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久守必失

竇蓉的朋友不少已為人父母,生活重心都以子女為先,但我常常很納悶,當他們為子女奔波於學校和林林種種的興趣班之際,有否想過香港社會的發展才是子女未來所依?

陳冉未做香港永久居民,就獲豁免出任候任特首辦項目主任,一葉知秋,根本大陸官二代、富二代利用優才計劃來港工作,近年愈來愈多,如果社會對陳冉事件反應不大,引入更多「大陸專才」在政府工作,就變成習以為常、順理成章的事。身為家長的你,反雙非只是第一步,在現屆和來屆政府不斷向中共獻媚的情況下,教育、以致子女成長後的就業機會,都會向中共傾斜,由官二代、富二代徹底掌控官商兩路。子女練就十八般武藝,大前題是社會環境開放,才可以透過比併高低,以望出人頭地,但以勾結為本的特區政府,就是儘量為主子和其下一代搵着數,天天想辦法達到順民管治,今天對社會狀況漠不關心,孩子長大後,只落得面對一個資源和機會被壟斷的社會。

竇蓉的中環故事其中兩篇博文:「意大利粉碩士」和「富二代搵工」都是講類似陳冉的年輕人,這些女孩子不約而同,都是修畢大學的新聞系課程,繼而留在香港工作。我見過很多這類同學,有些唸完新聞系碩士連《成報》、《新報》的老闆是誰都未分得清,以為貝沙灣就是一個豪宅項目咁簡單,對於香港歷史時事一無所知,還偷偷地批評香港人殖民主義殘留,陳冉有多少斤兩,可想而知。當工人都懂得反對輸入外勞,何解大學生對就業機會不斷被剝削反而不聞不問?

這類富二代可以接受一個較低的人工,因為留在香港生活才是最主要目的,他們亦不用靠微薄的人工生活,家裏自有安排,這些富二代多到滲透政府,一方面是大學學位八萬五,各大院校狂開碩士課程,試問有幾多香港同學會傻到花錢唸新聞系碩士,但課程開了就一定要夠數,招收大陸學生成了一條財路,我實在不明白在沒有新聞自由的大陸唸完書,為何突然能修讀需要批判能力的碩士新聞課程,除了湊數,還有甚麼理由?

另外在所謂專才計劃下,入境處批了很多大陸人來港從事根本不需要專才的工作,本來開放形的社會,應該廣納人才,但在青年就業困難、抱怨向上流動機會不多的情況下,招攬大陸人從事不需專才的工種幹嗎?有四年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多的是,為甚麼要為陳冉申請豁免?這個政府究竟為誰服務,已是清楚不過的事。

或者有些人會說,總之梁振英肯反雙非就得,事實上佢根本未講如何應付法律問題但子女一世人流流長,除了出世的一刻,教育、醫療、就業、住屋都是很切身的事,而自由、公義則是年輕人能夠成才不可缺少的土壤。面對一個勾結為本、漠視程序的候任政府,為下一代的奮鬥才剛開始,但政府天天搞小動作,香港人是久守必失,愛國教育未到、通職教育已先出蠱惑。

要改變現狀,讓孩子十年、二十年後面對的社會不致太差,議政、論政,促使政府還政於民才是一條活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