民,凡募捐超過一萬元的,皆可出席與業界交流,其他業內前輩嘉賓則由記協話事邀請,企業捐了錢而不用買枱搵足12個人去ball,自然少了些篤眼篤耳鼻的人士,若有意見相左的人士出現,大家亦不必同枱食飯,人生苦短,話不投機半句多也。
如果眾籌是可性的方法,說不定有其他業界中人另起爐灶,這又是否會演變成分裂同路人,共產黨又會好開心呢?這個情況跟民主黨的存廢一樣,民主黨除了個名改得好,成立夠早霸了民主兩個字外,自臨陣反對五區公投後,和民情愈行愈遠,間接催生了各種更激進的組織。在今日新聞自由如雪崩的環境下,多一個走得更前的組織不會是壞事。 
記協一年開支約百多萬元,聘用兩名全職員工,該會一直強調「每年十多個工作坊為業界提供政治、財經和各式專業培訓;為新入行記者做的師友計劃。」是每年重點工作。當網媒和素人博客、公民記者對輿情影響愈來愈大,這些師友計劃又能否惠及沒有新聞訓練的公民記者、普通市民呢?為此我請教了輔仁媒體容樂其,他表示不參加記協是因為記協入會要求是有一半的工資來自採訪,而輔仁是靠點擊而非採訪的。單是這種對網媒、紙媒、電子媒體過時的區分,在網絡新時代中亦絕對有需要檢討。
今天蘋果日報評論版許驥發表的一篇《從動車追尾到東方之星》,文中提及共產黨從動車追尾事件中吸取教訓,強化互聯網輿論監控,「從今次東方之星翻船事故中看得出,共產黨取得了令人吃驚的效果。」「先是通過關鍵詞搜索讓網上的異己言論噤聲,然後抓了薛蠻子等人殺雞儆猴,接着花錢養一大批五毛在網上鋪天蓋地發表支持政府言論,最後扶持網絡新秀成為自己的網上代言人……幾年來,共產黨從被動應對互聯網,到主動迎擊互聯網。」

香港傳媒新聞媒體已被收編得八八九九,民主第一大報營運狀況亦岌岌可危,下一步共產黨會加強對網絡媒體的整治,守護新聞自由之路已是背水一戰,我們忍完又忍,只怕會掉進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