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曲終人散,曾經屬於香港人的股市大時代,亦已靜悄悄落幕。大時代結局篇,方展博向三大富豪借運,韋家誠、賀新、郭英中合力助他托高股市,挫敗丁蟹,這三個名字代表誰,實在呼之欲出。沒錯,曾經有大約二十年,李嘉誠等華資富豪可以左右港股,故有李氏力牆之說 (李嘉誠發跡史參考文獻:財經茄哩啡之我的好友李嘉誠1)。時移世易,港共眼下已完成了淘空香港經濟的最後一步,港股再不是香港富豪可以左右,李嘉誠最早洞悉時勢,不斷撤資,上周電能實業與長江基建向卡塔爾投資局出售19.9%港燈股份,再套現77億元。預言書已寫在牆上,只是大家不願意去看。
反對普教中的朋友,寫過不少預言,告誡港人,尤其港媽、港爸,不遺餘力貶低廣東話,會令廣東話變成低下階層的語言,上流階層溝通用語只講普通話,這個現象隨着紅色資金在這半年內加快進駐香港,迅即成為事實,只不過一般港媽日常工作較少接觸大陸權貴階級,感覺仍不算很強烈。
大家都知道香港經濟命脈只剩股市和樓市,股市從1993年首度引入H股開始,以往中港尚算維持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格局,真正全面赤化,好像恐怖片「奪舍」一樣,令港股A股化,則是今年的事。竇蓉置身日常工作會議中,很多時候全村人只得我和我的同事以廣東話為母語,上市公司老闆是大陸人,投行、律師、投資者、分析員全部都以普通話為母語,剩下講廣東話的,只有我和在門口等接老細的司機哥哥。
或曰,香港資金一向自由進出,怎可為了港燦自我感覺良好,把銀紙拒諸門外。持這種看法的人,跟支持無限自由行或者大陸人無限炒貴樓都是一樣,贊成透支香港僅餘的價值,去賺他們可賺的最後一注錢。
港股A股化的隱憂,市場已有充足討論,習慣看英文報章的朋友,會發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不止一次大篇幅報道,港股因大陸資本南下難以追查,加上監管機構不力,已逐漸變成跟A股一樣的賭場,當中外資對港股看法的轉變,以及隨之而來的部署,這一、兩年便有分曉。暫時眼見的情況是外資大舉聘請分析A股的金融財俊,所謂價值投資法、基本分析愈來愈少人理,炒消息、埋大陸莊堆、自搭宣傳平台自吹自擂、走後門攞內幕的風氣則愈演愈烈。
如果香港放棄制度的驕傲,不為污水設立阻融的屏障,不緊守原則,那麼固然一些沒有香港經驗的人也可以亂炒亂來,搞臭香港市場,香港失去制度優勢,即使股市賭局愈來愈大,這場遊戲也不是我們玩得來的。
事實上,今年集資上市的大型新股,保薦人都以大陸券商為主,中金、信達、海通、華泰、廣發、興業、建行等等,這些都是新勢力,外資如大摩、高盛有幸參與,排名分分鐘在大陸券商之後,至於基石投資者,也不用預香港富豪一份,反正雙馬,馬雲、馬化騰以及友好們,隨時可以買起發行新股的一半,做到上市完全不求人。
提出香港溫布頓2的人,現在有否感到面紅?傻仔,香港現在是讓晒個球場比人,對賽的隊伍固然無香港隊,評判也不是香港人,賽例隨時預備因應比賽隊伍要求作出更改,以往觀眾席上還有不少香港人,現在人家連球迷都帶來,香港球迷只有權貴階層才能進場觀戰,否則不過站在球場外圍,踮高雙腳,叫嚷吶喊,球場主場已完全拱手讓人。
很多人振振有詞:「要不是背靠阿爺,香港股市點會咁旺?」時間撥回大時代丁蟹沽期指發達那一幕,即是87股災,股災前四會剛合一,但香港股市仍由號稱校長的李福兆把持,87股災後,港英政府委托英國金融專家戴維森( Ian Hay Davison)提出改革股市的建議,並在1989年成立香港證監會3,自此港股才逐漸演變為監管完善、規模容量不斷擴大的的國際金融中心。
正如香港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樣,香港金融業也是由具見識和智慧的英國人一手搞起,而終於由敗家的香港人摧毀。
最近建制派大力宣揚一種過時的安穩精神,又祭起三十多年前的奮鬥來日播夜播。最需要年青正能量之際,何以勵志青年故事來來去去都限於「賣腎買樓」,或者「唔食早餐買樓」那一類?何解沒有年青創業家撐場?答案因為香港實在沒有年青創業家,唯一一個唔多年青的創業家王維基亦被港共玩死咗。
翻看這幾期《壹周刊》,馬雲2000億玩起股市,固然有一定代表性,蔡東豪舊老細高振順做封面嗰期,內裏有一個90後街市型男索女的專題,如果你想講職業無分貴賤,我只可以話你有閱讀障礙,呢篇文嗰重點唔係職業無分貴賤,重點係港青愈沉愈低。不過《壹周刊》愈來愈少人看, 寫在牆上的結局,港人可以詐看不到,直到永遠。
-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4/18310064
- http://www.sfc.hk/web/EN/pdf/published-resources/corporate/CorpBrochure_Mar20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